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的大学其实是模仿英国大学的样本建设的,两个国家的大学有很强的相似性。地名上美国就有很多与英国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麻省理工学院竟有个小镇叫Cambridge(剑桥市),曾有一个从MIT读博的同事就戏称“我从英国的剑桥到美国的剑桥”。但是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美国私立大学衍生出了很多与英国不同的地方。
约翰·哈佛是剑桥的毕业生,哈佛大学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哈佛所在地就命名为剑桥市。
美国的大学本科前两年需要跨学科选课,整个大学只有一半的课程跟学生的专业有关。比如你学的是机械工程,你还必须要选修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一些与机械工程不相关的学科,直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专业比重才会上升。相对于专业本身的宽度来说,肯定是在美国大学读这个专业所接触到的课程更多,但是就专业的深度而言,剑桥大学的课程比哈佛甚至MIT都难。曾经有一位上海状元在MIT读完大三来剑桥读大四,我问他关于这两所大学的学业难度,他说:“虽然大家都知道麻省理工工科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在剑桥学的却比在MIT还难。”
美国大学平时的成绩(GPA)很重要,还有出勤率、平时的实验和练习的完成情况等等都会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在美国大学里,如果平时勤勤恳恳地上课、做实验,即使到了期末考试没有发挥好,总成绩也不至于太差。反之,在英国大学你花了大量时间上课、做实验,到最后如果考试没发挥好,那么这一年的成绩也就随之夭折了。经常听到有人说英国大学这种一年考一次的制度只要临时抱抱佛脚就能过了,我只能告诉这些人:想要这样随随便便就通过年终考试真的是想多了。虽然平时的实验和研究作业没有成绩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帮助我们在实验室里发现更多意外的惊喜。
英国大学(除牛津、剑桥外)与美国大学相比,美国大学的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我在很多同学身上都看到了影子。这个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人本身热爱交朋友,英国人本身比较高冷,因此美国人天生就擅于吸收和了解外来文化。但是牛津、剑桥却受益于学校的体制,学院制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和老师住在一块,师生关系自然就会亲近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