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探讨的核心内容

现在,我们进入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共生型组织阶段,有关共生型组织阶段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探讨就是本书的核心。

在共生型组织阶段,新生代企业迅速崛起,无法转型的企业被快速淘汰。在这一阶段,企业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拥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它们引领着行业与市场的更新与迭代;另一类是无法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它们因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而陷入被动。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变迁,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强调认识和开发组织能力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评价和提出新的管理方法,这也是我们提出协同共生论的根本原因。

本书着重探讨共生型组织阶段的管理方法——协同共生论。我们第一部分做理论回顾和定义确定。在第一章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协同共生的本质就是从无序到有序。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出了协同共生论的概念,并确定了协同共生论中的相关序参量、组织共生态类型,六种新的企业价值定位以及管理重塑的观念更新,同时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接下来的几章,我们将解决如何实现协同共生的问题。我们从组织三种共生态——组织内共生、组织外共生以及组织内外共生入手,深入剖析在协同共生价值重构的背景下,组织获得协同增效的内在逻辑、管理模式与框架体系,同时,以领先企业的实践案例进一步展示说明,以期帮助管理者提升认知及寻找行动的方式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协同共生论的具体构成部分,即协同共生论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第三章探讨的是协同共生效应。协同共生效应本质上发挥的是增效作用,围绕着增效作用,我们发现需要理解五大命题,即整体大过部分之和,竞争关系带来被动增效,共生关系带来主动增效,自组织带来系统自我进化增效,范围经济更能使企业获得协同共生优势。

第四章探讨的是协同共生架构体系。构建协同共生架构,就是为了解决组织成长性的问题。我们从这个问题入手,围绕组织有效成长的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得出协同共生效应的两个组合维度,并探讨如何实现边界内的组织成长和跨边界式的共生成长,帮助企业找到成长的第二曲线。

第五章探讨的是协同共生管理模式。在理解协同共生能够实现增效价值,以及帮助企业获得成长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回答协同共生的管理模式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管理行为的视角出发,根据组织行为“情景—人—反应”的基本模式,探讨今天组织所处的情景、在此情景中人们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反应的过程,提出协同共生管理过程模型。

第六章探讨的是协同共生价值重构问题。实现协同共生管理,一定会涉及价值重构的问题。数字技术改变了行业边界、组织协同方式,产生了新的共生空间、多主体的价值链接以及平台效应,重构了数字化时代下的协同共生价值,但其核心依然是顾客价值创造与价值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我们理解协同共生价值重构打开了一扇门,帮助我们从创新本身的价值出发去寻找今天企业价值重构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决策、边界、链接与平台。

第三部分探讨协同共生论实践中的两个相关影响因素:制度与技术创新。第七章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案例,探讨协同共生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第八章基于致远互联的企业实践,探讨协同共生的数字化平台问题。事实上,领先企业的协同共生实践贯穿全书。本书同时还选取了小米、美的、腾讯(企业微信)和海尔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其中既有传统制造企业,也有新型的互联网企业;既有软件企业,也有硬件企业;既有商业企业,也有研究机构。这些案例覆盖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协同共生论及其相关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期待更多企业和我们一起协同起来,共生创造价值。 gIJJJdcznnYUGV/nQTS3diNKu8NUZqjEgWqSB5a93Yd4AUlCp7YHIAbLblut+X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