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主题构思“神机百变”

除了“从0到1”的破,“从1到N”的立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说“从0到1”,或者说“从无到有”,意味着网课要善于创造;那么“从1到N”就意味着网课需要敢于创新,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实现质的垂直性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市场,并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这样的“流量效益”足可让网课的设计企业安享丰厚的利润。着眼创造新价值,在市场中做出网课独特的价值,这才是互联网社会的螺旋发展之道。

对于“立”来说,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休闲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也都可以成为课程主题选择的范围。选好主题,有利于网课的整体设计与推广。

集思广益,发散思维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艾萨克·阿西莫夫如此谈创新:“即便所有事实摆在眼前,提出基于它们的新想法仍然是困难的。”交叉连接和创新思维需要相当的胆识,无法大胆迈出这一步,之后的无数演绎和发展都不能被称作“新想法”,只是纯粹的“老古董们发展的必然结果”罢了。

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网课“立”题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为“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扩散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从现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散开去,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律、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

立题时主张创新,要求发散思维,就是注重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方式可以把思维从一种事物发散到多种事物,从而跳出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激发出创造性的灵感。发散思维不依靠任何介质,但一定要有起因、要有中心。这种思维方式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向外辐射。思维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迁移类比”的能力。如果说一件事情是“树”的主干,那么它的枝丫、叶子、根茎等就是思维迁移的结果,迁移类比能力越强,枝丫、叶子、根茎等就越茂盛。人本身在生活中积累的见识和认知的积淀越深厚,迁移出来的深层认知就越正确,包含的内容也就越广阔。网课的设计在创新立题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流畅性

流畅性又称多维性、多端性或非单一性,其核心是“多”或“快”,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对问题做出迅速敏捷且尽可能多的反应,是发散思维的前提。发散思维的这种特性表现在设计网课时,要求设计者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方向扩散,不局限于现有的理解,从而开拓思维的新方向、新角度、新领域。

变通性

变通性又称为灵活性、非僵硬性、非呆滞性,其核心是“变”或“活”,指思维灵活旷达,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获得不同的答案而不受思维定式的束缚,是发散思维的关键。当设计网课时,如果遇到困难,应该变通思维方向,如改变某个方案、放宽某个条件、取消某种限制或补充某个前提,从而寻找新的途径,达到设计目的。

独创性

独创性又称创新性和开拓性,其核心是“独”或“异”,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是发散思维的本质。具体表现在网课的独特性,就是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视角、新观点设计课程,比如之前“吃播”“木匠手艺的微课”等的出现,就是一种独创性的表达。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讲述、新表达、新内容,都是课程立题主张的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多感官性

网课的设计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网课的设计与情感也有密切关系。如果设计者能够激发兴趣,带着激情,赋予信息感情色彩,把信息情绪化,就会提高网课受众对于课程的认知速度,增强网课的整体效果。

在现实的立题过程中,思考问题和设计网课的方案时,往往会面临“脑衰竭”的状态,这种时候往往也会有两种方式来找到设计的突破口。第一种是借助工具或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思维梳理和拓展,比如Storyboard、Design Thinking、SWOT分析等。但有时理性的分析思考,不仅不容易产生“惊艳”的方案,还会变成又一种束缚。第二种便是借助集体的智慧——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有人想到的是功能,有人想到的是相关技术,还有人会想到某些场景或是一种感觉,借助大家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思维的碰撞,可以更好地帮助网课完成高目标的设计。

无论个人思考还是头脑风暴,都不要放过刹那间的感性感知,有时,正是这灵光一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多数人更习惯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操作,也有个别人是凭感性思维做出了成果。无论哪种思维方式,都会有视野的缺失。将两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思维发散,快速有效地想出更多的方案,会使网课的设计效率最高、效果最优。

