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公是否篡位?

周公像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文公,叔旦,周武王之弟。武王卒,成王幼小,摄政,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主张“以礼治国”。

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是周武王的弟弟,曾经辅佐武王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新即位的成王年龄尚小,于是周公就以叔父的身份辅佐成王处理政事。史书记载说周公曾经“践天子位”,后来又还政于王。果有其事吗?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记载说,周公曾经“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左传·定公四年》说,成王继武王之位后,“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中也说:“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由此判断,周公只是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政事,以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

与此相反的记载则以为周公确是“践天子之位”,《尚书》尤其持此态度。《尚书·大传》中明确地说:“周公身居位,听天子为政。”《尚书·大诰》中的称呼也可以看出有些蛛丝马迹,文中的“王”称文王为“宁王”,又叫做“宁考”。所谓考,自然是指已故的父亲,而此时能如此称文王的人当然只能是周公。《尚书·康诰》又有这样一段话:“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封”是周公的同母弟弟康叔的名字,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弟,显然此“王”又是指周公。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周公确实是自称为王的。

倘若周公真的践天子之位,取代了侄子成王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后世还有很多人对周公赞叹有加呢?

第一种看法认为周公乃“假为天子”,他完全是为了整个周王朝的功业才背了“称王”这一“恶名”的。当时天下初定,周朝危机重重,尤其是东方尚未平定更足以造成对新王朝的威胁。正因为此,才有周公对太公、召公说的话:“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尚书·金滕》)即是说,如果我不即王位,那么一旦诸侯叛乱,先王未完成的事业势将不继,恐怕我死后就无颜见先王。《荀子·儒效》也说,周公践天子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周”。并且还应该看到,武王曾经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即待他死后由弟弟周公继承王位。周公顿时诚惶诚恐,“泣涕共手”,表示绝对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可见,周公并无篡位的欲望。

虽然如此,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人对周公颇有微词,说周公践天子位乃“恶天下之倍周”的《荀子》在同一篇文章中又说“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偃然如固有之”即提出了对周公的批评——这种“如固有之”之态不是篡位又是什么呢?《史记·燕召公世家》和《鲁周公世家》都曾经记载太公、召公对周公的行为表示不满,连他们都对周公的举动表示怀疑,可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周公庙
周公庙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后人修建的祭祀和纪念周公的地方,肃穆庄严。

历史记载说,周公“假行天子位”七年,然后还政于成王。周公为什么要还政于成王,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疑点。对周公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既然周公当初即天子位乃是为了社稷,那么在成王已经长大足以担负起治理国家重任的时候,自然就要归政于王。而有人则认为这不过也是周公玩弄权术的诡计。周公即王位的行为招致了太公、召公两位周王室股肱之臣的怀疑,管叔和蔡叔的反应则更为激烈,竟然联合武庚起兵造反,接着关中地区也乱了起来。史料还记载说当时“西土人亦不静”。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周公的预料,所以周公赶快换了一种姿态:先是派兵平定管蔡之乱,另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权,“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此外,周公的长子被封为诸侯,次子则留守周室,世代共掌王权。这不仅不会再为自己招来非议,而且手中的权力依旧不减当初。

凤鸟纹鼎 西周
此鼎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鼎的铭文记载了周公东征,讨伐东夷、丰国及薄姑的史实。

还有人说周公即位是很正常的事情。武王在世时曾多次夸赞周公“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甚至曾向周公表示待自己死后要将王位传于他。而周公也确实没有辜负兄长的期待,他在位的七年里,西周王朝的基本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再有,“兄死弟及”的继位方式还继续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制度,所以周公“践天子位”是无可非议的。

后世关于周公是否即王位一事各有一说,也褒贬不一。这个谜的解开定将会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尚书·大诰》内页
它记载了周成王时,周公旦率领周军东征,运用各个击破的方略,打败了武庚及三叔,然后攻取徐、淮等九夷,灭熊、盈等17国,征服奄、薄姑等地,历时3年,有力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o8FLWQRnd6dvMPjrp5AJ1NXWRhmflbUqcoHpzlExdgB5Q7QMQZ64Vob6Li+hN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