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艳
让温暖与坚毅相伴一生

关艳,1972年生,脊髓损伤患者,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教师。初中一年级因病辍学,凭着一份坚定信念,刻苦自学,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她用英语特长服务社会,传播奥运精神,辅导数万名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北京市第四届残疾人自强模范。

14岁之前,关艳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整天与同学们疯玩,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样样玩得好。她的笑声特别清脆响亮,像振翅翻飞的小鸟在学校的操场回荡,老远都能听见。

然而,病魔正悄悄地来临。她发现自己经常腿软,体育课上跟大家一起跑步,偏偏她会摔跟头。

医生说,她的脊髓上长了一条长长的囊肿,随着身体的发育,囊肿也跟着长大,压迫了神经。接下来的四年里她做了四次手术,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次手术后,她发现自己不能走了,仅大小便有知觉。接下来的手术一次比一次位置高,她脊髓损伤的程度一次比一次重。医生告诉她,脊髓腔本来就很狭小,切除囊肿保不准会伤到神经,而手术后的疤痕也会压迫神经,使肢体失去功能。

就这样,爱跑爱跳的关艳被“囚禁”在了轮椅上。

从初一开始,关艳就休学了。

她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许根本就没有。

有人说过,如果你的心会飞翔,天空就广阔明亮。

轮椅上的关艳在经历了最初的忧伤与自卑之后,选择了用微笑扼住命运的喉咙——虽然这种微笑有些勉强,带着苦涩。

她开始自学英语。

她在上初一时就喜欢英语,她的嗓子好听,读起英语特别有韵味,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选择喜欢的科目有个好处,一看英语书心就能静下来,时间过得很快,烦恼也被忘却了。最初她跟着电台学习,每天一睁眼,脑子就开始琢磨单词,背课文、听录音,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那是一个发奋的年代,关艳自觉屏蔽了几乎所有的娱乐,一心向学,加上脑子好使,很快就学完了两期英语函授课程。她没有想过要干什么,但却有一个直觉:我学这些东西一定有用。

一天,她从广播里听到一则消息,参加成人自学高考的人可以报考大连外语学院(现名大连外国语大学)。啊?可以去大连上学。关艳心一动,就报考了。结果还真考上了,学校发了录取通知。这是1994年的事儿。

这下爸爸妈妈慌了,学校如果知道孩子这样还会收吗?孩子真去上学的话,上楼下楼的怎么弄呀?为了女儿的前程,爸爸决定专程坐火车去学校考察,报告情况。为了省钱,爸爸坐的是绿皮火车,硬座。接待他的人名叫李宝章,是校党委副书记。李宝章问,这孩子会自己吃饭吗?爸爸笑了,这个没问题。

李宝章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讨论是否收下关艳。最后他拍板,关艳的英语成绩非常好,是可塑之才,为了孩子一辈子的出路,我们必须收。但风险也确实大,家里要跟学校签协议,出了问题与学校无关。

爸爸同意了。

与命运抗争,老关家也要赌命。

妈妈决定去陪读。关艳的妈妈是会计,关艳生病之后,她为了方便照顾,去传达室看大门了。关艳至今说起这事心里还不落忍,可是妈妈就是妈妈,甘愿为女儿牺牲一切。

学校给关艳安排的宿舍在一楼,挨着厕所,六人间只安排了关家母女二人。人文关怀不能考虑利益得失。

特别让关艳吃惊的是,她走进校门的一瞬间,对面楼上有人冲她招手:“关艳吗?欢迎你!”

关艳当时就落泪了,特感动。

原来,关艳来之前,学校已经做了动员,要求大家帮助、关爱她。

关艳每天去上课前,门口会准时出现四个来推轮椅的男生。下课时,又有四个男生等着她,抬她上下楼,回宿舍。四个男生里,有一个云南人叫罗富祥,是班长,年纪也是班里最大的,30岁了。罗富祥并不命令别人,也不号召,上下课时带头往关艳身边一站,别人就跟过来了。寒暑假,他会先把关艳送到北京,然后再买票回云南。老关家的人谢他,他说,本来我也要在北京转车。

这样的男生,会让人记一辈子。

毕业后,老关家专门去云南看望过罗富祥。他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得不错。

温情绵长,好人好报。

关艳的妈妈主动要求做后勤工作,为学校洗被褥、缝被褥、扫院子。免费的,为的是报答。感恩是人类最可贵的情感。

在两年的学习中,每天她的宿舍都是最后一个关灯。关艳说:“我实际只有初一的文化程度,学大学语文、古汉语,好多字还不认识呢,更不要说理解了。我只能比别人下更大的功夫。”

记得头一次考试,关艳没有经验,把第一面的题答完后就交卷了。谁知道,卷子的反面还有两道论述题,30分。考完出来,一对题才知道少答了最重要的部分。少了这30分,很难及格。关艳回宿舍后,关起门痛哭失声。因为这门课不及格,她就要跟着比她低一届的同学重学重考,换了班级,谁来抬她呢?浪费的时间呢?多花的费用呢?想到这些,她哭得更惨了。李宝章和班主任老师都赶来了,劝慰半天,让她尽管放心,学校绝对负责到底。

发榜那天,关艳吓得不敢去看,老师跑去替她看。结果是60分。

这次真心要喊60分万岁。

两年后,关艳顺利通过了大学专科阶段的所有考试,还提前考过了两门本科课程。李宝章送给她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只要你扬起人生的航帆,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回到北京的关艳,决心进一步深造。

1998年,她又顺利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本科。她是成教学院的走读生,三年里无论风霜雨雪,她都坚持按时上好每一堂课。

