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

“道”要是可以述说出来,那就不是“道”了;若一个物体可以定义出名来,那这个物体也不可能长久。

【诌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明,非常名”。这两句话,既是全篇文章之开宗明义,又是它的哲学宣言:“道”要能说清楚,那就不是“道”;能说清楚的东西最终都会消失。换句话说,“道”独立于人们的认识之外,所以“道可道,非常道”,没法说清;已经定义了的事物将会被再定义,以致面目全非,甚或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今天清楚的,明天又不是它了。能认识的东西最终都要消失,唯有不可认识的“道”才是永存的。

小时候我常常问自己,天有没有边?天以外是什么世界?直到老了才明白:洪荒宇宙,渺茫天际,望不穿的乾坤,看不尽的六合,谁能讲得清,谁能说得明?能看得见、听得见、能触摸到的具象,能讲的清、说的明、能确定的东西,能认识到、意识到、能思索到的事物,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哪怕是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哪怕是放之四海颠扑不破的“真理”。依我看,即便是再过一万年,也无人能说清楚: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空间的极限在哪里,生命是什么?人太渺小了,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时空,他都知道什么呢?简直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道”是什么?老子说,“道”是不能想象、不可捉摸、无法操控的永恒力量,它创造万物,它主宰世界,它超越自然超越时空。人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却不能感触它看见它,所以谁也说不清楚它,更不能描绘它。它威力无穷,没有什么人可以摆脱它,没有什么人可以战胜它,所有的人都在它的运行轨道之中苦苦挣扎。基督教世界把这冥冥之中的主宰称为“上帝”,并把它人格化了,它的名字叫耶和华,是万能的神,它常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人的世界里。信奉它的人都是它的“罪人”,且将在赎罪中度过一生。而中国人则习惯上把这不可捉摸的力量称为“天”,并常常赋予它人的意志,叫“天意”。违背天意就是逆天,必然要遭报应。但这个天是什么样子的,就谁也说不清楚了。正因为说不清楚,所以它是永恒的。老子讲的“道”,就是这样的超自然的力量,是无形之手,是上帝,是上天,也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依托。自然的,它也就带有着某种神秘的色彩,以致成为日后道教的宗奉。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世界无限之大,大到我们根本就无法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同时,世界又是无限的小,光、波、场、电子、粒子……,永远也探究不出一个原点。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世界,它就是一个表象,甚或就是一个假象,一个幻象,一个被拼凑出来的东西。世界是由我们根本不知道的物质组成的,由一种我们根本不认识的力量操控的,如爱因斯坦所言:“所谓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人类的幻觉。”所以说,“白马非马”;所以说,“万法唯识”;所以说,“天意难测”;所以说,“道法自然”;所以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认识我们面对的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词汇有限,表达能力有限,只能用“佛”,用“道”,用“天”,用“上帝”这样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抽象概念来阐释、来表述,来塑造和建构一个形象,试图借助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来平衡和安定自己的内心,来铺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致约束和规范所有社会人之行为的目的。芸芸众生是如此,顶层人物是如此,大科学家亦是如此。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徼(jiao叫):边。

【译文】

虚无,天地之始;有形,万物之母。以虚无之心,去体会天地之奥妙;以现实的态度,去观看万物的变化。“有”与“无”共出一体,却是不同的东西,可谓之“玄”。对它们反复地琢磨探究,是进入众奥妙之门径。

【诌议】

天地源于虚无,万物赖于有形。以“无”的心境去看世界,就像躺在树下看天空,见那云飞云舞;又似站在岩崖上观海涛,瞭它潮落潮涌,自然是妙不可言。以“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量度事物,你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清清楚楚,你所做的事情必然是有根有据。因为“无”,才有了“有”;因为有了形,方才有了物。这个形就是“徼”。大千世界,“无”中生“有”,“有”中含“无”;“无”与“有”同于一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人的一生,有时要“有”,有时需“无”;有时要看“空”,有时又要看“多”;有时要“难得糊涂”,有时又要锱铢必较。究竟如何去把握,去调节,全在于一个因时因地因事因人了。当然,也需要修炼,抑或磨练,在“玄之又玄”后,方才开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或可解释为旋转运动,正是“有”与“无”的激荡冲和,融汇交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运动,方引发和造就出了一个奇妙的万千世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个“始”,一个“母”,都是产门,亦同为生产者、始创者;“无”与“有”之间无休止的纠缠运动产生了万千世界。

“有”与“无”,是一个整体;“虚”与“实”也是一个整体,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一个体系之内,包括所有我们认知为虚无空幻的东西。1982 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通过试验证实,微观粒子间存在着一种“量子纠缠”关系,即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 2 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距离多远,对一个粒子的扰动,会即刻影响到另一个粒子,哪怕是它们相距几万光年,时空对其完全没有意义。自笛卡尔、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导观点是,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各自独立的、没有意识的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作用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个体来认识整体。实证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发展起来的,物体由之被分割的越来越小。

“量子纠缠”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个发现超越了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它把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都联系在了一起,它说明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冥冥之中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现代科学所不能解释的。而具有整体性意识的中国传统哲学,恰恰对此做出了说明。《老子》一书中反复论述的“道”、“无”、“冲”、“一”、“朴”、“常”、“大制不割”等,都是对宇宙整体性不可分割认识的描述。不仅中国的传统哲学(包括佛学,如缘起说)讲究整体性,中国的传统科学、传统医学,讲究的也是整体性,这与西方的主流哲学和科学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放在具象的区分式上,所谓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什么样的病用什么样的方;东方文化则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如我们所熟悉的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经络脉象,以及风水和草药的使用,等等,把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都连在了一起:人的饮食,竟与天地自然、阴阳调和相关,说是天人合一;明明是肚子疼,却在耳朵上用针,在西医看来,那就是治错了地方;祖宗死了几千年了,后人们还去拜祭,香火不断,这些都是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的表现。东西方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千百年来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及生存习性。由此引申而来,所谓的全盘西化,就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呓语。结合本民族的特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倒是正途。“量子纠缠”的发现似乎就是对以前西方主体科学定式的否定,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加深,在科学研究方法论上很可能会带来一场革命,在哲学、宗教、医学等领域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与“无”同为一体,物质与意识实为一出。物质是“有”,意识是“无”,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物质也呈现不出来。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下才确定的,人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界定了物质,用意识这个“无”形成了物质这个“有”,物质有赖于意识而存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舍此无彼,舍彼无此。当你用“无欲之心”去看待事物的时候,是一种情形;当你用“有欲之心”去观察外界的时候,就又是另一番情景了。世界是随着人心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用佛学的话讲,就是“一切唯心造”。过去人们把这样的认识看做是唯心主义,从今天科学研究的结果看,特别是从量子纠缠的发现看,从前的认识就有待商榷了。古人的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 dyOGsMMlicjZFlBrO2lGl7gmkEmH2q8SN9KH8dWcYcOm9b0XhYUxyFgPRAblzp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