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析疑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不仅明确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且,在“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21世纪初领导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

李君如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情况比较相似,主要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积累的新经验,并在对前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和集成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强调,科学发展观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发展”问题上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它包含了三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而我们强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所谓“又快又好”,一是指发展的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避免走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老路;二是指快速发展要与平稳发展相统一,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波动过大而造成重大损失;三是指经济快速发展要与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统一,以解决经济、社会“一腿长一腿短”等问题。

李君如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2003年4月突如其来发生的非典疫情,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至于城市拆迁和农村大量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引起中央的重视。这就促使我们第一次提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使社会能够全面进步。”李君如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迫切要求,也是总结“十五”经验、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论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的时候,总是把“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同“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并提。在一个开放的中国,科学理论的创立将日益显示出这种内外经验相辅相成的新特点。李君如说,在研究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中央也注意到世界上的两方面经验教训:一方面是,一些国家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这个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升级而引发的矛盾特别多,有的由于处理不好,引发了各种社会冲突,甚至导致政局动荡;另一方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人力资源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就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安定团结,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李君如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发展理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同时既努力纠正邓小平指出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又不断从新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没有‘以人为本’的提法,没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统一的要求提出来,没有‘五个统筹’这样的表述,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为什么要发展’‘什么叫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么样发展’等问题上,邓小平和江泽民都有明确的论述。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从那里继承下来的。”李君如强调,我们既要充分肯定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时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的重大发展,又要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谈到一些舆论宣传曾“讨伐GDP”,李君如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还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因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相应拉动八九十万人的就业。GDP作为统计的手段、统计的工具固然有不足,但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指标。没有经济的发展怎么能解决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能只抓GDP而忽略了社会生活其他指标;也不能全盘否定GDP,甚至不敢抓GDP。如果说只抓GDP而不顾及社会生活的发展是一种弊端,那么放弃抓GDP比只抓GDP危害更大。

中国奇迹般的崛起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围绕中国“是否会本着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国际体系”“中国是否会向别的国家输出发展模式”等问题,西方舆论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息。对此,李君如强调:“中国不会对外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与自己的特殊国情紧密相关的,中国的模式不见得适合别人。”

这位中共党内著名的理论家说,应该确立这样一个观念:世界的多样化总比单一化要好。世界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追求单一化。也就是说,中国认为世界上应该有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和而不同”。李君如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和平的而不是咄咄逼人的,会与别人的模式和谐发展而不会发生对抗。中国承认世界上存在着各种矛盾,但认为应该协调矛盾,共建一个和谐世界。

李君如说,中国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国梦”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短缺,二是环境和生态恶化,三是要处理一系列的“两难”问题,比如说既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道路,又要解决庞大人口的就业难题,既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李君如强调,改革开放是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9Zo6XonWkGHez/bLpGMMl2qzuWDZtLUjDbkfuGnUN91z7ZNtVPGdh/aZvo7VZ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