番外

在创新思维中,能否达到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更多,也取决于人本身的阅历、经验和对生活的认知。只有内容不断丰富,发散思维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体现才会越来越明显。网课的设计只有不受传统经验、习惯模式、思维定式的局限,才能突破常规和未知的堡垒,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宏大视野,全面出击

“立”,是根据业务实践和实时变化,快速探索和整合经验方法,“立”出不在原有体系中的网课,为组织贡献至关重要的新鲜智慧。作为体系的补充,“立”就像榕树上新生的气根,独树一帜而又反哺主体。关于“立”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即“从哪里立”和“怎么立”。

从哪里立

“立”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问题、经验与变化。与“破”的有章可循相比,“立”看似缺少章法,却更能充分发挥网课快速灵活的优势。

从问题中“立”,是指从实际的绩效问题出发,经过系统的绩效分析与原因分析,诊断出问题与根因,并在解决方案中选择通过培训可以改进的部分开发成网课,或将解决方案中需要宣导传播的部分开发成网课。

从经验中“立”,是指找到业绩标杆、明星员工,请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或者从身边成功的案例中发掘出有借鉴价值、可以复制的做法,然后再将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开发成网课进行推广。

从变化中“立”,是指当前的相关政策、制度、流程、技术、要求等发生新的变化时,将变化部分的内容加以整理,通过网课的方式进行快速传播。比如《驾考改革,改了些什么?》《中央定调:明年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薪”中有数——读懂2018年改革方案中的新变化》等。

无论是“破”,还是“立”,都需要考虑到最终的选题,只有符合“简、短、用、新”四大特点,并且符合企业和社会大众需求的网课,才值得投入资源,进行优先开发。

怎么立

在了解了网课“从哪里立”的问题后,“怎么立”同样值得关注。这里,主要列举两种方式:在“破”题的两大入口和三板斧下,进入列要素和定主题的环节。

列要素:单维度与多维度拆解之后,就需要将拆出的要素一一列出。有的主题向下拆解是单一维度的,比如感冒的类型、换机油的步骤,遇到这种情况时,只需要将“学”与“用”两端的要素一一连线,酌情补充,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定主题”了。

但是,也有一些主题向下拆解时有多个维度,比如感冒的治疗方法,既可以拆成不同症状的对症疗法,也可以拆成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法,这时,每一行都可以作为一门网课主题,每一列也可以作为一门网课主题,行列交错的每一格亦可以作为一门网课主题。选择一行、一列还是一格,就要看内容的多少和交付的形式了。通常来讲,手机自学类的网课比较适合选一格,微信课堂或面授网课应设选一行或一列。举例,针对“老人感冒,可大可小”这样的主题,虽然主体是老人,但感冒涉及发烧、头疼、咳嗽、鼻塞等问题,这是“一列”的问题,所以更适合于微信课堂、面授或网课。针对“酸甜苦辣治鼻塞”这一主题,虽然只是鼻塞一个问题,但是涉及的人群和受众较广,针对孩子、成人或者老人,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是“一行”的问题,也适合于微信课堂、面授或网课。反之,如果主题定为“婴幼儿发烧红绿灯”,那么主题中只涉及孩子这一人群,只涉及发烧这一个问题,只考虑用手机自学的形式承载就可以了。

在实际的课程拆解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多维甚至多次拆解的情况。比如,在一家通信企业的网课工作坊上,待拆解的课程是关于大客户经理的销售能力提升。第一轮拆解,按照整个销售的流程拆出客户调研、客户拜访、方案制定、成交跟单等环节;第二轮拆解,选择最关键的客户拜访环节,进一步按流程拆为开口寒暄、SPIN探询、产品推介、讨价还价等步骤。这样拆完之后,大家发现,一方面这些步骤单独作为网课主题并不合适,无法支持课程受众完成独立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通信业务在这些步骤上的操作差异甚大,比如固网业务,客户需求往往非常清晰简单,只要准确统计后按方案报价就行了,而一些应用类的产品,如各种软件,则在SPIN探询和产品推介上更有难度。这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拆解,从流程和业务类型两个维度分别入手,结合从“用”出发拆解出课程受众的问题,列举出一系列网课课题,包括“开口寒暄三问题”“两步锁定固网方案选择”“四句话解释光纤带宽”“企业信息化,到底怎么卖”等。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课程来说,立题没有这么复杂。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原理都是一样的:从破题后的“学”“用”两端分别选择拆法,然后或单维或多维地将拆解后的要素一一列出。

