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吴起很聪明,而且非常懂得用兵打仗。最初,吴起离开卫国,去到了鲁国当官,但是那时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齐国派重兵攻打鲁国。鲁国在诸侯国中是个比较弱小的国家,为了抵抗齐国的进攻,有人向鲁国国君举荐了吴起。其实,鲁国的国君也早就听说吴起是个人才,这次有人推荐他,自然是有些动心。正在鲁国国君犹豫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如果重用吴起,恐怕他会有二心。
消息传到了吴起的耳朵里,为了表示自己与齐国断绝了关系,吴起把心一横,一剑砍下了妻子的人头,献给了鲁侯。这下鲁侯放心了,马上任命吴起为大将军。就这样,鲁国军队在吴起的带领下,打败了齐国的进攻。吴起也因此受到了鲁王的重用。
正所谓“树大招风”,吴起一个“外国人”在鲁国得到宠信,必然招来了一些小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对鲁侯说:“大王,吴起这个人千万不能重用啊!想当初,他投靠在曾参门下,母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正因为这样,曾参才把他赶跑了。如今,他在我们鲁国做官,为了自己将功立业,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您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卑鄙无耻的小人啊!此外,我们鲁国一直以来很弱小,如今却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样一来,一定会给我们找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请大王三思啊!”
鲁侯也觉得这个人的话有理,心中开始怀疑吴起。吴起得到消息后,害怕被小人杀害,于是就逃到了魏文侯那里。魏文侯这时正在广招贤才,听说吴起来投奔,心中自然是高兴。可是魏文侯也听说吴起的“品行”有些不端,于是找来自己的亲信李克,问他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克想了想说:“坦白地说,吴起是个十足的‘小人’。这个人既贪财又好色,品行方面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啊!”
魏文侯听到这里,皱了皱眉,说道:“既然这样,我还是打发他走吧!留这样一个人在身边,迟早会出乱子的。”
李克接着说:“您先别急,虽然这个人品行有问题,但是说起用兵打仗,恐怕就连齐国的司马穰苴也未必比得过他。因此,吴起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吴起像
魏文侯点了点头,采纳了李克的意见,任命吴起做了将军。果然,吴起没有辜负魏文侯的厚望,带领魏国军队攻打秦国,一举就攻下了秦国五座城池。就这样,吴起在魏国得到了重用。
就在吴起在魏国建立了一系列功业的时候,一场灾祸又降临到他的头上。
魏国的相国公叔娶了魏国公主,这引起了吴起很大的不满,而公叔也怀恨在心,想除掉吴起。这天,公叔的仆人对他说:“其实,小人觉得除掉吴起这个祸根也不是什么难事!”
公叔眼睛一亮,赶忙问道:“你有什么妙计快说,办成这件事我重重有赏!”
仆人笑了笑说:“吴起这个人刚愎自用,而且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您不妨对大王说吴起是个本事非常大的人,一个小小的魏国恐怕留不住他的心!为了考验他,我们假装把公主许配给他。如果他没有留下来的心思,肯定是不会接受的。”
仆人刚说完,公叔就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馊主意,那吴起巴不得呢!”
仆人接着说:“您先别急,当大王传下命令以后,您可以带着公主前往吴起那里,并且让公主当着他的面狠狠地羞辱您一番。这样一来,吴起见公主如此傲慢无礼,哪里还敢娶啊?
