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主持人必备语言素养

语言是人们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思维的基本工具。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都离不开语言。

广播电视作为有声的大众传播媒体,语言是它的第一工具,主持人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的艺术。主持人语言的质量直接决定节目的效果。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这样描述语言:“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因此,节目主持人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要的重要素质。语言表达的灵感与策划创意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在主持节目时随机应变,思维敏捷,在节目主持中大展风采。

语言是主持人文化知识素养的载体。有时主持人主持节目时会有“无话可说”的现象,在编辑串联节目时感到没词儿,不能切中要害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准确评论等,都是语言素养有欠缺的结果。节目主持人要能够出口成章,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能随机应变,驾驭自如,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学习。具体说来,主持人语言素养包括以下特征。

1.音色的悦耳和谐

严格地说,“音色”并不属于“语言”的范畴,但主持人语言毕竟离不开语音这一重要的物质外壳。

法国著名演员老郭柯连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主持人音色要“悦耳”,因为悦耳才能“赏心”,产生精神情绪的愉悦和熨贴。但声音的“悦耳”不是惟一的审美标准,它只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因声波规则振动而最容易通过听觉器官产生的愉悦感,这是人们普遍需要的基本的审美标准。

除此之外,“和谐”的标准显得更为重要。和谐,是事物审美的一个普遍性的原则,在主持人主持节目中,更有着突出的实践价值。

2.语言规范标准

除了地方性很强或有特殊视听对象的节目以外,恐怕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以普通话为播音语言是毋庸置疑的。

普通话的语音体系是“乐音特色鲜明,音节分明洪亮,声调抑扬有致”的审美特征而取得“标准音”地位的。因此,普通话的运用就应成为主持人和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的自觉要求了。追求语音的完美也应成为节目主持人的自觉要求,如同讲究容貌、服饰的美一样。

3.词句适切精要

汉语遣词用句可以达到风格、意境、形式等方面的美学效果。

“词无好坏,用有高低”,这是修辞学得出的一个结论。主持人的语言活动伴随着比较复杂的环境形态,主持人要有“语境”感,“到哪山、唱哪歌”,知己知彼、适情适境。

主持人遣词用句在适切的前提下应当做到精益求精、要言不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华语言艺术瑰宝的魅力。

在实际操作中,主持人的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

1.明显的对象感

对象感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节目主持人都是用第一人称——“我”与受众交流的。对象感是主持人调动自己的情感,进入兴奋状态、激发主持欲望的重要手段。

2.浓郁的交流味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在与受众交流时是双向的,这种“双向”决定了语言谈话的方式。交流式的语言不仅可以使受众产生参与感,而且可以使受众与主持人之间产生一种平等的关系,进而产生亲近感,增加节目的吸引力。

3.灵活的即兴式

由于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语言不是照稿念的,而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不同的话题和情绪等即兴表达的,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兴的现场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主持人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4.鲜明的个性

主持人是以“我”的身份与受众交流的,因此必然具有个性色彩。 eht3dn5R9opoGvyYK13V98N3+ZCLWp9zw+GZ+Dd7B4/X5ISog5nFFFdLAwURYh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