定主题:不同场景有不同选择。但是,拆出来的主题是不是都适合开发成网课?还需要经过一轮选择和排序。选择的依据有二:一看是否匹配应用场景的要求,二看是否适合网课类型的长度。

一方面,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有三,即系列网课、独立网课和配套网课。

系列网课,是将原有的课程全面更改为一系列网课,推送或要求目标受众按计划完成学习,多用于岗位必备技能或新产品、项目、技术、流程的推出。这类网课选题的标准是要有独立的、可检验的学习点,且确实是目标受众必须学习的内容。这类网课最初是课程拆解的主流,大家希望用它们彻底替代课程。但实际上,且不说前面提到的网课与课程各有所长,单看受众学习的动力就堪忧。即使是集合了包括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上最好的高校教育资源,MOOC完课率也只有4%~6%,甚至有调查表明,50%的人注册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因此,这类网课不宜过多、战线不能拉得太长,必须给出学习地图,让课程受众清晰地看到学习目标和轨迹。

独立网课,是从原有课程中抽取部分内容开发成网课,给特定人群学习或解决特定的问题,如提供给有一定基础的新人、频繁出现某类问题的员工或有岗位拓展学习需求者,受众根据自己的问题和兴趣选择学习。这类网课选题的标准是,一定要能独立支持受众完成一项现实工作中的任务或者解决一个实际场景下的问题。

配套网课,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切分或衍生出与之匹配的几门网课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的内容,与课程组合学习。这类网课选题的标准是必须支持翻转课堂的对应用途,如学习点的准备、常见场景的应用等。这类网课最好是由课程的讲授者进行拆解和再开发,才能保障与翻转课堂的最佳配合。

另一方面,从网课的类型来看,不同的网课都有其适用的长度和时间,主要包括现场面授网课、微信网课、互动网课、移动自学网课四大类。

现场面授网课,类似于很多企业会在晨夕会、班前会上安排学习,还有企业专门安排午间学习、“咖啡”时间学习、班后学习等不影响工作的短时学习,这类的网课要求以15~45分钟为宜。太短,不能解决问题,或是没有安排集中学习的必要;太长,则变成了大课,失去了此类网课设置的意义。

微信网课,是一种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实时授课与互动的方式。它一方面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天南海北的教学双方能够跨越空间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一定的现场感和互动性,超越了以往单向传播的局限性,使得学习者更有参与感。考虑到互动的延时性,这类网课以30~60分钟为宜。

互动网课,是利用电脑或者平板电脑进行学习和操作的方式,较之手机的触屏更加精细、清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类网课,往往以5~15分钟为宜。

移动自学网课,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这类网课以5分钟之内为宜。这是大多数手机使用者阅读一个链接时所能接受的时长,类似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火山小视频以及抖音小视频之类的短视频。

根据以上两点选定主题时,如果人手和精力不够,还可以再依据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优先度的排序,优先开发其中与绩效连接紧密、受众广泛、使用率高的网课。

番外

网课主题为王,主题的设置,同样需要进行合理规范才能有效地支持个人或者企业的整体发展。无论是因循原有体系、课程、手册的“破”,还是来自问题、经验、变化的“立”;无论是“两个入口”“三板斧”,还是“列好要素,定下主题”,都是网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 NwwVqY3V96a/cA4Wiphx/bADW1sJ+LSUUsPAdR4zfiyLqq7mhUekgfTSzolXox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