她只能坐出租车去上学。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天天坐出租车上学实在是太“奢侈”了。关艳说:“每次上学打车看着计价器不停地蹦字,蹦得人心慌。为了省钱,我妈推着我先走1.5公里,到雍和宫打车,快到魏公村时,再下车,妈妈推着我再走几里路到学校。”

关艳一次也没遇到过拒载。有一次,一个拉过她的师傅主动停下车让她们上车,而且坚决不收钱。

最让人动容的是恻隐之心。

最终,关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和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毕业时,她编排的英语剧还得了98级英语话剧最佳节目奖。

关艳从一个不幸的女孩,变成有用之才,是因为有无数的人温暖过她。白发的妈妈多年推她上学,成了她的一双腿;众多的同学关心与照顾,是她的护卫军;热心的居委会大妈协调多方为她家修了坡道,是她的后援团……被温暖包围的关艳也要用温暖和温情服务社会。

关艳当上了英语家教,主要辅导中小学生。由于她自学起家,有许多方法和经验特别管用,经她辅导的孩子,英语成绩明显提高。最可贵的是,孩子们在关艳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这也许比知识更重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关艳更忙了。她成为北新桥驻地部队和一家餐饮企业的英语辅导员,还在社区义务开设英语班,边学英语,边宣传奥运知识。她的事迹传开后,被大家选为奥运火炬手。关艳激动之余突发奇想,用英语给奥委会主席罗格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个中国残障姑娘期望通过网络,把奥运精神带到中国每个角落的愿望。

2008年5月,关艳收到了来自瑞士洛桑的快件,罗格主席给她回信了。

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参加奥运火炬在中国的接力活动,并衷心感谢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浓厚兴趣。

祝你未来万事如意!

雅克·罗格

2008年8月6日,奥运火炬传递到北京,关艳手举火炬在轮椅上“跑”了36米。她笑道:“很短,还没过瘾就跑完了。”

她跑的那段路是北京黄寺大街。她不知道,那天经过的一所部队大院里,有一双眼睛正仔细地注视着她。

奥运会之前,关艳已经加盟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担负着全国几十所大学的网上英语教学任务。关艳通过视频讲课。录视频要求关艳百分之百地打起精神,这对于胸以下没有知觉的她来说,是件很累人的事儿。但关艳是个认真的人,她宁愿自己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事情办好,不仅讲课,还要布置作业,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后来,学校让她负责教务工作,管理数万名学生的学习流程,安排课程、布置作业、组织考试、解答疑问。同时,她还要管理几十位兼职老师,检查他们的工作,因为老师是源头,源头一定不能出一点问题,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关艳说:“我那一阵太忙了,饭都没时间做,兼职老师也是晚上8点以后才有时间,我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结果关艳累出一身病,这才把任务减了下来。

2012年,关艳的家搬到了城东郊区一处有电梯的楼房里,生活方便了一些。但是,一辈子无微不至照顾她的爸爸去世了,妈妈也老了,推轮椅很吃力,而且有了失忆的症状。

岁月就是这么无情,它只管朝前走,不理会任何儿女情长,不论你有多少不舍。

这一年,关艳39岁。

安顿下来,关艳想通过网络在这一带招几个学生教英语。正在网上填表,突然旁边跳出来征婚表,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填了一份挂在了网上。其实,关艳的妈妈不主张她找男朋友,怕她被人家“卷包烩了”,上人家的当。但是,关艳也有一颗渴望爱情的心。

征婚得到了好多人回应,其中有一个叫杨忠国的人回应最快。两人通过QQ和短信你来我往,还挺聊得来。关艳得知,她当奥运火炬手跑过黄寺部队大院时,杨忠国正站在欢呼的人群里。他是那个大院的司机,当兵的。这之后,杨忠国转业,留在北京一家养老院工作。

不久,杨忠国提出想见面,关艳拒绝了。她告诉小杨,我有病,坐轮椅。她以为这句话足以把小杨吓跑了,没想到,小杨没有丝毫吃惊的表示,仍然希望见面。而且他也从来没有问过关艳挣多少钱,有没有房产,也许,他早就从网上搜到了关艳的情况。关艳还是心虚,天哪,这如何是好?她不敢对妈妈讲,去问大姨。大姨说,你要是真心的,就见一面,不行就算,也不耽误别人。

两人见面是在一家饭店,有三两个小杨的战友。小杨开车来接关艳,关艳说,我能自己上车,小杨却直接把她抱上了车。到了饭店附近,关艳觉得小杨应该在远处停车,让她坐上轮椅后再推她进去,可以避免当着战友的面把她抱上抱下的尴尬。可是小杨看到饭店没有无障碍设施,直接从车上把她抱进了饭店,坦然地面对他的战友。关艳心里那份感动,一波一波地荡漾着,温暖着。

两年后,关艳与杨忠国结为伉俪。在爸爸妈妈不能再照顾她的时候,杨忠国恰到好处地出现,延续了环绕在关艳身边的温暖。

有句老话讲,上天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温情与坚毅的关艳不计辛劳地为社会服务,辅导网校数万名学生的英语,家教的小学生也有百余人,她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关艳说:“平平淡淡就是真,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带给了他人成长和进步,我从心眼里不折不扣地高兴。我现在走在大街上,完全没有自卑、低人一等的感觉,许多年轻人会主动过来问,需要帮忙吗?我相信,爱是一种会传导的暖流。”

(文/张林) HTwmwK9NIr/igq7HxEDZTCG9qcFg5b+T3/th+9ksWynVS50stuwrQdFXfyNvbV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