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米振雄
我这一生都在奋斗

米振雄,1941年生,河北省南皮县人,12岁为庸医所误,左腿致残。1958年进入北京市珐琅厂当学徒,后自学绘画,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成长为中国景泰蓝工艺泰斗,其作品被作为国礼送往世界140多个国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都劳动模范等称号。目前,仍时有新作问世。北京市第三届残疾人自强模范。

米振雄老先生略微卷曲的白发在脑后扎了个不易察觉的鬏,俨然一股艺术家风范,然而他说话行事态度又异常谦和,跟谁打交道都不拿架子,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工人。

“其实我就是工人,学徒出身,没上过大学,有点技术做了些成绩……我始终把自己当工人。”他说。

这位工人有多项荣誉加身:

1983年设计的景泰蓝“巨雄瓶”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

1990年设计的“粗壮瓶”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7年设计香港回归庆典礼品“普天同庆瓶”,被授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2年设计“银星瓶”获全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2005年设计“故宫水缸”获北京旅游品设计大赛金奖;

2008年为北京残奥会设计“牡丹花盘”被选为颁奖礼品;

米振雄·吉祥三宝尊

米振雄·灯笼瓶

2017年创作的“四海同心瓶”作为交流使者赠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

从学徒到大师,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米振雄说原因很简单:“我一生没过过什么星期天、节假日,几乎每天都是在创作中度过的。我这一辈子都在奋斗!”

1941年,米振雄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父母之前已有两个儿子夭折,因此对他格外看重,偏偏他左腿不好,经常习惯性脱臼。有个算命的说:“这孩子非得是残疾,才活得长。”父母不信这个邪,在米振雄12岁那年把他送到天津一家私人诊所治腿,结果遇上庸医误人,打石膏位置没合上,导致他终身残障。

残障直接影响到升学和就业。米振雄上不了高等院校,先去考了一家无线电厂,人家一看他身体状况拒绝了,最后去了条件相对宽松、只要眼明手巧、能坐得住的北京珐琅厂,当了一名掐丝工人。

珐琅,又名景泰蓝,全名铜胎掐丝珐琅,据考证是从中亚阿拉伯国家传进的一种金属器具,元朝忽必烈西征时从当地带回一批手工艺人,遂开始在中国宫廷流传。明景泰年间,珐琅大量烧制,因多用蓝色,俗称景泰蓝。

景泰蓝是在铜胎上用金属丝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然后填入数种矿物质彩色颜料,再入炉经过七八道火烧、打磨、上釉、调色、抛光等工序呈现出的精美工艺品。它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技术,又吸收了绘画和雕刻技法,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明清两代均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景泰蓝工坊,景泰蓝既是国之礼器——如今故宫太和殿上摆有多件景泰蓝重器,又是皇家御用之物,其工艺一直没有传入民间。皇朝覆灭后,景泰蓝一度式微。1949年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这一古老技艺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米振雄进入珐琅厂从掐丝学徒做起。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过去都是师带徒——师父用金属丝弯成花样,徒弟一板一眼跟着学。米振雄心灵手巧,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但他觉得这样亦步亦趋,永远脱不开师父的样式,只有学会画画和设计,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样式。他由此开始学画画,拜一位工友当工笔画老师,在工作之余四处写生、看画展、逛博物馆,磨炼绘画技艺。这样训练了十年,米振雄才觉得心里有了谱,开始自己设计在铜胎上掐丝的图案样式。他也从一般工人提升为车间技术主任,带领200多号人搞技术创新。

“把能画画的组织起来搞图纸设计,让工人根据图纸干活,这样保证质量。不过,万事有利弊;过去没有图纸,每个人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好比一个主题,能出50种不同样式;有了图纸,顶多做出20个样式;一标准化,创新就少了。”米振雄说。

1983年,外贸部来珐琅厂定制2米多高的重器,米振雄投了两个标,都中了。二版作品拿到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上被领导人看中,选进中南海摆在了会见外宾的地方。这下子米振雄一鸣惊人、一炮而红,成了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领导有意提拔他“当官”,他谢绝了,想着自己腿脚不便,升上去也有限,不如专心搞技术。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无比正确。此后十几年米振雄在车间兢兢业业搞创作出作品,多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模范”“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残疾人自强模范”等荣誉,其中他最看重的是1993年评选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到今天为止,获得景泰蓝“大师”称号的还是个位数,而坚持在一线搞独立创作的“大师”只有米振雄一人。

