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宏辞,授集贤院正字。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不久宪宗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其诗得《离骚》馀意,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纤秾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至味,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 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 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 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解析】

清晨早起,诗人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他手中拿着贝叶经书,一直踱步到东斋中区阅读。经书中的一些佛理,颇可咂摸。诗人深深感到,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总是为人们所追逐。诗人本来寄希望于在冥冥之中,以自己的思想去暗合佛理之中的精义,修养的本性,不知道从何种方式之中实现精熟之态。此时此刻,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藓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和残留的露水,苍翠松树宛若沐浴在阳光之中。这一番清静的情景,使他倍感恬然,却又无从言说,可能是因为悟出了佛理而内心畅快满足吧。

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约写于元和元年(806)。当时,柳宗元住永州龙兴寺,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解析】

这首诗也是写于柳宗元贬居在永州期间,同样是一首排遣遭到贬谪之后所产生的精神郁闷的诗。唐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第一句中的“簪组”是借代用法,其实是指公务。簪组本是古代官吏的服饰,在有些场合又被称为簪缨。南夷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作者认为自己很久以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稍获休息。平日闲静无事,自己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因为柳宗元有济世之愿,是不甘于荒疏在南方蛮夷之地的。诗中的“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这是一种强作潇洒的自我宽慰。 W9/+oJ3lopcidTtYCRFi7nR5krPvcdihURjM3ZE9waw0ZWlbkb8Blo1OiYtc+q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