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人说,社会进展呈螺旋状,又有人说,时代发展是进三退二,不管其说与否,总之是,事物确实存在升落现象。

中华文化自周朝“百家争鸣”鼎盛,后经秦火大烧了一把,几乎绝灭。而后汉复,未及先前盛况,由唐再举。

中华包容,接纳印地佛学,从而儒、释、道者,领百家学术,再铸中原文化辉煌。在宋朝程朱理学又将笔描添彩的时候,不虞元朝革囊来袭,使得世界东方的这颗文化明珠黯然褪色了许多。

尽管元曲艺术有所造诣,总归日程短暂不成气候。临到后来的明清小说风靡一时,充其量“说”而已。

曾经的旧国学问大家频出,终究顶不起历史文化脊梁,又怎奈新国前无古例、后难来者“文革”通天大火……

数度秋霜打,几番火烧灼,中华五千年文化拯救“枯焦”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开放,炎黄人振作奋发,有信心迎来“国学”文化春天。

近些年,孔子学院于世界各处传播华夏古国文明;神州大地多种形式的书院学堂如雨后春笋;坊间涌现出来的香道、茶道、中医养生会所层出不穷;文化胜景“易学”潮涌浪逐浪高……

在这儿,前所未有过的国学研读盛况,正是对劫后余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及时救助。

显然,路漫漫其道修远,而历史赋予我们这一辈人铁肩担重。

学西方科技先进是好,而西学的渗入,无疑是对本土文化的考验,当然少不了的危机面临。

不乏杂音光怪陆离,美其名曰同世界接轨,汉语换拼音,更有甚,将中国二十世纪左右的国力落后,归结于本土文化庸能。

事实并非如此,反倒是我们将传统文化很多好东西丢失的原故。

殊不知,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几经风雨洗礼,冰霜摧残依旧岿然,就在于自己文化的支撑。

精神者何?国之根,民族魂!

根兮,魂兮,国学焉!

她经过了历史检验,岁月长河流沙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独特思维。

可以说,今日之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国学,离不开诸子百家学术“经典”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中华文化特色系统,能称得上“经”的都是先人智慧结晶,也是学术传承命脉所在。

《易经》为群经之首,她是华夏古国文明根基;

《诗经》艺术诗歌总集,反映先人朴质美好感情世界及其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

《黄帝内经》是养护我们几千年中医学最基础理论;

《道德经》则是充满智慧光芒的朴素哲理集大成者;

……

要知道我们脚下道路正确与否,须“经典”导航前进,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今,更需要先哲智慧净化欲望膨胀的心灵。

百家诸子学,《道德经》尤为合适当下世人汲取营养,检点步履。

《道德经》又名《老子》,分《道经》与《徳经》上下篇幅,共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她是道家思想源头,影响中国社会行程,历史文化生活数千年,被道教奉作道德天尊。

《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经得战国文化演进辉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增时代风采。

老子是公元前四百五十年左右,春秋末期周朝守藏室史官,有机会阅读中华先人留存后世诸多典章,《易》学术能量犹最。所以,他的智慧学识令儒家鼻祖孔子拜见后三日不语,视老子若云中龙那样高深莫测。

自周迄今,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历史长河,《道德经》文化滋养了多少华夏儿女知识精英!有人感悟其治国大道,有人领悟其养生至理,有人从中汲取为人处事学识素养……

曾经的《道德经》跨越国界,被翻译成几十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故有外国媒体把老子评作古今哲学“十大作家”之首。

但凡学术少不了时代局限,理念不能跟进社会潮流是必然,《道德经》概莫能外。她偏执“弱智”样式,过于侧重“清静无为”思想,诸如此类,在现代人文科学发展了的今天,有所错位实属正常。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伪存真,扬其精华,摒弃糟粕,更好地为现今所用。

这正是每一篇《道德经》文章后边,附注师尊《论易》由衷,意在用“易学”精华将其缺陷补救。

《易经》乃中华先哲智慧结晶,留存后世不可重塑的文化遗产。她是道儒两家及百家诸子学问源头,大道之本,囊括宇宙,万象包罗。尤其是对社会治乱考证,为人处世指教,道德境界审美,大宏观,小至微,力劲穿透,出神入化,无以复加。

师尊生于文化世家,逢“文革”荡涤,非但没湮灭睿智天赋,反而激励他自学奋进,才华愈显,孜孜不倦几十年春秋如日。他学问不息磨砺、进取、探究,学术造诣非但当代预测学巨匠名望所归,诸多学科的社会、政治与人文……,无不精学,累累硕果挂满枝头。

师尊十多载岁月勤勉笔耕,墨浪过后镏金灿灿。他思敏精锐,“乐安易”学术自成体系思想家说,博大精深“易”文化,备致一代宗师学识风范,其哲理文采直透纸背,可谓力劲千载,经久不竭。

本书每一章节后附“论易”灼见真知,仅摘取师尊博文浩瀚,江河舀水,莽林株木。想必学术界同仁及文化志人,透水,辨木,能感知到师尊孙先生博学全貌。

将“论易”断章摘句,哲理宏博与《道德经》文对襟,两者有关联,而又不完全是,更增色此书,独特奇观文化靓丽风采。

她,经典中之精品犹贵,说理深入浅出,凡响千转蓬筚生辉,使君掩书不舍,久不能失卷罢读感怀……

使君能真实地了解中华文化渊源脉搏,勘误诸多国人及现代学术界把儒学视为“传统文化”的误区错觉,所以,将师尊在“中华易学第五届世界性学术研讨会”发表的“中华文化之根”论文,首载于先,旨在便利读者,对老子深邃思想悟道感知通透,对《道德经》要义彻悟觉念,思敏启迪亦善多多。

我从师学数载,虽勉力而不能求其学问之一二,经他点拨把教,总算勉为其难地完成这部作品,也算不负师尊厚望。

今终得如愿刊出,以飨读者,穷点滴知识所学惠及世人,实莫大之慰藉,幸甚!幸甚! eikIolXqF8xEV8sMPsr/0h/UG6feRnQB5rJJjQtg8JHCtZJjXH/N2B7//JqyE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