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评审寄语

陈暄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十上建筑创始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博士

“营造家奖”是设计师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同行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是很多设计师参加此大赛的重要原因。“营造家奖”不只是一个设计比赛,更是设计师跟业主之间关系的呈现。它不只关注设计作品,也关注设计师和业主共同创作的成果。

程晖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唯木空间设计创始人

法国双面神国际设计大奖家居住宅空间类唯一金奖得主

初识“好好住”,我就被诸多美好的家和背后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打动。参加“营造家奖”的评审工作,我更是因此见到很多优秀设计师和高品质住宅作品,这些作品向我们呈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私宅面貌——自信、独立、多元。通过这个比赛,我也注意到客户群体的年轻化和新一代设计师的高速崛起。2020年“营造家奖”的获奖作品带给我很多惊喜,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私宅设计正大跨步地与国际接轨,我期待他们在未来有更大的超越!

崔树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80后”设计师代表人物

CUN寸DESIGN品牌创始人

“营造家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为年轻、优质的家居领域设计师和有高端设计诉求的业主营造了一个平台,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最真实的市场诉求和未来的设计趋势。2020年的“营造家奖”跟往年相比有几个特色词,第一个词是“趋势与潮流”,今年的很多作品受到往年优质作品的影响,有一定的趋势和流行的方向;第二个词是“变化与创新”,今年的一些参赛作品是从独特的设计角度切入的,有非常大的变化与创新;第三个词就是“多样化”,这里有流行风格的设计作品,也有不断变化风格的设计作品,这个平台向大家提供了很多种可能。

方磊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壹舍设计创始人

“营造家奖”是专业的聚拢性平台,将国内家居设计圈的主流人群聚拢至此。参赛作品也具有高品质,而且“营造家奖”在评审过程中所表现的专业性及严谨性等,也都是它的特殊之处。2020年的参赛作品相较于2019年的,在整体上有着较大的飞跃。从设计维度上看,2020年的参赛作品在比例尺度、人文关怀及细节方面皆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如何处理作品的完整度方面,它们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龚书章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

台湾设计研究院公共服务组召集人

在担任“营造家奖”评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作品。每个作品都忠实地表达了设计师的想法,其中有很多不错的作品。“营造家奖”是独特的,它在审美观点、对于居住空间的定义等方面和包括国际设计比赛在内的比赛有很多不同,可以说它开创了一种直接面对业主需求、造价挑战、多种设计想法的形式。虽然很多参赛设计师还处于历练阶段,但他们提出的设计多样性,足以作为其他比赛的参考。

关天颀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北京空间进化建筑设计创始人

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课程导师

“营造家奖”是个朝气蓬勃、有态度、有腔调的家居室内设计专业比赛,注重于当下与未来的设计精神,倡导人文设计态度,推崇真实的、友善的、多元的、实用的设计。2020年“营造家奖”的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呈现出娴熟的空间表达技巧,手法自由、多元,注重艺术诠释,细节构造精细,设计师表现出越来越自信的专业精神!

何宗宪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

我相信比赛中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知识都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设计师能够登上设计比赛的擂台,就好像为心灵练习找到一种运动,从而培养出运动员屡败屡试的体育精神。要记住,失败中其实暗藏着许多回报。

逯薇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百万册畅销绘本作家

“家的容器”公众号主理人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做评审是一份相当辛苦的工作,因为好作品实在太多,挑得我眼花缭乱。在2020年的参赛作品之中,我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家居室内设计师近几年的进步——个人感觉是以2018年为分水岭。这3年来,此行业整体水准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从模仿到原创,从模糊到清晰,属于中国设计师的道路,正在被这一代年轻人一步步踩出来。

青山周平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每一年参与“营造家奖”的评审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全国设计师的大量精彩作品中,我了解到最新的家居流行趋势,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时代的变化。“营造家奖”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家居设计的大数据库。

邵唯晏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创始人

台湾交通大学建筑博士

近年来,国内设计产业崛起,反映了民众在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后开始追求生活美学、质感,这在无形中催生出设计领域的众多竞赛。通过这些赛事竞逐,以专业评审的检视与奖项肯定,回应当今社会对设计师的期待,并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然而,现在也存在竞赛流于形式、作品趋向同质化的问题。有别于此,“营造家奖”更强调自身与他者的差异,专注于业主与住宅本身的需求,以更严谨的、如评图般的评比方式,成为行业间极具创意特色的比赛。

