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区长久以来一直是亚洲与非洲商业往来的通道,一些经商的犹太人常因商业需要而迁往邻近国家,还在大卫王时期,就已经有少量的犹太人往埃及和中东地区迁徙;在“巴比伦之囚”时期,有不少被掳走的犹太人没有回故地,留在了现伊拉克、叙利亚地区。这些都是小规模的迁移。在反抗罗马人统治的大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在罗马人的屠杀驱赶下,开始大量的向巴勒斯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迁居,其迁徙的路线主要是循地中海沿岸国家移动,或是南下埃及到非洲,或是北上叙利亚、土耳其到欧洲,逐渐的到了世界各地。这个时期的迁移,史称犹太人的“大流散”。
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普遍受到了当地宗教组织、政府和居民的歧视和迫害,排犹浪潮在许多国家一浪接一浪,如早期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就颁下了犹太人不得与基督徒通婚、不准与基督徒一起吃饭、不准建犹太教会堂、不许犹太人从事工农业生产、不许从医、不许当兵、不能当证人等等禁令。伊斯兰教初期曾有规定,犹太男人必须在自己的帽子上贴上一黄色的小布条,身上必须挂着非伊斯兰教徒的标识,犹太女人的脚上要各穿一红一黑的鞋,鞋上嵌着铃铛。到了公元七世纪,西班牙、法国先后强迫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在“杀一个犹太人以拯救你的灵魂”的口号下,十字军所到之处,犹太人血流成河,在欧洲至少有数万犹太人被杀。到 15 世纪末,犹太人从大多数西欧国家中被驱逐出去。
犹太人受迫害的原因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因素。
从宗教上讲,基督教认为,耶稣是被犹太人害死的,一些基督教士甚至歪曲历史事实,说犹太人都是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子孙。于是,犹太人就是罪孽深重,罪该万死,排犹有了宗教上的充足理由。对伊斯兰教来讲,犹太人坚持犹太教,自然难以被接纳。但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对犹太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在伊斯兰教的国家里,犹太人基本上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些犹太人甚至身居高位。
从文化上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来就有区别,来自东方的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拒绝融合于当地文化,坚持自己的传统习俗,极力保持自己血统的纯正性和民族的特性,在社会上自成一体,因而也难以为当地居民所认同。
从经济上讲,由于基督教国家不允许犹太人拥有土地,不许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迫使犹太人只得从事商业和放高利贷。在狭缝中求生存的犹太人反而因此成为富人,他们的那些从事工农业生产的贫穷的邻人当然气不过。剥夺这些“下贱人”的财产难免不会成为众人的共同心声。
从政治上讲,凡要争取民心支持的政治野心家,必然要拿犹太人这个最遭人忌恨,也最容易打击的目标开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法西斯,用反犹暴行来拉拢民心,打击政敌,抢掠钱财,鼓动起市民阶层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以为其称霸世界服务,致使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孤立无援的犹太人真正成了“替罪羔羊”。
19 世纪中叶,欧洲再次兴起了反犹浪潮,从英国、德国、法国到俄国,犹太人又开始被驱赶,被屠杀。1881 年 5 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认为是犹太人所为,因而把报复的矛头指向了无辜的犹太人,大批的犹太人惨遭杀害,数十万犹太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就在这一年,俄国的犹太人利奥-平斯克在血的现实中,写下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犹太人自我解放的根本途径是建立自己的国家。这部书的问世,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的诞生。
1897 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赫茨尔的领导下,各国犹太人代表在瑞士召开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者一致选择了巴勒斯坦为复国之地,并立即付诸行动。此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约有 3 万人,到 1914 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陆续迁往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达到了 6 万 5 千人。1917 年 11 月,英国政府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同年 12 月,英军攻占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从此,在英国人的庇护下,犹太复国运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在二战期间,由于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欧洲的犹太人纷纷逃离欧洲,前往巴勒斯坦。
随着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为此,巴勒斯坦的管治者英国政府于 1937 年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实施分治的办法,即将巴勒斯坦分为三部分,一是犹太国,占巴勒斯坦的三分之一土地;一是阿拉伯国;一是英统区。英国的方案遭到了国际联盟和阿拉伯国家议会的反对,该方案未能实施。1939年 5 月,英国政府又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双民族的国家,具体内容是,自当年起,5 年内只许迁入 7 万 5 千名犹太人,在犹太人达到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后,犹太人再要移入巴勒斯坦须经阿拉伯人同意。英国的这一议案被阿犹双方拒绝。
二战结束后,巴勒斯坦成了火药桶,无法再在巴勒斯坦地区实施管制的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了联合国,1947 年 11 月 29 日,联大第二届会议上通过了以美英为首的偏袒犹太人的多数派方案,即巴以分治,各自立国,人口只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犹太人以色列国却占有了当地土地总面积的 56-47%,而占有三分之二阿拉伯人口的巴勒斯坦只占有土地总面积的 42-88%,且多是不靠海的贫瘠的土地。此方案不为阿拉伯人接受,而犹太人则抓住机会于 1948 年 5 月 14 日宣布成立了以色列国,阿以随即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 5 国联军攻入巴勒斯坦地区,双方经过半年的苦战,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而结束。从此中东多了一个以色列国,却没有建立巴勒斯坦国。
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是古希伯莱语,随着犹太人的大流散,流落四方的犹太人在与当地民族的交往中,其语言逐渐地与当地民族语言相融合,经过 1000 多年的演进,形成了五大用语区,即在阿拉伯地区的犹太人基本上使用阿拉伯语;在中、东欧国家的犹太人使用希伯莱语与德语混合的意第绪语;在西南欧和拉美国家的犹太人则使用希伯莱语与西班牙语混合的拉迪诺语;在英语国家的犹太人使用英语;在俄国使用俄语。古希伯莱语只存活在犹太经典中,它只在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中才被使用,古希伯莱语在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19 世纪末,俄国犹太人本-耶胡达立志复活希伯莱语,他在古希伯莱语、阿拉伯语、英语、俄语和意第绪语、拉迪诺语的基础上,创造了数千个新词汇,重新构筑了希伯莱语的语法结构,使希伯莱语成为了一种崭新的、简便易学的语言。语言创造出来后,本-耶胡达又身体力行,从他的家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新语言。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和推广,今天,本-耶胡达创造的新希伯莱语已经成为以色列人的通用语言。
目前世界上共有犹太人约 1800 万,其中有近 500 万在以色列,有600 多万在美国,欧洲有 300 万,其余的散布在世界各地,包括在香港也有数百人。美国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国家,在美国,又以纽约犹太人最多,约有 200 多万。在欧洲,波兰和俄国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国家,上个世纪 90 年代上半叶,有 100 多万俄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新移民当中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和科学技术人才,因而使以色列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犹太人在以色列政坛上也从此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