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害怕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 /

1

朋友来找我倾诉,最近他们单位有一次晋升的机会,从工作能力看,他是几名候选人中排名比较靠前的一个。但他总是感觉很紧张,压力巨大,以致最近他一直失眠,白天也忧心忡忡,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有些涣散。

实际上,为了得到这次晋升机会,他已经在现在的岗位上努力耕耘了三年,每年的工作业绩都非常好。但我这个朋友有个缺点:容易紧张,尤其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时,他容易变得患得患失、焦虑、自卑。因此,他经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错过机会。

上大学的时候,他曾经心仪同班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对他也颇有好感,但他就是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大大方方地追求人家,只是一直和人家保持着暧昧关系。这时恰好有另外一个喜欢这个女孩的男生“乘虚而入”,男生每天对女孩嘘寒问暖,大胆地追求女孩,结果女孩就和这个男生谈起了恋爱。

我的朋友痛不欲生,但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于是他在感情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十几年来,我见证了他好几次类似的经历。

2

做心理咨询师这么多年,在临床咨询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案例:

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容易紧张,以致面试结果不理想。如果这次面试结果不理想,他们在下一次面试时就会更加紧张,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错过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些公司的高级白领,在做工作汇报时特别容易紧张,导致结果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甚至常常把工作汇报搞砸,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强,可获得的职位和他们的付出总是不太相符,让人觉得十分屈才。

但事实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会追求爱、追求成功、追求幸福,但在给很多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时,不同的人会被激发出不同的情感。

有些人会被激发出比较积极愉快的正面情绪,他们会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会想象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时那种幸福的体验和感觉。这些积极的想象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去靠近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最终促成一个良好的结果: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愿以偿地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还有些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时,会被激发出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他们甚至会让自己进入应激状态,陷入持久的焦虑和担心中,似乎他们喜欢的人或事物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反而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他们也确实容易表现出像面对一种压力或应对一个挑战的状态,去靠近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有时候这种压力和挑战让他们很难受,导致他们在最后关头退缩了,没有勇气去面对。最后的结果也很可能是负面的:最终他们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

3

这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在心理学研究中并不陌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就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经研究发现:按照成就动机的不同,人类可以被划分为“避免失败”和“追求成功”两类。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做事的主要动机就是避免失败。因此这些人会极力逃避生活中的风险,努力让自己活得安全。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做事的主要动机就是追求成功。因此这类人不害怕冒险,致力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能调动自己的潜力全力以赴。

简而言之,持有不同信念的人做事的逻辑不一样,人生的底色就不一样,从而构筑的人生脚本的主题、色调也不一样,因此人生的动力就会完全不同。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因为他们致力于活得安全,所以总是盯着生活中那些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危险的东西或负面的东西,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保护自己。可想而知,他们过的是一种充满防御感的生活,他们的能量似乎都是向内收敛的状态。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在乎失败或付出。那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会让他们兴奋,让他们保持锐意进取的激情,他们的能量都是向外扩张的状态。

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避免失败”人群中的典型代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从表面上看,他都想得到,但实际在潜意识层面他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有些人的潜意识和表面意识比较一致,有些人的则不一致,甚至相反,表面意识想得到某个东西,但潜意识想得到的是别的东西,比如不能失败、获得认可和接纳。因此,他们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如得到一份渴望的工作、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

4

那么,我们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会受到哪些潜意识的限制呢?

(1)我注定不可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个人因为从小到大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次数太少,或者从未得到过自己喜欢的东西,甚至曾经因为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遭受过挫折,所以就容易在潜意识里留下这样的信念。

我的一位来访者说,在他小时候,他喜欢的东西经常会被母亲毫不留情地没收。长大以后,每次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不仅觉得自己不可以得到那些东西,甚至会觉得自己应该主动远离那些东西。因为他总觉得既然不能享受它,那就尽早远离它。

一个内心认为自己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会容易认为这个世界是注定要让人失望的,从而冷眼看待人生。他们内心的热情和动力已完全被浇灭,活成了人生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更遑论创造自己的人生。

