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长流夜郎。遇赦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人所激赏,谓其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解析】

暮色沉醉,碧色的终南山,一轮山月初上。而人从山上下来,在山林中身影晃荡,走在归去的山径上。时时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那条小山道,已经被暮色影影绰绰地披上了翠微之色。“相携”之语,说明作者与友人情谊深密。终南山下的“田家”,不是一般的田家,而是隐士的居所。随着童稚开启荆扉的动作,这居所的别致就展现出来了:绿竹滴翠,幽径清凉,青萝曼妙。行之其间,虽然尚沉醉于暮色带来的人间暖意,但是诗人马上换了心情:此处的宁静与清凉,带着一种隐士情怀,让一切情绪都安顿下来了。从暮色山景到隐士之居,这其中场景的轮换极为自然,而作者的心情始终是很流畅的。他与友人有美酒在手,有松风之曲在喉,供自己挥洒心情。曲尽之处,天河星辰正依稀,这无声之处,更让人感验到友情的种种心通意达,无限美好。于是,一种对此情此景的满足感再次生发:醉乐之外,忘却世事心机,惟有自然与恬适。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解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天下最孤独的景象:被繁华的花木包裹其中的人,眼睁睁地独陷于他人的繁华,更觉落寞,只好以酒来赎救内心的孤单与苍茫。但诗人不甘于在这种孤独中沉沦下去,他举杯邀月,顾影自答,以月为友,以影相慰。“我”、“月”、“影”三者虽然拼凑成群,可是月、影之虚,只会让人更为伤怀。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比繁华花木与孤单之人的对比更让人难过,因为眼睫之下看似可以亲近的事物,原来并不能与自己心意相通。这其中的失望,该有多深呢?只好叹息一声,继续安慰自己:月与影只不过是可以暂时做伴之物,在春天的行乐事件中,就尽情地与短暂的光阴聊为相守吧。我歌唱的时候,月在空中徘徊,我起舞的时候,影被舞成一地零乱。这月与影,在我清醒的时候与我同欢乐,在我醉过去后就彼此分散,不再相关。如此短暂无情的影月之聚,让人伤感。而诗人自有他童话般的期待:倘能处在深邈的云汉之中,自己定能与影、月结下永远的忘情之娱。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解析】

春草新碧,桑枝新绿,又是一年春光。燕地春如是,秦地亦如是。但是离愁是和春色一样滋长。于是作者如此慨叹:在你想念回家的时候,我又何尝不是因为思念你而柔肠寸断呢?你在彼处,我在此处,此刻我们两人共有的,是春天的时光,和这无限的离愁。

春风不识我的容颜,它为何频频吹入我的罗帏呢?——这最后一句,最是悠远,以无情的春风,来写自己满怀的思念柔情。她盼望的是这春风如她的郎君一样,识得她的容颜,代替他来相聚。

李白这种题材的五言古诗,节奏轻快,主题简单但是意蕴悠长。经典的思妇题材之所以总是能够感动人,是因为这种题材具有古今互通性,离别是人们普遍拥有的一种生活样式。 eA/RTmeIsW2kOSj7G2vU5IkmClYZBX9Y+HnUFnm3BcynNty36/NCx0DmakzGh+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