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难下决断

我们在拉萨附近也考察了几处古文化遗址,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还是北郊的曲贡遗址,它是我计划进行发掘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这个遗址的内涵不大容易一下子了解清楚,没有足够的可资对比的资料来为它定位,尤其是年代无法大体确定,这让我难下决断。正是这个原因,我反复几次踏勘了曲贡遗址,它真让我欲罢不忍,欲定又不能。

曲贡,在藏语里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贡”则是堰塘。曲贡村因早先有个大水塘而得名,现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旧。曲贡村位于拉萨河谷的北部边缘,在拉萨城正北约 5 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东面不远处就是黄教名寺色拉寺。由遗址南眺,可以清晰地望见雄伟的布达拉宫;登上布达拉宫北望,更可将遗址一览无余。

曲贡遗址是 1984 年由西藏文物普查队发现的,发现者就是我的另一位同窗更堆先生,他是第一代藏族考古学者之一。根据普查资料和我几次现场调查的感觉,大体可以确定这是一处史前遗址,大量的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及玉器共存,磨光黑陶与夹砂红陶同见,初步判断遗址包含有时代早晚不同的遗存。值得重视的是,这个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它的主要内涵应当代表了西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断面,很有发掘价值。但是,当时有人认为曲贡的主要遗存可能要晚到唐至明清时代,这个说法还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使我心里出现了一丝不踏实,因为我不希望在西藏第一次发掘的目标处在这样晚的时段内。对于西藏地区的考古研究来说,我觉得更有学术意义的还是史前遗存。

在离开拉萨返回北京的前一天,心存疑虑的我又一次来到曲贡村,我实在不忍心放弃它。本来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有点新的线索,果然有了重要收获,在村民挖取沙土新暴露的地层断面上,意外观察到非常重要的地层堆积关系。我发现在地面散落的大量红陶片,与磨光黑陶可能并不属于一个时代,遗址的下层堆积中没有见到典型的红陶片。更重要的是,在另一处因取土而破坏的地点,还发现了一处居住遗迹,这是一个方形建筑基址,有石块砌成的壁面,居住面上散落着大量的木炭与草木灰。一见这黑黑的木炭,我眼前顿时发亮,我们从事史前遗址发掘,采到了木炭标本,就等于是拿到了判定年代的锁钥。采集到足够的木炭标本,我心头涌出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回到北京,不待身体缺失的氧气补足,还没有完全摆脱那种眩晕状态,我抓紧将木炭标本送到了碳- 14 实验室。没过几月,实验结果就出来了,这个实验室编号为 ZK - 2334 木炭的标本,年代测定为距今 3115 年。我知道这个数据代表的只是曲贡遗址上层遗存的年代,它的下层的年代肯定还会更早一些。就是这个年代数据也已经让我觉得很踏实了,它至少是在前吐蕃文化的范围以内,表明曲贡遗址的主要内涵是属于史前的。不用说是这个年代数据坚定了我的信心,由此我便下了决断:我们在西藏开展考古工作,就从曲贡遗址做起。

在我初入西藏一年之后的 1990 年夏季,考古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带着国家文物局核准的考古发掘证照,带领着新组建的西藏考古工作队,又一次踏上了西进雪域的旅程。 MrMZ9sVNhscbL4SFOudi7u/qNXxoEw+Oqjm7Ql087OJomgDe3GnIW3CavjU8c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