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欧洲的中世纪曾被大多数人视为暴力、残忍、倒退的“黑暗的中世纪”,文明的光芒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就难以解释文艺复兴的兴起,毕竟若无地基,万丈高楼因何而立?而且,“黑暗的中世纪”也是对历史的狭隘解读,因为历史是多元的、连续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客观的历史事实,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可能地拨开迷雾,还中世纪以本来面貌。同时,辅以大量插图,给人以更加真实和清晰的感性认知。这些插图有些是臆想的作品,作者还对其进行了辨伪。无论图与文,都激浊扬清。于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感觉有一股清泉汩汩而出,温润了视线和心田。

中世纪早期被称为“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一个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

在黑暗时代,欧洲人发现了冰岛、格陵兰岛,并横跨大西洋,踏上了一个遥远的大洲,尽管时间短暂……

黑暗时代结束时,欧洲已经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法国、丹麦、瑞典和英国等现代国家得以肇始……

这是一个尝试和发现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毁灭的时代。它开始于混乱,但结束于新的秩序……

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中写道:“专制的有序会酿造黑暗,混乱的无序也会酿造黑暗。”如果说,中世纪的黑暗是混乱酿造出来的,那么它同时也酿造了文明之光。只不过,人们专注于黑暗太多,往往忽略了这抹从微弱逐渐变得明亮的光芒。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很多古代欧洲的历史人物和地名都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没有约定俗成的译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以下两点需要做特别说明:

第一,一些主要的人名、地名、民族名、战役(战斗、战争)名,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物品(如盾、剑、箭等),原文大都做了索引。但是,还有不少常规的地名和人名等,原书并没有在索引中呈现,为便于读者理解,译者大都在其第一次出现时加注了外文原名。另外,对原著中一些重复的索引词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并增添了一些新词(如增加了“麦西亚”“伦巴第”等),以便读者更清晰明了地辨识和使用。

第二,比较生僻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原著中的讹误和瑕疵、原著意思表述不完整或者需要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中译本都做了注释。

本译作的出版,愿作引玉之“抛砖”,意在拓展人们对中世纪的新认知、真认知,增进对文明演进问题的深入思考。

杜永明
2020年4月15日 pcBFkCDIrQ/Jo/KvYWQNosKweHr19sI0oeCXGTVycIZkxQns1kcDaN2MM6vp8n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