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百姓们因为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所以纷纷起来反抗。一时间,各地出现了很多起义军。这些起义军的首领有的是以前六国的贵族,有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总之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其中,有一个姓刘的“市井无赖”也趁机在沛县(今江苏省沛县)起兵,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
小时候的刘邦非常懒,不愿意和父母兄弟一起下地干活,经常说自己胸怀大志,是不能干那些养家糊口的粗活的。不过刘邦这个人也有优点,别看他是个无赖,但是对人却很好,做起什么事来也不那么死板、严苛。虽然他家里没什么钱,但是却喜好施舍财务,而且心胸宽阔,做事不拘小节,因此很招人喜欢。
刘邦长大以后,在泗水(沛县境内的一条河)谋了个亭长的差事,平日里没什么事可干。有一个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人名叫吕公,非常会给人相面。他见到刘邦以后,觉得这个人长相太奇特了,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所以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有一次,身为亭长的刘邦按照上级的指示押送沛县的一些刑徒赶往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没想到,很多刑徒在半路上都逃走了。刘邦心里想:“这可怎么办才好啊?已经跑了这么多人了,恐怕到了骊山以后,就剩不了几个人了。唉!反正怎么都将是一死,还不如在死前快活一番呢!”
就这样,刘邦带领着剩下的刑徒在丰地(今陕西沣水西岸)西面一个沼泽中的亭子停了下来喝酒。这酒一直喝到晚上,刘邦越喝越生气,越喝越失落,心想:这叫什么世道啊!老子带人去骊山,没到呢人就走光了。这样的话,即使交了差事,恐怕我的小命也保不住了,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想到这,刘邦把剩下的刑徒全部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快走吧,你们都走吧!别去骊山那个地方送死了,赶快自己逃命去吧!你们走后,我也要开始逃亡的生活了。”
刑徒们一听非常惊讶,有些人想都没想就赶紧逃走了。可是,在这些刑徒中,也有十几个年轻力壮不愿意扔下刘邦一个人,不愿意离开刘邦,发誓要跟随他。刘邦点了点头,说:“好兄弟,我们以后就同甘同苦了!现在天色也不早了,赶紧逃命吧!”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人营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泗水亭
此亭在今江苏省沛县,据《沛县志》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做过泗水亭长。
刘邦借着酒劲,想要在晚上穿过沼泽。突然,前面几个人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说是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中央。刘邦生气地说:“亏你们还自称是英雄好汉,大丈夫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一条蛇吗?”说完之后他提着剑就把蛇砍死了,带着手下人继续赶路。
于是,刘邦就带领着手下人在芒砀山隐藏起来,秘密起义,他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全国很多地方都想去归顺,沛县的县令也想以沛县为根据地,响应陈胜。沛县的县掾萧何和主吏曹参对县令说:“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您身为秦国的官吏,如今想要带领百姓背叛秦朝,恐怕理由站不住脚,得不到人们的响应吧!”
县令点了点头说:“你们二人说得很有道理,那你们就出个主意吧!”
萧何和曹参又说:“不如这样,您征召那些在外逃亡的人,我们估计最少也能得到几百人吧!之后,用这些人胁迫沛县的百姓,让他们跟着您一起造反,到时候他们就不敢不听了!”
县令说:“好!就按照你们的主意去办吧。”接着,县令把樊哙找来,让他去找刘邦。
很快,刘邦就来到了沛县。这时的刘邦已经不是以前的“穷酸相”了,手下已经有几百人了。县令一看刘邦手下的人个个都跟凶神恶煞似的,害怕他会杀了自己,所以就把城门关了起来,想杀了萧何、曹参。萧何、曹参知道后非常害怕,就连夜跳出城墙,投奔了刘邦。刘邦接受萧何、曹参的建议,给沛县的百姓写了一封信,然后射到城内。信中陈述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沛县百姓们一起杀掉了县令,迎接刘邦入城,并立他做了沛公。就这样,刘邦在沛县正式起义,人马也壮大到了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