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不知不觉间,我进入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18年了。与18年前相比,现在我的很多个性特征早已悄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细想来,这些变化无不与我逐渐能够正视自己、越来越少地使用逃避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当年的我性格怯懦,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因此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总会刻意逃避,这当然也与我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关。总之,因为心理素质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多愁善感,所以我在同学中间甚至得了一个“林黛玉”的绰号。可想而知,当时的我有多么脆弱不堪。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在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我的个性终于得以改变,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心理成长带来的变化。我逐渐无惧困难,而且能够直面并解决困难,从心底升腾起一种踏实、坦荡的成就感。

我开始相信,其实很多问题从来都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可怕,很多时候是我们对困难的恐惧情绪让我们裹足不前——我们被想象中的恐惧打败了。

我从一个心理学的学习者变成一个心理学的临床咨询医生后,每天都要接待大量被生活问题困扰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的问题,跟我当初的困惑极其相似。

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人类的痛苦也是相通的。很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把人类痛苦的机制揭示出来,并归纳总结为一种客观规律,并为其命名为“防御机制”。

什么是防御机制?心理学家唐纳德·梅尔泽对此有一句通俗而又简短的解释:“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人类生命的主题,大多都与痛苦及挑战有关。人类会本能地启用防御机制去防御痛苦,尤其是当我们非常脆弱、非常渺小的时候。防御机制可以保护我们暂时活下去,但是长期使用防御机制的后果就是,防御机制会被固化下来,成为我们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本能且唯一的反应。这会大大限制我们生命可以延展的宽度,最终给我们带来新的痛苦。

我们通常讲的“了解自己”,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了解自己当初回避了怎样的痛苦、麻烦、挑战,然后再去尝试面对自己曾经一味回避的东西,消除旧有模式,让自己回到可以自由选择的状态里。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防御机制,而且防御机制并不都是消极的。但如果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停下来感受一下:

一直以来,我们是不是在逃避什么?

那些我们所逃避的东西,是不是从未真正摆脱过?

我们不如尝试去面对它们。

从习惯逃避到刻意面对,既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又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更是一个重新打开世界的过程。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国翠 U1/feUcp/5Z3+aNyXvuaXSP7Ri0aWeq0LB6GjhELaz5MhAT1lcBhXTgt2uf7Q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