王俊宏

2020“营造家奖”专业评审

森境×王俊宏室内装修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营造家奖”为室内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的舞台,不论参赛者的年资,不限参赛作品的背景,给予新锐设计师公平竞争的环境。与一般的国际竞赛是在纸上评选不同,在“营造家奖”中获选的设计师必须接受评审的公开点评,需亲自论述其创作理念。这与其说是一个比赛,不如说是一个提升整体设计水平的共学媒介。

李君

2020“营造家奖”媒体评审

《安邸AD》编辑副总监

这是我首次作为评审来深入了解“好好住”举办的“营造家奖”比赛,评审过程给我带来了各种惊喜。“营造家奖”仅通过网络社区平台进行征选,没想到竟然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设计师的报名,这令我惊喜地认识到国内设计行业藏龙卧虎、后继有人。在作品答辩会上,尽管现场氛围活泼、幽默,但评选的过程是极其严谨、严肃的,这也令我对互联网平台有了深入理解。我更没料到,不同于某些以场面话为主的评选活动,“营造家奖”的评审们在现场点评时个个言之有物、直击要害。难怪有那么多青年设计师亲自到现场观看答辩过程,因为这对于设计师的自我提升有很大帮助。更有趣的是,答辩活动结束后,大家也就纷纷离开,鲜少有人在此逗留、社交,这也令我惊喜地看到了一个务实的平台,一群没有“社会气”的设计师。当然,最令我惊喜的还是参赛作品。很多青年设计师摆脱了以装饰和风格为主的设计思路,这使我很高兴。他们从观察业主的日常生活和使用习惯入手,甚至对业主的喜好进行分析、提炼,做出尺度适宜的设计;他们敢于对业主说“不”,也有信心去引导业主,不盲目追随市场流行趋势,而是深入分析项目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当然,一个美好的家往往是甲方和乙方共同合作的结果,我真心地希望读者在看完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后,也能为自己的家找到合适的设计师。

王牧之

2020“营造家奖”媒体评审

一筑一事新媒体及研究型创意机构创始人

近20年来,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在高速发展之下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弊病。今天,当国家明确老房子不再拆迁,而是启用更科学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时,被视为城市中一个个细胞的家空间也开启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当“好好住”举办的“营造家奖”进入2020年,在疫情与反思的特殊年份,我们不约而同地对家有了更多关注和感知。从春节的居家隔离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才是改善生活方式的原点,而家中亟待改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是从一个不舒服的客厅沙发或者不好看的走廊挂画开始。过去,我们更多是走出去;现在,我们更多是回家。在参与“营造家奖”西南赛区的评审工作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业主与设计师对于美好生活的认同感变得越来越强。面对千变万化的户型,他们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这些设计图纸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业主的生活场景正在逐一展开。我认为这本顺势结集而成的书,不仅是当下先锋时尚的家空间设计创意集,还是一本生活方式的提案书。从细节之处,读者能窥见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尺度与质感,也能产生把每一个平凡日子过得更有仪式感和温度的共情。每一个家,都值得细心营造。

壹品曹

2020“营造家奖”媒体评审

壹品高级定制设计创始人

“壹品曹”公众号主理人

2020“营造家奖”的获奖作品有两个关键词——真诚与百花齐放。做到这两点其实非常难,因为国内大部分私宅设计师的审美是被样板房培养出来的。样板房是一套产品销售美学,有一套标准的审美体系,但是设计私宅时不能参照它。私宅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专属某个家庭的审美情趣,这在其他家庭都是无法复制的。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是真诚。我相信设计师在前期肯定跟业主进行了许多沟通,私人定制化的个性便是沟通之后的结果。个性背后还涉及非常细腻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一套成熟的设计表达技巧,这也是近几年私宅设计师变得飞快成熟的信号,因为专业性越来越强。“百花齐放”是最真诚、最直观的呈现,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营造家奖”作品集能够出版成书,对于设计师来说,绝对是最好的参考,他们能够从中收获关于私宅设计的特殊感悟。私宅设计作品能够出版,对许多设计师来说更有针对性以及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未来私宅设计领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推进!

张丽宝

2020“营造家奖”媒体评审

《漂亮家居》杂志总编辑

台湾师范大学管理硕士

“营造家奖”是我参与评审的最独特的室内设计比赛,以家为主题,而非只关注空间,除了作品中的美感及形式,它更关心业主与场域的关系与连接。从担任评审至今,我观察到业主对家的追求与期待,也看到百花齐放的设计作品及设计师的持续性自我超越,他们的设计水平年年在提升。“营造家奖”的获奖作品是通过评审多维度的筛选而产生,我们从中可学习的不只是专业,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探索。 aTlQxmonIPxvok6KLVq40Ft94lbtuuKYh3yKiGglPL8lEE8uJ2adGDd29594fa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