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七日~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原名孙璞,又名孙仰中,字玉山,亲友昵称阿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改名为孙牧心,从此成为其通用名和正式名。
木心从一九四〇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八四年所使用过的笔名有罗干、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马不迁、赵元莘、杨蕊、阿辛、木心等。其中木心为最常用的笔名,始用于一九八二年年初。
少年时父母为防木心夭折,曾送其出家,取法号常棣。
按:罗干是木心少年时代的笔名。抗战胜利后,木心与沈钤(笔名罗凡)、邵传发(笔名邵凡)、徐宜诚(笔名青戈)在家乡创办油印刊物《泡沫》,木心负责编写诗歌、散文,即以罗干为笔名。《泡沫》出至第五期时被迫停刊,之后木心将编辑工作带至杭州。当时他正与叶文西在杭州创办业余艺术团体——杭州绘画研究社,实为杭州中共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新的《泡沫》上曾发表叶文西写的小说《夏衣》,主角亦名罗干,其原型即为木心。
孙,东吴人氏,名璞,字玉山。后用“牧心”,“牧”字太雅也太俗,况且意马心猿,牧不了。做过教师,学生都很好,就是不能使之再好上去:牧己牧人两无成,如能“木”了,倒也罢了。其实是取其笔画少,写起来方便。名字是个符号,最好不含什么意义,否则很累赘,往往成了讽刺。自作多情和自作无情都是可笑的。以后我还想改名。(木心:《海峡传声: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鱼丽之宴》,木心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8页)
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马不迁、赵元莘、杨蕊。(见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出版的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该期特设围绕木心的“作家专卷”,其中在《木心著作一览》中列有木心本人提供的一九四一至一九八四年间所使用的这九个笔名。)
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39页)
按:古书中并无“木铎有心”的成语,笔者多方查阅亦未能找到直接的出处。但他提醒我们木心之名显然与“木铎”这一传统器物有关,隐含着特殊的内涵。[可参考拙作《木心笔名刍议》,《木心研究专号(2016):木心美术馆特辑》,木心作品编辑部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