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环境
光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对于生产、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良好的光环境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良好的光环境能创造舒适、优雅、活泼生动或庄重严肃的气氛。
正因为光或者说照明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和意义,作为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了解光及照明相关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而这其中,特别是对人工照明的作用、技术、安装流程、相关电气知识以及光影艺术效果的营造,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方面。
↑特色餐厅强调营造一种安静怡人的环境,可以采用具有特色的灯具,利用特色材料来进行灯具设计,从而凸显餐厅特点。
↑酒吧的工作区、收银台和陈列部分要求有比较高的局部照明,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比较兴奋的气氛,也能更好地帮助放松心情。
光环境的涵盖面很广,主要是指由光与色彩在室内外建立起的有关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物理环境。人们依靠不同的感觉获得各种信息,其中约有80%来自视觉,良好的光环境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离不开各种室内环境,光环境能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衡量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光环境不仅是保证人类日常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光环境的优劣也是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内分泌学家拉塞尔·雷特博士说过,灯光是一种毒品。滥用灯光,就是危害健康。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照明,但是包围我们的照明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对我们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代家居照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光的理论
光环境属于建筑物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也是建筑物理环境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光环境的形成,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光源、介质、阴影、被照物体等元素有机结合而来。这些元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光源发出光亮,然后透过介质,产生光和影的形态,或者光投射到物体上,留下影子,构成光与影的艺术。
对于光环境,可根据其来源分为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大类,而这两大类中,又可分别分为室外空间的光环境和室内空间的光环境。光环境的设计要运用到很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建筑学、物理学、美学、生理学、心理学、人工工效等,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同时又受经济和能源的制约。在进行灯光环境的建设时,我们必须以公众的接受程度为设计前提,在具备浓烈的观赏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节能,并避免造成光污染。
↑能否合理地应用材质与光的关系对光环境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光环境能够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有些不好的光环境,不仅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同时还会对观者的视觉神经造成伤害,形成视觉污染。
↑天然光环境只要将阳光直射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光环境,这样的光环境不仅节能、无伤害,而且也自有一番光影特色。
↑人工光环境可以自由地调节光照度,必要的时候将人工光与自然光相结合,也能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光环境。
光的环境
光环境的营造主要依靠人工照明,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光环境的研究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当前,突出的是对人工照明的探索与创新。因此,如何营造宜人的光环境,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对光环境各要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深刻理解光文化的内涵,两者融会贯通,缺一不可。
光环境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光环境照度、光环境亮度、光环境光色、光环境周围亮度、光环境视野外的亮度分布、光环境眩光以及光环境阴影等。
(1)光环境的照度和亮度
保证光环境的光量和光质量的基本条件是照度和亮度。在光环境中辨认物体的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大小,照度或亮度,亮度对比或色度对比以及时间,这四项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其中只有照度和亮度容易调节,其他三项较难调节,可以说照度和亮度是明视的基本条件。照度的均匀度对光环境有直接影响,因为它对室内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活动能产生实际效果。
(2)光环境光色
光色是指光源的颜色,例如天然光、灯光等的颜色。按照CIE标准色表体系,将三种单色光,如红光、绿光、蓝光混合,各自进行加减,就能匹配出与任意光的颜色相同的光。此外,人工光源还有显色性,主要表现在它照射到物体时的可见度,在光环境中光还能激发人们的心理反应,如温暖、清爽、明快等,因此在光环境中应考虑光色的影响。
混光是将两种不同光色的光源进行混合,通过灯具照射到被照对象上,呈现出已经混合的光。激光是原子中的粒子受到光或电的激发时由低能级的原子跃迁为高能级的原子,由于后者的数目大于前者的数目,一旦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便放射出相位、频率、方向完全相同的光,它的颜色的纯度极高,能量和发射方向也非常集中。激光常用于舞厅、歌厅以及节日庆典环境中。
↑良好的照度和亮度可以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视觉光环境,不仅可以愉悦人的心情,也有利于降低照明功率。
