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岑参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 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解析】

诗的开头,“塔势如涌出”有着极强的速度感,这是岑参式的“奇语”。接下来从“登临出世界”到“七层摩苍穹”,都是写塔势极高,极突兀。秋色西来,将关中染上苍苍之色。北原上的五陵,千百年来依然是青翠一片。今昔之感,古今之情,暗含在这两句之中,它们不仅仅是景物而已,内部还有一层历史感情和自然感情的东西。而在朴素的景致对比中——此今之秋色与万古之青蒙,登塔者舒放的心胸,澎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

最后四句谈玄论道,也许是为了应景,也许是为了让这寺里的和尚看到这些话开心吧。 OMUnBGpBfMO5GX77JkGwxMa7Gfbt19MaoOjUPNNAIu3cHyDApqOjJ4S8CMzJuLaw



元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县(今河南鲁山)人。鲜卑族后代。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天宝中进士及第。安史乱起,举族南奔,先后避居于 (今湖北大冶)与瀼溪(今江西瑞昌),以耕钓自全。肃宗朝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衔,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募义军,抗击叛军。代宗朝拜著作郎,后任道州刺史,转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母丧守制于祁阳浯溪。奉命入京,病逝于旅舍。其诗一反浮华文风,以救时劝俗为宗旨。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先行者。

贼退示官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 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 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 归老江湖边。

【解析】

此诗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时元结任道州刺史。小序交代了此诗的创作原委。癸卯年(763)旧历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起义,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达一月余。次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永州)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诗人认为,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出于“西原蛮”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伤怜”。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以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

这首诗并没有开门见山地写道州的情况,而是从自己二十年来的不同经历说起,显得其中的沧桑变化,更为引人唏嘘。他想来想去,似乎要回到过去的安然状态,只能是通过隐居、避世来实现,而无力改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这种悲凉的选择,更能体现诗人对于自身渺小,无力扭转现实的沉痛和郁愤。在中唐之后,诗坛出现了大量这样悯时伤怀的诗人,他们对于百姓生活十分关注,并将之写进诗歌,导致了与盛唐时期完全不同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语言素朴、境界深远。 UnuZOO0EF+cFkjAdNB5sPJA2bz8tGhe3jW3JtUaKdGCpVhBV/yiYPxymvQ7luD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