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六章
笃静凌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

内心达到虚空极致,坚定保持高度清静。万物共存,无不生长发展,我由此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迹象状态。万物复杂众多,纷纭变化,但最后都回归到它原初始点。

事物回归本原,是因它无扰,故曰静,也称谓往复天命。此复命之轨迹,称作永恒不变规律,知此者就会晓事明理,洞察精微。不认识此常规,轻举妄动就有危险。

掌握事物常规,还须认识它发展状态,此者乃事物拥有的通常共性,这种发展规律状态公有,是不可改变动摇之权威,是自然之天性,此天性者就是万事万物之大道本根。

它,恒久不变,有形之“体”亡,无形之“精神”长存不死。

提领:

人原本特性就是好动,心动指派行动付诸实施,很多事情明知动祸,还动不罢手,受累“侥幸”蛊惑,由从欲望无止尽头。

如何治愈“动”病,中华先哲开出药方……

解读——

虚者,乃空;致,致用达及;极者,达到状况极致。事物的运行及其判别,均离不开这般法则规章。

凡物当静处才能认知实质,此是必守的根本,笃,事物运行规律的深信不疑。

“致虚极,守静笃” 总体用及,大可治国齐家平天下,小可立身处世活命养生,就是分门别类修炼术,也皆由此路径过程的“登堂入室”。

以国家说事,作为公众景仰之领导,须 “致虚极” ,它象征指明国家治理,应心系天下苍生,而不是框定一个阶级或一个党派利益集团服务。 “守静笃” 则以思想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抱利己之私念而独处静地。

出色的国家管理者,心中无门派杂念,无个人名利荣辱的时候,才能将国家整体,全民族的利益得失,系任于己身。由这样的领导治理政事才会民富国强,社会和谐发展。他们“和光同尘”社会任何阶级,人众个体,富贵也好,贫贱也罢,皆以亲近平和心待。

这就是 “致虚极,守静笃” 于国家政事之妙用。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也当保持 “致虚极” 状态,须以虚空心态,谦逊品质待人接物。试想一个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受欢迎,也无法融入周边群体,与他人和睦相处。 “守静笃” 则要求人们淡泊名利,处事平和心态,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此者,才能认识社会客观现实,顺乎自然法则工作、学习与生活。

将此精神圭臬用于修身炼性又当如何呢?

人在修身养性时, “致虚极,守静笃” 需要放下杂念,保持内心清静虚空,达其真静入定境界。那么,什么才是真静呢?《清静经》中有这样的精彩描绘: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描绘,具体生动,只有在真静状态下,我们才可以看清事物本真面目,才能以 “真 常之心” “真常之道” 去待事接物。

这种高境界修性状态,如若返观内视,可看到体内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呈现于五脏六腑各司其职,经络气血运行有序。倘若不知其运行规律,妄加意念改变,轻则身体不适,重则走火入魔,此则老子所曰 “不知常,妄作凶”

但凡修炼进入深层阶段,若无形之气感由内及外,念力所到处,当有所悟,觉物总像恍惚近前,此间人若置身于另一种世界里……

世人为什么不能洞透世界诸多事物真实面目?

《清静经》警示: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长沉苦海,永失真道。

《清静经》者与老子本章思想精髓,可谓交映成辉,相得益彰,其 “致虚极,守静笃” 理念犹“道”中道哉!

它,作为治国齐家平天下,立身处世,修德养性之唯一路径法宝,亦道之精神 “殁身不 殆” 之根本保障,乃亘古守常之天道至理矣!

乐安易——

其阴者,静,虚……,宇宙之始起,万物之由出,也可谓事物运行中的另点面。

事无静置:无生,无长,少进取……;

物无虚处:不实,不得,欠淡定……。

静——

物事胎孕健生;稼穑禾木夜厢悄悄旺长;心平气和坐下来,才能解决好事端纷争;

……

虚——

空则能实;谦则有得;虚空入定才出大智慧,盖世奇观手笔;

……

但凡事物,行好走远,须静;把“虚”修炼,才能达到至高境界,大成华章。

故千古绝响有道是——

笃静致远;

凌虚练神!

摘自《论易章六·阴阳不灭》 pY3giHyAMLCSKUKpfJAbKaLbuJJTrQX4jmD6HbtV+R1hMOMNk6FRiVZpmwCuK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