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众的代表,又是媒体的代表。也就是说,作为前者,他必须想公众所想;作为后者,他必须具备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而要求主持人要有记者意识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必须有充当记者代表的资格,这种资格决不只是作为记者采访报道的传声筒,而是自身必须具有挖掘新闻事实的能力。所以,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新闻敏感。
1993 年“两会”期间,在云集着上千名记者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身材不高、清秀大方的女记者、主持人——高丽萍,就当时海外极为关注的香港问题,千方百计、紧追不舍采访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吴建民,一条独家新闻出现在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在海外引起轰动。这条新闻采访提问到位,主题提炼准确,显示出了极深的记者功底。
新闻敏感是否强,是衡量主持人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一把标尺。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这话不错,但政治理论水平决不能代替新闻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修养,是主持人能力的综合概括。作为表象,它是主持人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识别的能力。较高的新闻敏感,能使主持人在复杂的现实中搜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一具体事件中,挑选出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成分,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分析出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预测出它将会产生的社会效应。
1994 年 4 月 26 日至 28 日,南非将举行第一次非种族全民大选,并将宣布彻底消灭种族隔离制度。无论从其历史意义还是新闻价值来看,南非大选都是一个理想的选题。《焦点访谈》节目经过精心准备并予以报道,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新闻敏感又可以说是对新闻事实中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但要注意,新发生和新发现的事实,并非等于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应包含有值得传播的新的信息。在这一点上要得到确认,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
主持人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新闻敏感,可以从 5 个方面来衡量:
①迅速判断某一事实或线索是否具有报道的意义,判断其价值及预测其效应的能力;
②判断某一线索是否能够导致发生重大新闻的能力;
③在同一事件的诸多事实中,筛选出最有新闻价值部分的能力;
④在已发表的新闻报道中,搜寻新闻线索的能力;
⑤判断新闻事实中受众关注点的能力。
其实,新闻敏感是同一种社会责任感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新闻敏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新闻敏感首先来自于政治敏感。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主持人的各种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其职业的性质所决定,主持人必须关心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留心各种事物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将社会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其灵敏的政治嗅觉。
其次,新闻敏感来自于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诸因素的总和。它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但必须认识到,媒体的所有宣传报道都是一种精神的产品,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工作者,因其立场、观点的差别,在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时,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持人,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各种新闻进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正确引导受众。
第三,新闻敏感来自于主持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主持人,对新闻事实(包括相关的材料)总是特别敏感的,哪怕是瞬间闪现的事物和线索,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抓住不放,从而发掘出其真正的新闻价值。
每一位成功的主持人,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感。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责任感是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
第四,新闻敏感来自于主持人对采访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原始资料的积累程度。新闻敏感是否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是否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由于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主持人不能将自己“锁”在演播室里,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会,要尽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的采访经验加以总结。
第五,对原有事实的状况、内在联系有较为透彻的了解。艾丰同志认为它能使记者在头脑中形成一条由已有事实筑起的“地平线”。这条“地平线”对于主持人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条线越清晰,敏感性就越强。任何超出这条线的新事实、新信息一“冒头”,主持人就能立即抓住。培养新闻敏感却要从研究原有的事实出发,并以此为基础,看来似乎很矛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
第六,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信息的新闻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以预测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新闻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于新闻敏感仅有以上认识还远远不够,因为这只是表层的认识。新闻敏感更主要的是一个思维运行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新闻敏感,它是新闻工作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在新闻职业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应该说,它是在实践活动中练就,在新闻事实的刺激下产生出来的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新闻敏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新闻敏感这种思维活动,其表现形式常以顿悟出现,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有一定的突发性。但顿悟又是以平时积累、训练与前期准备工作所形成的认识基础和心理定势及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知识与经验为条件的。从思维的过程来看,这种顿悟性是主持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它使主持人的思想有条件加快分析与综合的步伐,有条件以跳跃性的速度加速运行,遇到外界刺激后突然爆发,从而产生出新认识与新思想来。
主持人的灵活性体现在主持人的思维能够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到另一类对象上面去;能机动自由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到另一种认识方向;能把一种认识方法转变为另一种认识方法;能随机应变地从对新闻事实的接触中,寻找出独特的事实闪光点。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主持人思路开阔、经验丰富和不拘一格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其自身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从事新闻工作,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抛开别人的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对事实进行解释,而这对于锻炼主持人的思维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抓变动、抓瞬间,并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准确的认识角度。对于社会现象能否即刻产生新思想,对于瞬间出现的情景能否迅速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与特点,成为主持人是否具有新闻敏感的表现。
新闻敏感的思维内容包括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即具有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创造想像产生崭新思维的能力。主持人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分析,决非简单地再现与复述,而是一种“新意”的探索,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主持人在归纳事实、凝聚思想、提炼观点时,其思维活动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内容,而是要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多角度地思考和探索以前不存在的东西。
综上所述,可以说新闻敏感的发生开始于主持人了解某一事物、认识某一问题的欲望动机。这种动机与欲望,是由主持人意识到的需要引起的,即主持人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了解哪些情况,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挖掘。主持人在采访时的需要,既是直接的个人需要,又是间接的把别人的需要转化过来的需要。其间接性指主持人并不见得与采访对象有何利害关系,如非工作任务;主持人也不见得对它们有何特殊的兴趣与企求。这种需要的转换,成为主持人的精神动力,并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动机是一种内驱力。首先主持人一旦产生了了解与认识某一事物的动机,就会给其活动以内部动力,使主持人首先能够引发一系列认识、了解事实的行动冲动;其次,能够维持这一了解与认识行动;再次,能够引导这一行动向一定目标延伸。主持人这种冲动,直到了解、认识到某一事实后,才会消失。所以,有的时候主持人往往会对某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有些主持人只求完成节目,对于一些敏感话题不敢思考,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成功的主持人往往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的深度。
新闻敏感心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主持人对事物的了解与认识,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而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的新认识与新见解。这种创造性思维要求主持人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在动机的推动下去争取一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
心理学认为,主持人在解决问题的思维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使自己在采访的突破阶段,对对方材料的掌握与分析能够达到或接近全面、系统的程度;
只有在多向比较中,主持人才能对事实产生清醒的认识,真正认识到事实的特点与价值。解决问题条件的创造,是主持人将认识推向问题解决的临界点。
形成思维定势是敏感思维的第三个环节。它是指影响及决定同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节目的采访过程中,当了解、认识某个事实的动机给主持人的思维提出任务后,这个动机将动员主持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围绕这一思想任务所做的心理准备,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向—探究反射”。这种定势的形成能够调动起主持人心理的积极性,易于调动主持人的经验与知识,为新闻敏感的培养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另外,这种思维定势能够强化主持人思考问题的专注精神。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周围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会自觉地同自己的思维任务联系起来。
新闻敏感的第四个环节是尝试性思考。当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事物呈现在面前时,主持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抓住其实质与特点。主持人一般都是先提出种种猜测、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与现场得到的材料,把不正确或不确切的猜测与假设逐一排除掉,并在排除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将事物的主要特点暴露出来,而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新闻敏感中,思维突破的起点正是借助这种猜测和假设的推动来逐步提高主持人的认识水平,并促使主持人的目光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