(2)我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总是在“被贬低”中长大的人,容易认同自己早年被贬低的个人评价,认为自己很差,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巨大的羞耻感,认为自己配不上喜欢的东西。他们总是自惭形秽、退缩和紧张,遇事容易手足无措。

在找工作面试时容易紧张焦虑的人,大多属于这类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因表现不好而被嫌弃,或者被厌恶,无法自如地把他们对所爱之人或所爱之物的爱意和热情表达出来。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年在爱着父母时总是不被父母接纳,或者总是被父母嫌弃。久而久之,他们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时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一旦靠近他们,就害怕被嫌弃、被厌恶、被拒绝。他们的关注点因此就变成了如何避免被嫌弃、被厌恶、被拒绝,而不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意、热情、诚意,以及信心。

总之,他们不再信任自己,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配得上喜欢的一切。而是希望别人(比如面试官)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他们某种认可,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剥夺了他们信任自己的权利,把他们是否值得信任把持在自己手上,而他们每次都需要战战兢兢地去寻求认可一样。

可是,面试官怎么会选择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求职者呢?

话又说回来,我的朋友在大学期间虽然喜欢那个女孩,但是他在潜意识中追求的是获得值得被爱的认可,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那个女孩的感受。他想让那个女孩给他更多的认可和勇气,甚至主动接纳他,这种想法和做法让他错过了这份感情。这种结果不过又一次印证了他的潜意识:我不好,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我不能失败

我的朋友之所以在人生重大关头会紧张焦虑、患得患失,是因为他太害怕失败,太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关注点全部聚焦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上面。他很想去控制这个结果,结果却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控制了,从而导致自己一次次地发挥失常。

像他这样的人,阻碍他成功的潜意识信念就是:我不能失败。

在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父母对他的犯错行为很难谅解,导致他认为犯错是很严重的事情,让他从小对犯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情绪。在长大后,他面临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总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安全的小范围里,“宁肯不做,也不能犯错”,结果会因压力过大而错失机会。

人生是一场修行,越害怕失败的人,越容易活在挫败中,只有放下对失败的恐惧,破除潜意识里的限制性信念,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4)我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些人会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件事想得很难,他们心中常常充斥着大量的限制性信念。

我的一位来访者最近想换一份工作,可是他已经40多岁了,正面临着来自年龄的压力。令他郁闷的是,似乎周围的环境也在强调这一点,40多岁的年龄实在不占优势。

我们如果认同这种限制,就可能让自己选择认命,告诫自己不要再瞎折腾了,或者认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难这种观念,等等。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褚时健74岁时承包荒山种橙子,开始第二次创业。当时他身患糖尿病,还在保外就医,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人生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但是褚时健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被这些庸常的认识所限制。最后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在人生的暮年,他缔造了“褚橙”的商业神话。

但是在我看来这不是奇迹,而是他没有被周围的限制性信念束缚,因此才活出了不受限的人生。所以,你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很有可能实现它。但是如果从一开始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你就无法调动自己的潜能,因为在你的眼中看到的全是障碍。

5

人生是一个自我预言的过程,大量实践表明:你选择相信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什么。

不相信“爱很简单”的人,就会把爱的历程搞得曲折反复,最终只能得到那么一点点爱,他们认为这样得到的爱才是真爱。

相信“挣钱很难,钱是省出来的”的人,就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节约上,在勤俭节约的行为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对此,巴菲特给出了非常犀利的评价: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所以,你穷得很稳定!

是的,你会怎么想,你就会怎么做,把精力投入你所想的方面,最后就会收获所想的现实。

我们唯有先觉察出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时刻观察自己、校正自己,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同时,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我们也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是要去鼓励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从小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愿意,只要我努力,得到我喜欢的东西就没那么难。

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大胆追求,不要缩手缩脚,害怕失败。 kcCwSoidVVW3BJyjVrboiJgSPioqKmuVqlLoXJM/PCA2RbjzSmWeouR8qjf2a9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