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共和国早期,边界上的部落对其存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从未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对自己的统治地位越来越自信。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对抗敌人的任务依然很艰巨,但在150年,连普通罗马市民都不再担心公元前390年的历史会重演。那时,高卢人的军队大肆洗劫了罗马。
不列颠尼亚北部的哈德良长城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构建了一道令人生畏的屏障。建造这道屏障,意味着承认该长城以北的土地无法被征服。
共和国初期面临的危机迫使罗马进行改革和创新。公元前390年罗马遭洗劫后,军队改进了他们的武器和战术。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时,为了成功对抗迦太基人,罗马人建立了一支海军。高卢人入侵意大利的威胁,迫使罗马社会发生变革,由此造就了堪称经典的罗马军队。罗马人还在盖乌斯·马略(公元前157—前86年)的领导下对军队的训练和作战方法进行了革新。
上述种种危机,不仅催生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思想,而且缔造了成为帝国利器的陆军和海军。有时候武力征服是必要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某种程度的和平归顺更为重要。然而,罗马的扩张,主要是以个人的野心为养料“成长”起来的。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他策划了一场与其邻居高卢部落的战争,掀开了征服战争的帷幕。他的初心是通过战争抬高自己,或者从耗资甚巨的战争所引发的财政危机中抽身。目的达到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继续对高卢的战争。他的许多行动是没有必要的,某些情况下,出兵的理由只是为谋取私利而精心编造的借口。恺撒进行了一系列冒险活动。比如他在莱茵河上架起桥梁,短暂地突袭不列颠。最重要的是,他树立了自己杰出的军事和政治首领的形象——在罗马社会,这两种身份是交织在一起的。同时,他还得到了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的支持。当恺撒返回意大利时,他的敌人望风而逃。于是,他在内战期间控制了罗马城,最终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罗马人若不想失败,就必须进行创新。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水手,但经过创新,罗马摧毁了迦太基的海军力量,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恺撒并不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但他的所作所为使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也为之后的罗马政治定下了基调。手握大权外加有军队支持,或者有足够力量击败对手时,就可以染指帝国皇位。发动对外战争可能是必要的,但也可能只是一种权力游戏,这种游戏真正的目的是争夺帝国的控制权。
在莱茵河上架设桥梁是一种令人钦佩的行为,但并无必要。恺撒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炫耀战功,用以提升自己在罗马的地位,而不是捍卫罗马的利益。
尤里乌斯·恺撒被召回罗马,但带着军队穿越卢比孔河进入意大利是被明令禁止的。恺撒认为这样做是想让他失去军队的保护,因此他宁愿犯叛国罪,也不让自己孤身踏入敌人的阵营。此时,冲突已经无法避免。如果恺撒听从命令不带军队进入罗马,他可能会被悄无声息地解决掉,历史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尤里乌斯·恺撒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皇帝,但他的名字却成了“皇帝”的代名词。直至20世纪,俄国沙皇和德国皇帝的头衔依然来自恺撒的名字。
建立罗马帝国的这种方式既有其突出的魅力,也有明显的缺陷。强大的罗马军队掌握在奋发图强、雄心勃勃的人手中,就会成为帝国发展的有效工具。但这种工具指向内部和外部同样容易。当皇帝的野心面向外部时,罗马会因此强大;而当内部冲突消耗了统治精英的注意力时,边界上的威胁可能会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