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萍:笨小孩之母

倘若问《射雕英雄传》里哪一个名字最有力量,大致都会想到铁木真、洪七公、王重阳、欧阳锋,那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也许另一个答案是李萍。

金庸给她取名李萍,是有意取一个最普通的农妇名字。但一部书写下来,这也成了最有力量的名字,足以让人心生仰慕,肃然起敬。李萍堪称金庸笔下最伟大母亲,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母亲形象之一。现当代文学里的母亲,苦难者祥林嫂,变态者曹七巧,挣扎者繁漪,自私者汪母,而伟岸者李萍。

李萍之伟大,是命运逼迫出来的。平凡卑微如她,原本没有任何“伟大”的机会。

如果不是“风雪惊变”,她会在牛家村里继续做一个粗手大脚、貌不惊人的农妇,日复一日地劳作,赶鸡入笼,烧火做饭,并且在自家的屋里经受阵痛,生下孩子,抚养长大,同时年华老去。她的人生将会像一株草,默默地生于土地,死于土地。她的生命不是喜剧,却也不是悲剧,而会是默剧。她没有什么机会去显示超人的勇毅和坚强。她的故事不会流传,更不会催人泪下。

可惜命运残忍地作弄人,吞噬了李萍的家园、丈夫,把她的生活抛出了常轨。就好像荒原之上,忽然天雷坠地,野火烧来,让一株普通的野草有了展示自己强大力量的机会,让她成为了一部庄严悲剧的主角。

李萍之伟大,首先还不在于最后求死,而恰恰在于求生。人有些时候活比死要难。求生、努力活着,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毅。

当人生遭遇惨变,家破了人亡了,丈夫被当面斫杀,自己挺着一个大肚子落入歹人之手,救兵又越来越远。这种时刻,真是生比死难,坚持比放弃难。

金庸笔下,为母一向不易,自杀的母亲很多。多少人都在绝大的痛苦里放弃了。殷素素抛下孩子自尽了,刀白凤抛下孩子自尽了,胡一刀夫人也抛下孩子自尽了。李萍也想过自尽,要去和泉下的丈夫相会,可她又很快打消念头,鼓足勇气,野草一样活下来。

因为她根本比不了殷素素、刀白凤。那些母亲都有人可以托付孩子,殷素素的孩子有武当派,胡夫人的孩子有苗人凤,刀白凤的孩子更是有整个大理国供养。她们也便放弃了活下去,选择解脱。像胡夫人说的,有苗大侠养孩子,我就偷个懒不受这些年的罪了。

可是李萍不一样,她连死的条件都没有,她肚里的孩子没人可以托付。托给谁?总不能托给段天德!

她的求生,一小半为了手刃仇人,另一大半原因,是要给肚里的孩子一个生的机会。

李萍的求生历程,可谓壮举。被敌人挟持时,她每到一处就要故意发疯,客店之中,旅途之上,时时大声胡言乱语,扯发撕衣,怪状百出,引人瞩目。这是为何?乃是怕追踪的救兵失了线索,有意要一路留下痕迹。一个农妇,却有这样的智计。

好容易北上到了金国地界,又被金兵抓去挑担做苦力。她挺着大肚子,在沙漠苦寒之地跋涉数十天,疲累欲死,却仗着身子壮,“豁出了性命,勉力支撑”。体格和毅力稍差一点的大概都挺不下来,只能选择躺倒求死,就此放弃。

后来,雪地分娩,生下郭靖。这本来是非死不可的,可她贴肉抱着婴儿,“竟不知如何的生出一股力气”,在战场上苦挨了十多天,硬生生活了下来。

杰克伦敦写过一篇《热爱生命》,说一个淘金者在荒原里九死一生活下来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之一。李萍北上、生子的这一路,是另一个版本的《热爱生命》。一个绝境中的农妇,在几乎失去了一切生的资源、生的依靠、生的可能的时候,仍然以绝大的勇气,和天地相搏,与命运相争,给自己和孩子拼出了一条生路。

二十年后,曾如此勇毅求生的李萍却自尽了。

因为成吉思汗逼迫郭靖带兵攻宋,郭靖不肯。李萍假装劝儿子,突然割断了郭靖的绑缚,自杀身亡。

正因为她二十年前求生的奋勇,所以才更显得后来她求死的壮烈。寻死,并不天然感人。这世界上,动不动寻死的愚夫愚妇多得是。所谓“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求死有什么伟大的呢。她伟大,是因为明明以无比坚强的勇力求生过,明明知道生的价值,明明无比珍惜生存的机会,明明充满了生的力量,而最后又毅然放弃。

在成吉思汗的面前,李萍最后劝郭靖的话,是这样的:

想我当年忍辱蒙垢,在北国苦寒之地将你养大,所为何来?难道为的是要养大一个卖国奸贼,好叫你父在黄泉之下痛心疾首么?

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甚么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孩子,你好好照顾自己罢!

她说完后,凝目向郭靖望了良久,脸上神色极是温柔,多半就像二十年前,她在雪地里望着那个婴儿的样子。

后来,在襄阳城头,烽烟中号角里,郭靖一定经常想起母亲。每一次浴血鏖战之时,母亲都是源源不绝的力量。

郭靖后来的一切成长蜕变,起因都在李萍,这个长眠在北国的农妇。李萍对孩子的爱带有父爱和母爱的双重性质。她没能给孩子半点武功,却奠定了他三观的底色,给了他忠厚的品性与博大胸襟,让他有了通向伟大的可能。

中年之后,郭靖怀念几位师父,尚可以经常宣之于口。但他怀念母亲,却从不向人轻言。

那个雪地里咬断脐带,把我贴肉紧紧抱在怀里的人,再也没有了。那个用身体帮我挡住如刀的风沙,只求不刮到我小脸上的人,再也没有了。那个亲手搭建茅屋、纺毛织毡,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的人,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情感,过了中年的郭靖已无法对人言说。

郭靖最后也壮烈殉国了,金庸没有写他临终前的心事,我猜他多半想到了母亲。大概是:母亲,我做到了,我尽力了。我来了。 hDam5fzv7ZwerHnH51DIijA9tHqMec73hLOI0BWEwRWa9dYmQE+5J0LRW/OfOm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