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本书选择以景观为视角,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可见的地域空间实体,可以借以观察日本乡村振兴的政策变迁,还代表一种方法和理念,反映了日本乡村振兴国际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后者对于理解日本乡村振兴转型的动因与机制尤为重要,在此有必要对景观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做一个简要回顾。

近年来,乡村景观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欧盟于2000年率先通过了《欧洲景观公约》,旨在以更全面的方法促进景观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其革新之处在于强调景观是社区认同感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日常的“普通”景观与世界遗产等“特殊”景观一样具有重要价值。 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将乡村景观保护纳入环境和发展议程中,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2010年)采纳了“里山倡议”,将其作为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一种工具。2011年,生态农业伙伴和保护国际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起“为了人、食物和自然的景观倡议”。该倡议以推广“综合景观管理”(integrated landscape management)方法为首要目标,将其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此外,由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牵头组织的“全球景观论坛”也为“综合景观管理”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合作平台。

“综合景观管理”之所以广受青睐是因为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能源资源短缺等多重挑战,不是单一行业或部门所能解决。为了统筹兼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等目标,需要在景观层面探索更加综合的管理方法。过去二十年来,“综合景观管理”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吸收了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性科学、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在实践中,“综合景观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特征:一是景观管理目标由农户、企业、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制定;二是农林业向环境和社会友好型方向发展,以实现粮食生产、人类福祉、减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目标;三是景观各要素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互动应使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最大化,或者减少负向权衡;四是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使包括当地社区在内的各部门和各层级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五是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市场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可持续资源管理,为实现多重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3]

日本乡村振兴转型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景观管理”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但透过景观这一视角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日本在协调保护与发展、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等关系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创新。景观视角也有助于突破部门壁垒或学科藩篱,寻求建立更加整体、综合的政策机制和管理方法,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本书将以日本乡村景观保护问题的由来为切入点,分析日本乡村振兴的政策发展脉络、理念演变和实践路径,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跨学科研究。由于乡村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保护管理涉及农业、环境、国土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因而需要结合农学、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农村规划学会志》、《景观研究(ランドスケープ研究)》及其前身《造园杂志》、《景观生态学》、《农业土木学会志》、《地理科学》、《农业经济研究》和《法社会学》等日文期刊发表的论文,并研读了相关领域的专业论著、政策法规和文献资料,力求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二是实地调研与访谈。笔者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曾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过专题研究 [4] ,并有幸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日本在乡村景观保护的议题设定和理念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再次赴日本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环境省自然环境局、农林水产省农村振兴局、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以及特定非营利性活动法人梯田网络等机构,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并赴千叶县、静冈县、长野县、爱知县和岐阜县等地进行田野考察。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对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实施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是案例分析。本书第三、四、五章通过对多个案例进行提炼分析,探讨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的实践路径与方法,以弥补个案研究的不足。在选择这些案例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参考环境省、农林水产省和国土交通省等政府部门网站,从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进行取舍。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实地调研所获得的信息,辅以图表等形式,以期更全面、系统地展示日本在乡村振兴转型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做了新的尝试:一是聚焦日本乡村振兴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乡村景观保护问题,以新的研究视角剖析日本乡村振兴转型及其动力机制;二是从“景观”的本义出发,探讨日本在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三是以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开展综合研究,力求更全面地把握其政策内涵与走向;四是通过案例组合分析,从多角度论述日本在乡村资源整合增值和构建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共同体方面所做的实践探索。

[1] Melissa Thaxton et al., Landscape Partnership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hieving the SDGs throughintegrated landscape management ,Washington,D.C.:EcoAgriculture Partners on behalf of the Landscapes for People,Food and Nature Initiative,2015.

[2] Olivia E.Freeman,Lalisa A.Duguma and Peter A.Minang,“Operationalizing the inte grated landscape approach in practice,” Ecology and Society 20,No.1(2015):24.http://dx.doi.org/10.5751/es-07175-200124.

[3] Sara J.Scherr,Seth Shames and Rachel Friedman, Defining Integrated Landscape Man agementfor Policy Makers ,EcoAgriculture Policy Focus No.10,2013:3—5.

[4] Hongyan Gu and Suneetha M.Subramanian,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Relevance to the Green Economy Agenda ,UNU-IAS Policy Report,2012. iCbZ2oX3GEQSpz4aIihoVsSxL2lfJEuBEm0LsgMapilt8IqbMnIRLwFZl9YL8h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