1999年,米振雄退休了。名为退休,实际上直到退休20年后的今天,他还在天天上班:早上8点多,走路或坐公车来单位,关起门来写写画画,构思搞创作;中午回家吃顿饭,眯一觉;下午继续来上班,一直到晚上回家;节假日不休,要么在家练笔,要么出门写生,要么还来单位创作。一般老人在家含饴弄孙、看电视做饭、种菜养花或外出旅游的日子,他几乎没过过。每年,他设计出产的景泰蓝作品多达100多件,其中不少获得大奖。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颁奖礼品就是他设计的国花牡丹景泰蓝圆盘,这是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作品伴随奥林匹克精神流传至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地区。

这样的勤奋和毅力超乎常人,米振雄却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怕老,“我十七八岁当学徒时拜了个师父,后来师父退休一两年后我去看他,那真老得不像样子……以前的生活习惯没了,不工作往家一蹲,老得特快。当时我就想,以后我要退休了绝不能没事干。”

米振雄厚积薄发,在退休后进入创作的“第二春”,设计完成了很多以前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作品。他说:“以前设计通过了才能投产。退休后没人管我,我可以随心所欲,大胆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创作。”

经过多年实践,米振雄形成了米氏珐琅五大特点:

1.原生态火焰艺术。传统景泰蓝烧出来要经过打磨抛光,米氏珐琅省去了这道工序,保留了铜器被火焰烧后的天然效果,返璞归真,让人眼前一亮。

2.器物造型平面化。景泰蓝一贯都是瓶瓶罐罐,米振雄因长期研习工笔画,创造了平面景泰蓝,在铜板上掐丝点彩,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

3.恢复錾胎工艺。珐琅以前分三种:第一种铜胎掐丝,即景泰蓝;第二种画珐琅,铜胎上画了图案直接烧制;第三种錾胎珐琅,运用金属錾刻技法,把图案从铜上半浮雕出来,再填色烧制,其表面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錾胎珐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人做了,米振雄把它恢复起来,填补了这个艺术空白。

4.恢复小型器具。珐琅工艺恢复后,有些小型器具已经不做了,比如鼻烟壶等,太小,工序复杂,卖不上价钱。米振雄给恢复起来,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传统景泰蓝里有这种器具和工艺。

5.创造釉下彩效果。釉下彩是瓷器装饰的一种,被米振雄借鉴运用在景泰蓝工艺上。他把颜色点薄,上覆以白釉,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膜覆盖,如一层朦胧的纱幔,似隐若显,有种别致出奇的美感。

无论个人的创造力多强,米振雄始终强调景泰蓝是一门集体纯手工创作的艺术,需制胎、绘图、掐丝、点彩、烧制等数十道工序的配合,哪一道工序出问题都呈现不出完美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他退休之后要坚持回厂里上班,厂里给他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让他可以安心搞创作,制作工艺则由各环节的高级技师合力完成。

从18岁到80岁,米振雄拖着残障的左腿在奋斗这条路上从未有一刻松懈。他以单位为家,以艺术为皈依,把景泰蓝做到了极致。他说这么多年跟景泰蓝打交道下来,发现它真是一种具有天然霸气和王者贵气的东西,“你看多高规格的建筑、场合、房间,你把景泰蓝放那儿,不轻,贵重,能压得住场,换其他任何工艺品都不行,毕竟过去是皇帝用的,在皇家也主要是礼器,一种精神性的高档装饰品。”而自打他入了景泰蓝这一行,就把这门艺术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断进取,终身学习。他说:“我不是知识分子出身,可是你进了这个圈子,圈里的人都有知识、有文化、能写会画,你不学习进步没法脱颖而出。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我只有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

当代著名书画家崔如琢说过一句话,搞艺术要宁拙毋俗。米振雄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而人只有沉潜下来,淡泊名利,不断超越,才有“不俗”的可能。无疑,米振雄做到了。年近80,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从没想过哪一天会真正退休,仍在景泰蓝艺术世界里呕心沥血地求索。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米振雄一直在思考该用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向祖国献礼。最后,他选定了生肖意象,设计了一件具有米氏珐琅五大特点的景泰蓝圆盘,盘面是猪,盘底是牛,寓意1949—2019从己丑到乙亥。景泰蓝从皇宫走入民间要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众服务,而作为景泰蓝“老字号”的北京珐琅厂,这些年也把景泰蓝运用在家具、家装之中,业务蒸蒸日上。昔日金銮殿里的珍宝成了寻常人家的装饰品,米振雄见证了这一时代进步。

目前,米振雄正在创作“紫禁城的艺术之春”系列,想把太和殿、乾清宫等故宫建筑搬上景泰蓝。他说:“故宫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景泰蓝也发源于故宫。我一生从事景泰蓝创作,现在把故宫设计到景泰蓝上,也算善因善果、有始有终。”

(文/麦楠) zsd1YGpkqp0eJ0mhwqOsnkRd5QFeZlbcRMXaVOVJFKA69mhwlwPf61m+V7hJ46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