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学员曾这样问我:“吕老师,我真不明白有些短视频的点赞怎么这么容易就超过10万了。我的视频都要打磨十几天,反反复复修改十几遍,最后居然只有几百播放量,现在的用户到底看不看得懂视频啊?”后来我点进这个学员的视频一看,美其名曰Vlog,但又臭又长,就像记流水账一样,介绍着自己的生活琐事,内容毫无吸引力。
有些学员是从传统视频业务转过来的,他们一味追求大场面,追求视频的质感,各种镜头来回切换,可他们不会讲故事。
还有一些学员,感觉自己的视频比某些爆款视频的拍摄水平、内容水平高很多,但就是不火。
以上几类人的作品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孤芳自赏。他们的视频拍出了自己认为的亮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自己喜欢的风格。但从来没关心过用户喜欢什么,这是典型的缺乏用户思维的表现。
作为大数据时代下依托互联网的创作者,一定要找到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的交集。有些创作者拒绝迎合用户,因为迎合就意味着做出各种妥协,拍视频就会失去原本的快乐。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现实,做视频不能像写日记一样,只顾自己高兴,将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弃之不顾。
在互联网时代创作视频,需要将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以用户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用户才愿意看,视频的点赞才会更多。
很多人会问怎么才能找到用户的需求点呢?可以多去看爆款视频,从中找到自己认同的内容,同时加上自己的观点,进行再创作,做出符合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交集的内容。
抖音上的台球美女裁判“王钟瑶呢”有600多万粉丝,而其中50万粉丝来自于一条她介绍自己工作的视频。这条视频的标题是“有一种工作,叫你妈眼中你的工作”,她在视频中展现了在妈妈眼中的自己就是台球厅里的摆球小妹,而在自己眼中却是冷静、严肃、特别专业的国际台球裁判。视频用强烈的反差带来足够强的新鲜感,而且让用户很容易有代入感,不由地思考,我在我妈眼中是什么,从而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就是“大声告诉妈妈,摆球我是认真的”,这条评论点赞13.9万,很好地说明了这条视频为何能引发网友热议,最终点赞破百万,还给“王钟瑶呢”涨粉50万,恰恰是因为她没有自嗨,而是借着大家感兴趣的日常话题来聊自己的工作。
又如教育领域的“魏老师数学”这个抖音账号,是关于中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分享账号。开始的时候,魏老师发布的视频表现平平,因为每期都是讲解一道例题,且讲解得很平淡。后来,魏老师发布的一条视频火了,这条视频的标题是“小学必备知识点,你学会了吗?”内容以板书为核心,黑板上方有“小学必备”的4个大字,下方列了10条诸如“最大的一位数()”的内容。因为不再自嗨,这条视频火了,为什么这么讲?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是魏老师的核心目标群体,视频中的“小学必备”切合他们的痛点。另外视频中提到的“最小的偶数是0”,是一个易错点,有些人会觉得0不是偶数,老师讲错了,在评论区,大家关于这一点的讨论特别热闹,这是另一个爆点。最后,这种必备类的内容,大家乐于转发给有需要的人,会觉得“我转给你,或许可以帮到你”,目前累计点赞数达190.1万,评论数达5.8万,转发达20.4万,这都是因为不再自嗨。
切记,我们看自己的视频内容往往是“加滤镜”的,我们并不能客观地评价它们。我们做的视频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