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解析】

隐者的感情,起于“怡悦”二字。因此,这首诗虽为怀人之作,却没有感伤和沉郁的情绪。隐者居于北山的白云之间,因为那天来了兴致,忽然想起住在对面山中的朋友,于是,就试着爬上这座山,想象自己此刻是和那山上的朋友相互对望的。

处在山顶上,心和天空一样辽阔,涌入心中的东西很多,种种意念仿佛在闪烁,如那些在云朵之间飞翔、时现时藏的大雁。而自己的心情因为对友人的牵挂起伏着,这美好的薄暮,这惬意的清秋,让人反倒生出一种愁。这种愁是清淡的、雅致的,是因为缺少友朋来与自己分享这种登高之际获得的美景和快乐而生发的。

而想要与友人分享的,还有更多:站在山顶,看见归人在渡头上歇脚,这是暮中小村的那缕人间烟火的温馨之景;而天边树色苍茫,矮如荠菜,江畔横舟,弯如月牙。这些让人怡悦的人物与风景,让人生情,也让人生盼。情自是对人间烟火、自然风景的爱慕和怡悦,而盼的是有人能与自己分享这种怡悦。于是问问友人:你带着酒来我这里怎么样,我们可以在重阳节一起醉倒在这美好的时节。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解析】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一样,都是面对一些情景,怀念友人,但是情感上,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前篇的情感,是建立在希冀与友人分享“怡悦”的基础上的,整篇诗的节奏是快乐的,轻扬的。但是这一篇却充满了忧郁和清愁。

忽然之间,红日已经西沉,而月光从池塘中渐渐升起,夜晚悄无声息地蔓延而来了。诗人散开自己的发髻,躺在水亭中宽敞的地方,沐浴夜凉。荷花摇摆,送来丝丝的香气;夜风微微,吹下竹间的凉露,发出细小的声响。这是寂寞之人,在没有依托时,才感受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场景不会有背景音乐,只有一片低沉的宁静。但是,诗人还是希望更热闹一点,这种宁静处得太久了,其实让人心慌。他想找个琴来弹,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想法,自己弹琴给谁听呢?如此深不可测的寂寞之夜,没有知音的欣赏。

想到这里,就更加怀念那位老朋友了,想得太久了,连梦中也在苦苦地忆念他。“恨”、“劳”二字,将怀念写得何其辛苦。而作者对重逢也没有很自信的期待,不会像前篇那样许下重阳节相聚的心愿:这片忆念竟然是没有终点的。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解析】

这是一首候人之诗。等候是从傍晚黄昏时分开始的,诗人看见夕阳从西边的山岭上越过,而暮色迅速地包裹起座座山峰,远处只剩下一片暝色。“度”字说明了作者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夕阳去往西山的脚步,在心中数着等待的时光。这时候,诗人还有心情来欣赏这山中的夜色:松际的月亮布下一片清凉,风声泉流之响盈耳。“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人也散了,鸟也静了,一切都已经安顿下来了,而自己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诗人用旁人的归去和安歇来反衬自己等待中略微开始焦躁的心情。但是马上又想起自己的初衷:到这里来夜宿就是为了见我所要见的人,那就持一把孤琴,在女萝幽径旁继续等待吧。这首诗的起承转合,其实就是情绪的生、发、波、定。不求有太高深的思想,也不求诗法上有多么奇特,着力表现一种雅趣,一种如泉水般幽凉淡雅的清愁。 CW+WHrcKkBthx9t4xQifDcsMJTdxzRHosISz192Nlo0rFmqPJYO9VvAjibgL+2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