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广为何难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诗中的“飞将”是指汉朝的将军李广。李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为汉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然而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又在那样一个帝王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奖励军功的年代,却始终没有得到封侯,后世遂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说,文人亦用以慨叹自己的命运。

李广为何终不能得封侯?

李广像

一说认为李广之所以不得封侯乃是因为“杀已降”。李广在世的时候,眼看着身边的大大小小的将领都已经封功授爵,而自己身经百战却始终身居下僚,心里感到十分疑惑。于是他找到“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请教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王朔问李广平生可有憾事,李广自言说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经投降的八百名羌人,这是自己最后悔的事。针对此,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这个看法在日本史学界得到了相当多的人的赞成。但是这一说法明显带有强烈的唯心论色彩,且王朔不过是以李广之憾事来消除李广心中不得封侯的怨气罢了。国内持此说法的人不多。

李广射石图 清 任颐
唐代诗人卢纶有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讴歌了汉代飞将军李广高超的箭术和惊人的胆略。清代著名画家任颐根据此诗及李广的故事绘制了这幅水墨画。

明人董份认为,“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认为李广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因此不得封侯。此说是以李广“杀霸陵尉”为依据的。史料记载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的职位,被贬为庶人的李广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不予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将军!”后来李广复职,很快就借故杀了霸陵尉。董份以此认为李广乃“少大度”之人,所以功名不成。

宋朝人黄震则以为:“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即认为李广是一个常败将军,因此自然得不到封赏。司马光也持这种说法,认为当时的将军程不识虽然没有功劳,但是也没有失败,而李广却经常使军队陷于覆亡之境地,既然如此,当然不能封侯。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做出此说的依据多是《史记》,但是司马迁写《李将军列传》的时候仅仅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几次战事,而不是说李广大小七十余战,一无战功。倘若李广屡战屡败,司马迁何以称他为“名将”,匈奴兵何以敬畏地称之为“飞将军”?

一说认为李广“治军不严”,所以受此冷遇。宋朝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这种说法显然也经不起推敲,因为何去非显然忽略了李广本人小事上可能不拘一格,但是对征战大事还是肃审慎严的,并且他的部下也个个愿意为之冲锋陷阵。并且,所谓李广“治军不严”的说法,不过是和程不识的治军整严相对而言。而司马迁明确指出,李广和程不识一样都是好将军,不过是治军方式不同而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广的不公平待遇乃是由于汉武帝的偏见和卫青的压制。李广数次征战失利,使汉武帝对他产生了偏见,觉得他“数奇”(即不吉利),不胜重任。所以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汉武帝就嘱咐统帅卫青,不让李广居前夺首功。卫青也出于私心,让好朋友公孙敖出任前锋,代替了身为前将军的李广,致使李广失道触犯军律,遂自刎而死。这种说法从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军事上探索原因,视野较为开阔,但是依然有很多的疑点。

卫青像
卫青(?~前106),字仲卿,本姓郑,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青曾与李广并肩作战,一起抵御匈奴。

李广自杀前慨而言“岂非天哉!”王维亦在诗中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然而真的是一句“天意”就能解释了吗?李广悲剧的一生,犹让今人唏嘘着。“李广难封”之谜的揭开,也许能让人稍微释怀吧。

王命金虎符 汉
虎符是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三国时期通用的调兵遣将的信物。王命金虎符是汉初的遗物,鎏金,有铭文。 1OTh/TuEh/uniDv39k59f4pOby1mWeUixAGz4UwNZvOLHIMlR5zUeIWQWPAZZH6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