公叔听后马上就去觐见魏王。结果,一切都按照公叔的计划进行,吴起果然推辞掉了婚事。就这样,魏王也开始怀疑吴起。吴起听说魏王开始怨恨自己,害怕招来杀身之祸,只好急匆匆地逃到了楚国。
楚悼王早就知道吴起是个难得的人才,如今他逃到了楚国,自然要重用他。于是,楚悼王把吴起请进宫内,并且任命他为相国,掌管国家大事。吴起一上任,颁布了严明的法纪,裁掉了很多“吃白饭”的闲官,而且还疏远了一些不相干的贵族远亲,省下钱来奖励有战功的人。就这样,楚国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并且在吴起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诸侯国中没有一个不畏惧楚国的。
●吴起
●魏文侯
●楚悼王
按理说,自己的国家强大是件好事,而且这第一功臣也应该是吴起。可是,吴起在变法的过程中触犯了贵族的利益,那些老顽固们一个个对吴起恨地咬牙切齿。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的贵族、大臣们趁机作乱,把积蓄很久的怨气一并发到了吴起的身上。吴起害怕被他们杀害,就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旁边,伏在上面以求保护。按照楚国的规定,谁敢动国君的尸体是要判死罪的。可是那些大臣和贵族们都杀红了眼,哪里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就这样,吴起被乱箭射死,楚悼王的尸体上也中了箭。
楚肃王即位后,那些射杀吴起的人全被灭了族。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原名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法家的主张,曾经在魏国的宰相公孙痤手下做一名侍从。公孙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国的秦孝公胸怀大志,广招贤才,于是就前去投奔。
商鞅在和秦孝公的交谈中,提出了只有通过变法革新才能使富强国家的观点,秦孝公也表示赞同。但是当时的秦国人思想很保守,所以都对商鞅提出的变法这件事表示不满。商鞅就劝秦孝公说:“老百姓的思想是很保守的,他们的目光也是很短浅的。国家做什么事,在一开始的时候百姓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等到这件事办成了他们就会非常高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受百姓思想的左右,必须进行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
秦国的贵族大臣甘龙坚决反对变法,对秦孝公说:“商鞅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按照祖宗定下来的法律治国,百姓们才可以安居乐业。”
商鞅马上反驳甘龙的说法,陈述变法的好处,指出因循守旧的坏处。秦孝公听后,觉得商鞅说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商鞅变法的主张。同时,秦孝公还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官职名称),让他处理所有与变法有关的事宜。
很快,商鞅的新法就拟订好了。新法规定,秦国的百姓每五户编成一组,称为“伍”;每十户又编成一组,称为“什”。“伍”和“什”的成员都必须互相监督,如果有谁犯了法,那么其他成员也要受到牵连,受到处罚。如果有谁告发了罪犯或是把罪犯杀死,那么他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但是如果有谁故意窝藏罪犯或是与罪犯同流合污,那么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新法同时规定,百姓想获得名爵,可以通过战斗实现。如果谁在战争中立了功,那么就会按照功劳的大小得到官爵。但是如果有谁是为了一己私利打架斗殴的话,那么就会视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判处刑罚。
此外,新法还规定,如果有谁在耕作纺织等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的话,那么就可以让他免除辛苦的劳役,成为一个自由的人。王室贵族的地位也不是长久的,如果有谁在战争中没有立功,那么他将会被取消贵族头衔而成为平民百姓。各个不同等级的官吏之间有着严格的限制,不同阶层的官吏在土地的数量、宅院的大小以及衣服的形式和妻妾的数量上都有规定。
新法制定后并没有马上颁布,商鞅为了让百姓们相信新法上写的都是真的,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在秦国国都市场的南门口树立起一个三丈长的木杆,然后对围观的百姓说,如果有谁能够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的话,那么就马上奖励他十金。
商鞅像
开始,秦国的百姓都认为这件事太奇怪了,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没有人敢去动那根木杆。商鞅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百姓们是不信任他。于是,他又对百姓们说,如果有谁能够按照他的话去做,就奖励给谁五十金。
这时,百姓中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走到木杆的面前,很轻松得把它扛了起来,然后一直把它扛到了市场的北门口。商鞅非常高兴,并马上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了那个人五十金。那人得到金子后非常高兴,对其他百姓说:“看来政府说的话都是真的,没有欺骗我们!”在场的所有百姓也都点头称是。
但是,变法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新法实施一年后,有上千人都跑到秦孝公那里告状,说新法不如旧法,请求废除它。秦孝公很为难,但也没有答应。这时,秦国的太子触犯了法,按照新法的规定是要判处刑罚的。但是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是不能够定罪的,商鞅就说:“新法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实施,关键原因是我们秦国的上层人物不重视它,不遵守它。如今,太子触犯了新法,理应治罪。但是由于他是储君,所以是不能对他施刑的。那么只好处罚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了。”就这样,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受了刑罚,公孙贾的脸上也被刺上字。
第二天,太子师傅受到惩罚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秦国,百姓们都相信了新法。就这样,商鞅的新法开始在全国推行。在新法的推动下,秦国果然变得很强大。秦国的农业和纺织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库里的财富越聚越多。同时,秦国的民风也变得非常好,即使有人在闹市丢失一块金子也能够找回来,而且那时的秦国没有山贼强盗,人们更加崇尚的是为国家战斗。
在那些曾经向秦孝公提出废除新法意见的人当中,有些人依然不死心,还和秦孝公提出废除新法。商鞅认为这些人实在太可恶了,就说:“这些人没安好心,全部都是扰乱国家法度的人,应该狠狠地处罚他们。”于是,这些人就全被发配到了边疆。
商鞅的新法虽然使秦国强大起来,但是也得罪了很多贵族。秦孝公死后,贵族们联合起来诬陷商鞅“谋反”,最后把他车裂(五马分尸),但新法并未废除,仍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