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政治的动物。”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话至今还在被广泛印证、运用。这就表明:人对政治地位的欲望是由来已久的。
有一个笑话:
据说,有个叫托姆的外国人,妻子刚生下儿子,他这做父亲的就断言道:
“他将是一位部长。”
“你,靠着当公务员的那么一丁点儿薪水,还能把我们的儿子培养成部长?”妻子深表怀疑。
“那么,就因为我薪水低,他就不能当部长吗?林肯以前在森林里砍过柴,后来还当上了美国总统呢!”
“那是在美国。”
“那又怎么样?再说,我对儿子也不抱那么大希望,我只指望他成为一名部长。”
“好托姆,别说这些了。”
“首先,我们去请政府部长来当儿子的教父。”
“部长不会答应的。”
“为什么不答应?我在他的办公室已经工作两年了。”
“他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亲爱的。”
“就是因为有重要人物当教父,孩子也就马上跟着重要起来了。”
“部长先生是那样的忙,你自己说过的。他哪会有时间给穷人的孩子洗礼。”
“会有的。他对我非常尊敬,完全是平等的态度。今天我就去请他。”
他这么做了。部长虽然不能前来,但是派了一名代表,这跟部长亲自来并不差多少。当问及孩子的姓名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大声说:
“部长。”
“您是说孩子的名字跟部长的相同是吗?”
“不!我决定给孩子起名叫‘部长’。”
后来,这位代表回去禀报给政府部长:“部长,我给部长洗礼了。”
政府部长莫名其妙:“你在说什么呀?”
这位代表只好一字一句地说:“我给托姆的儿子,名字叫部长的洗礼了。”
政府部长训斥道:“简直胡闹!有这样起名字的吗?”
当这位“部长”长大后,去接替他父亲的职业——公务员时,当天又闹了个笑话。
这天,某议员被告知部长要来报到,这个议员坐在长沙发椅上等了许久也不见部长来,不禁大骂:“这个部长真是笨蛋!竟让我等了一个小时!”
“对不起,议员先生,您这是在侮辱部长先生。”一位同僚说。
“我?我?我是在骂那个畜生,那个叫部长的畜生。”后来大家才弄清楚他指的部长就是公务员——多乱!
政府部长见到这些混乱现象,就向助手吩咐道:“想法让这个人把名字改一改。”
“部长先生,他父亲不肯,说‘部长’是部长派代表给他洗礼的,这是他的荣誉称号。”
“那就别让他在我眼前露面。”
于是,“部长”被打发到了一个一般机关的一般部门。他向退休的父亲抱怨说,叫部长这个名字不会把他引向高官厚禄,相反却耽误了他的前程。
“但是,我的儿呀,今天你在阴沟里,明天你就可能过上好日子。你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有那么多重要人物为当上部长争得汗流浃背,成天望着天空,观察是否福星高照。而你呢,却已经是部长了,你一直是部长,生下来就是!这是你的权力!你不必依赖任何政府,可以永远是部长,一直到死!”
这则笑话,一方面说明人名与职业名是不同的,虽然同样代表了人的身份,但人名的身份代表不了地位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对高地位的羡慕。另则,地位和名望不可等同。比方说,当我们说名流某某时,“名流某某”这个词的含义是指其社会中的名望或威信,而不是其政治地位。
有了社会名望的人,不见得个个都会去谋取政治地位。
然而,对于没名望的人来说,其追求政治地位的欲望也是非常强烈的。
在中国,敢把皇帝拉下马,自己来当皇帝的人多的是。农民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时就对大伙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乍看来,当初陈胜是被迫揭竿而起,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谋取政治地位的欲望作为推动力。这从他提出“有种乎”的问题上,就显见其动机了。
易白沙在《帝王春秋》一书中说:“项王见秦皇帝曰:‘彼可取而代也!’高祖见秦皇曰:‘大丈夫当如此矣!’衣锦昼行之项羽,无赖之高祖,实受业于秦皇帝之门。其奔走楚汉旗帜之下如韩信、彭越者,亦抱此。张子房所谓‘能与共分天下者,今可立志也。’”
《论语》上说:“学也,禄在其中矣。”
因此孔门弟子三千,除了子贡经商,大多都显示了从政的欲望。而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一部执政史。宋朝的赵普说:“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论语》一直是学生的必读书。
名望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中国人讲究“知足者常乐,不知足常忧。”然而,对于没名望的人来说,其追求政治地位的欲望也是非常强烈的。从政,就是做官。但是“政,正也,先正己而后正人也。”没有这种正人君子之心,襟怀坦荡之臆,最好打消做官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