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手记

中原腹地豫南,有一座不起眼儿的小山,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筋疲力尽于山下石板上困睡,眼看追兵将至,有鹿鸣三声将他唤醒,使其躲过劫难,后建立东汉“光武”帝业,“鹿鸣山”故由得名。

丁巳年冬月,我降生于“鹿鸣”脚下。

听老辈们传,多少年前山顶曾有过几间草庙,还有提供善男信女歇脚的八角亭台,每逢祭典或岁会,香火袅袅,肃穆中无不透着乡土文化浓烈气息,唯遗憾感慨,不知哪年代兵乱,早将此处夷为山秃……

我家祖传“易医”,爷爷不仅医术高明,对“阴阳五术”尤精,远近几十里地界,没有不知“王半仙”名号。人请诊,病治,还是无治,爷爷医术与“易”术并用,神奇能掐断病人生死。

只可惜,这样的一位坊间名医,在他小孙女,我出生的前一年仙逝……

父亲秉承家业,自小就随爷爷出诊,及冠之年已经能够独立行医看病。他慈悲怀仁,宅心淳厚,就是在那饥荒极度岁月,即便是无钱的病主,他非但不取药费,且能将家中仅剩活命口粮济人之危。父亲采药,为乡邻医诊,解人之病难,从不计较费酬,随人给付即可。他医术、医德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好,其“大善人”口碑广为流传,不胫而走于僻壤穷乡。

盖莫因父亲宿命原由,在他中年投身道门,也是将祖传中医带去“武当”。

那年,我七岁,以往父亲慈祥音容,为人治病悲悯情怀,深深镶嵌在我幼小心灵、长久思念之中……

坐落在鹿鸣山脚的古老云阳小镇,虽不大,然偏僻山区,它就是凝聚乡村人脉的地方,一年一度二月十五庙会,届时方圆几十里乡亲蜂拥而至,人山人海,戏台锣鼓喧天,马戏团龙腾虎跃,叫卖声声,伴随喇叭声鸣,此伏彼起……

中原地带民风朴质,诚信憨厚,邻里互爱,互助互帮,总能听到浓重地方口音一个“中”字,发自村民内心,漾溢乡人笑脸。

小镇东西两河环绕,由北向南终岁汩汩细流。沿河滩,我常随儿时伙伴们捡寻花色贝壳,一路逆水而上……

姐姐领我去林间拾蘑菇,捡橡树壳子攒钱;哥哥上山采药,偶尔带上他这个小妹;妈妈去河边洗衣,我总是吵着跟去,那里可以看到小男生们捉小鱼小虾戏水欢;儿时印象尤其深刻,也最是惬意,逢集会戏场,父亲会将我高高架背,透过人墙夹缝,看戏台上那些舞枪弄棒、黑脸花脸……

山山水水田园诗,依依念念乡土情,永远是我的儿时梦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山区仍然贫穷,父亲依钵道门,家中一时缺失擎天柱,非但过日子窘迫紧巴,往往有更多失落使家人莫衷一是,频添忧郁愁丝。曾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数学考试结束,老师让家长签字,善良的母亲只上过几天夜校扫盲,字识不得几个。高中没上完就回家务农的哥哥,算是家中最高文化人,签字当然由他执笔。当我把卷子交上去的时候,横遭老师一通抢白,原来,哥哥在卷子上写了个“烦”字。

打那起,但凡与家长关联的事情,都极力回避,学校开家长会,我从不向家人提及。

还好,天赋慧敏,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是拾级而上班干部担职。品学兼优的小女生,常被老师夸奖,也倍受同学尊重。

小学读程五年期度,说长非长,似短不短,启蒙开智是我的老师,园丁汗水勤勉浇灌。真地感谢他(她)们,给我镶接了志学翅膀,坚实基础,待它日平地拔起“高楼”。眷眷师情,是我永远的感恩,恰愧疚无以回报,唯孜孜苦读,以学术长进,来日慰藉长者对我的不懈期盼。

少年学途,伴随着我的还有家人亲情。

冬天晚学,回家路惶恐,总能看到前方有手电筒光迎面晃来,那是哥哥接我;漆黑的晚路,能远远听到母亲唤女声,我便多了几分壮胆;假日,母亲领我去武当,临别时,父亲总要叮嘱我好生读书。当他那高大身影消失在山崖那头,几百里地回头路,我强忍泪水不让其模糊两眼……

坚韧不负矢志,初中阶段依旧班级学冠,物理、化学、数学各门竞赛,哪一次都是冲刺在前几名。课代表、生活委员数职兼担,掌管班级财务,同学戏言我“行长”。

职务多并没有妨碍成绩,我总是要抽出时间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古典书、现代刊物、诸多的文学杂志摆满我那偌大书橱……

凭智力与成绩,我原本可以高就深造,那一年毅然报考中专。老师不解,同学报怨,知我心者哥哥,小妹为的是早参加工作减轻他家庭重负。

家境寒薄,家里头勉力供我读完农校四年,因个人事情耽误,或命运使然,错过了国家统筹分配工作机缘,入社会自食其力,跑过几天保险业务,自知自明不合心性而放弃;又进商场电器柜台,基本工资外加业绩提成,收入还好,但终不能抑制自主创业心愿,于是筹钱在商城租铺位做起服装生意。