↑在以创造光环境的气氛为主的空间,照明设计不应该只偏重于保持照度的均匀度,建议采用局部照明来突出重点部分。
(3)光环境周围亮度
人们观看物体时,眼睛注视的范围与物体的周围亮度有关系。根据实验,容易看到注视点的最佳环境是周围亮度大约等于注视点亮度。美国照明学会提出周围的平均亮度为视觉对象的1/3~3。就一般经验而论,周围环境较暗,容易看清楚物体,但是周围环境过亮,便不容易看清楚。因此在光环境中周围亮度比视觉对象暗些为宜。
↑在光环境周围亮度较低的情况下,所要凸显的物体亮度足够,则能更容易吸引人,同时也能更方便看清所要凸显的物体。
↑在光环境周围亮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所要凸显的物体与光影给人造成视觉感官上的错觉,从而不能很快速地发现所要凸显的物体。
光的分布
(4)光环境视野外的亮度分布
视野以外的亮度分布是指室内顶棚、墙面、地面、家具等表面的亮度分布。在光环境中它们的亮度各不相同,因而构成亮度对比,这种对比当然会受到各个表面亮度的制约。
(5)光环境眩光
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当,或在时空方面存在着亮度的悬殊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看细部或目标的能力,这样的视觉现象称为眩光。它在光环境中是有害因素,故应设法控制或避免。
(6)光环境阴影
在光环境中无论光源是天然光或人工光,当光存在时,就会存在阴影。在空间中由于阴影的存在,才能突出物体的外形和深度,因而有利于光环境中光的变化,丰富了物体的视觉效果。在光环境中希望存在较为柔和的阴影。
我们所说的高亮光一般是指聚光灯等使被照明对象反射,比周围更加突出明亮,视觉效果更佳的一种照明方式。高亮光运用于用大理石和花岗石磨成的光滑墙壁,必须用具有一定发光角度的光墙才能得到没有眩光且平滑沉稳的虹彩反射光,只有墙壁表面比较光洁,所能得到的照射才会比较明亮且均匀。但是在相同的墙壁上,如果用离开墙壁一定距离的照明灯具对墙壁强行照射,灯具则会映入墙壁,得到的会是冰冷生硬的耀眼反射光,这一点在使用高亮光时要注意。
2.光文化
光文化其实是将光与影,包括照明的工具和光影之间的关系,以人文的、诗意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升华,同时也是将人们对于光的物理性能进行人性化的诠释。而光与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物质生活,而且还渗透到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光与影的存在与人类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光意味着明亮和温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暖色调光源,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家庭所带给我们的温馨感。
↑光还能营造一种情感色彩,它不仅代表着使用者的生活品质与追求,有时也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
照明文化
(1)光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创造
光文化就是照明的文化,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延伸生存空间所采取的社会改造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照明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为人类自身社会活动所服务。
↑光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在我们使用照明时,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此来确保我们的设计不会造成光污染。
文化特质
(2)光文化受社会与民族影响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种、血缘、肤色和地理位置都不足以区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从根本上区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是心。在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沉积下该民族或该地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品质,这就形成了文化。
在照明研究中,我们会认为东方人喜欢高色温、冷色调光环境,而西方人则更适应于低色温、暖色调光环境。其实在视觉结构上,东西方人并不存在巨大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巨大的文化差异。当然,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这种对光环境喜好的差异也会逐渐得到缓解,但对照明设计和研究工作者来说,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将对做好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巨大帮助。
(3)光文化具有历史连续性与继承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从简单的光明向往、圣火崇拜,发展到对照明情趣和品位的需求;从简单的火把到具有装饰作用的灯笼,再到如今灯饰城里林林总总的灯具产品,这个演变发展过程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同时也给照明设计者一个启示,只有了解设计或研究对象历史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际工作。
光,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明亮和温暖;同时,还充满着温馨与热烈的情感色彩。在一些古诗词中,都可窥见一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美好的诗句,表现出了一幅幅光影组成的动人画卷,并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
当然,光文化的内涵还有很多,而不同人的过往经历也会对光影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营造光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光文化的结合与运用。除此以外,要营造理想的光环境,表达出和谐的光文化,设计师除了需要能够对灯具和光源进行准确把握和纯熟运用外,还需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素养。
↑在表现建筑物内部的个性特征时,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可以使光线不仅从形式美上彰显出结构与材料质感之美,还可从人文精神的层面展现出更深层次的美感。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设计师要能了解人们对于光的审美心理,“寄情于物”,这样才能进行合理科学又不失艺术表现力的照明设计,满足人们的视觉生理和审美心理的综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