后来结婚成家,还有了一个女孩,可是学业未得如愿高就,阴影始终噬我心绞痛,久不曾志学释怀。激愤之下,不顾孩子她爸反对,挤出时间继续攻读。图书馆是我常去的地方;多处购买学习教材;听诸多学术讲座……

功夫不负自学苦心,最终我拿到了本科文凭,领教师资格证书,由此人生转折入行教育大门。

教师执业,更加激发我好想多思禀性,思考留守孩子问题,我开办爱心托教;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对照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优劣,以及找出国内外教育特质差异,我办起课外辅导班实习……

性格的不和是主要原因,其次,他脾气暴躁更是我不能容忍,而我把精力过多投放孩子与事业,无异于在夫妻感情裂痕火上浇油。

2009 年冬天,命运捉弄,使好学上进追求事业的我,步入婚姻坟墓。

我迷茫,我痛苦,我一度万念俱灰……

2011 年国庆期间,知我者莫如大姐,为消除小妹心中苦闷,走出人生阴影,她带我参加在河南新野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易经大会。

传统“易学”别有洞天,大会盛况,“易”文化学术氛围,使我忘记烦恼,重新唤起求知欲望。也可能是我骨子里家学“易医”原故,潜意识中似乎有股无形大力,催促感召我学海启航扬帆。

助我者莫如姐,生命拐点处,能使我及早走出迷茫困惑,她指路我学“易”。

人生征途新起点,我拜名师致学。

师父,淮安人氏,春秋孙武家族七十六世传人,从事传统国学研究四十年久,扎实功底,造诣深厚。拜读他《华夏易文化创新论坛》专著,由不得我不如痴似醉,流连忘返莫能自制。他的文章,集思想性,哲理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开拓一代宗师文化先河,激灵我智慧之光,由从洞开人生视野。

他揭开传统“易学”神秘面纱,溯源华夏远古,由凿洞穴居,到今天人类文明,精解六十四卦,象、数、理、占,贯通诸术,自成一家学问体系。

他勤勉笔耕,十多年如一日,近二百万字的“易论”文章载出,《彖说天下》与《卜卦天机》等数部巨著,可谓“易道”开拓之洋洋大观矣!

他创《乐安易》学术团队,弘扬传统国学,服务当今社会,为企业运作,为人指点迷津,几十年间,数百万人次造访他学术讲座基地多处。

师父学问所以宏博,皆因他治学严谨。

曾记得,他那次去苏州处理企业事务,空闲时间率弟子光顾泰伯庙,读“三让天下”誉闻,发觉宋代朱熹与众不同说法,回到住处,凭记忆写下,有一字模糊,在平常人还不算了,可师父不行,几里地折回,非查看清楚不可。

那时临近庙门关闭时间,他急急匆匆直奔二楼,门卫看他行色怪异,以为坏人欲施不轨,尾随其后上楼。这头进,那边出,等门卫上得,师父下楼梯道,已向外边大门步去,只看得那几个门卫楞楞的,丈二和尚不着头脑。

师父回住地说趣,惹弟子们好一阵笑语。

在杭州“易学基地”实习,谨遵师父教诲,除“易”主修,历史、哲理、人文、中医、养生……多层面文化涉足,知识能量摄取。渐渐地,我有种一通百通的感觉。学术长进,从而使我摒弃了过去诸多陈腐观念,再看待问题,判别事物能从多角度、多侧面着眼去思考探究。

父亲系道家,我自然对《道德经》有所关注,研读的同时,渐渐喜欢上那种朴实文辞,重点在于经文内涵厚沉、哲理精深,就是再多精力与时间投放也值。

师父说,中国诸家学说源头皆起于博大《易经》,其中道家成就最高,“易”成色三分之二可也,其次儒家,再其次的就是诸多百家了。既然如此,以便增进学术,老子“区区五千言”,我何不熟背通透?

于是,我挤出时间,一个月如愿。

随后,我试着用“易”哲理将经文诠释。

一年时间,经师父精心指教,近二十六万字的《易还原老子道德大观》一书终于脱稿,她透我辛勤耕耘,实质师父精心裁剪造就。没有师尊勘误校正,凭我阅历短浅,知识单薄,铸就这部作品,以哲理阐述老子《道德经》,小成学术系统文章,无疑难于上青天。

这其中也是感谢家人,父亲、哥哥、大姐,他们对我的鼓励与支持。

从师杭州四年学“易”,卦道,命学技艺入门,象数义理学富小可。经历了人生跌宕,如今,不惑之年的我,已将诸多不如意放下,一心扎进学问天地,自有别致人生乐趣。

出师后的我,人生遇再一次拐点,赴武当山随父深究中医学问。日后“易”与“医”并用,从事生命与养生学科研究,传承师学与父学,将传统文化弘扬,这就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人生永不停歇的脚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远,无惧;

索,是我人生不懈奋进的动力! ILxmQ/Ym0lHXQUSYQB5P/bkALBOXqoqBgRMddJPGUaEqqc37vL9OxgMWEOGUAO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