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十字架上的耶稣

经过三千年漫长的传教旅途,耶稣和十二门徒最终回到了犹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谁知,门徒之一的犹大背叛了他,以三十块金币的价格把耶稣出卖给了犹大祭司长。最后,耶稣被判处罗马帝国最残酷的刑法——钉十字架的死刑。

◎最后的晚餐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26 章、《马可福音》14 章、路加福音》22 章、《约翰福音》13 章中,分别记载了耶稣与门徒在耶路撒冷分享逾越节最后晚餐的场景:加略人犹大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他应允了,就找机会,要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把耶稣交给他们。

除酵节,须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到了。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他们问他说:“要我们在哪里预备?”耶稣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对那家的主人说:客房在哪里?夫子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他们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前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国里。”直到此时,门徒还没怀疑到犹大已经卖主,但他们看出耶稣非常难过。当大家沉默地吃着筵席时,耶稣突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听见这话非常惊异惶恐。他们不明白,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如此对待他们神圣的教师。

门徒无法完全明白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感到心中惧怕,就怀疑起自己来。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没有藏着一点反对夫子的意念。他们以痛苦的心情,一个一个地问耶稣说:“主,是我吗?”唯有犹大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约翰大为困惑,最后问耶稣说:“主啊!究竟是谁呢?”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这时,犹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发问和表示惊恐的混乱情形之中,犹大没有听见耶稣回答约翰的话。现在他为了避免众门徒的注意,就装得他们一样地问耶稣说:“拉比,是我吗?”耶稣严肃地回答说:“你说的是。”

犹大的阴谋一下被戳穿,就赶紧起来想离开。耶稣却对他说:“你所要做的快去做吧!”说着把圣饼递给他。犹大受了饼,立刻就跑了出去。那时已经是夜里了。

在当时,基督正处于两个制度及其两大节期的分界上。一方面,他作为上帝无瑕疵的羔羊,即将献上自己作为赎罪祭品,这样就把四千年来的《旧约》和仪式废除了;另一方面,在最后的晚餐中,他又设立了为纪念他的伟大牺牲而来的礼节,代替了传统的犹太教节日。

从此之后,犹太人民族性的节期将要逐渐消失,而基督所设立的礼节则要在各方各国、世世代代地被他的门徒们遵守。

》》》链接小卡片

逾越节的晚餐

当初以色列民从埃及蒙救时。是站着吃逾越节晚餐的,他们腰间束带,脚穿草鞋,手中拿杖。时刻预备赶路。他们当时刚剐被赶出加奈地。开始在旷野里展开艰难的旅程。但到了《新约》时代情况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是从异邦之地被赶出来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体现上带所赐的安忠,此时人是侧身靠在楫上吃逾越节筵席的,桌子四围放着长褐,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撑身体。右手拿食物。这样。客人也能将头靠在他左侧之人的胸膛上。脚还可伸到榻的外端。由外围伺候的人为其洗脚。

◎耶稣为什么为门徒洗足

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最后的晚餐上,曾为他的十二位门徒洗脚,以此做出“门徒应侍奉他人生活”的榜样。基督教会依此记录而设定了特别的节日,以追随耶稣的谦卑、仁爱之举,以此教导和敦促信徒来完成他所授权的神圣事业,帮助他实现上帝与人类的“《新约》”。

耶稣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轮到西门彼得时,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门徒当时不明白耶稣这话的含义,以及他在席上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时,他们也不曾领会。但到了最后他们才明白,上帝对犯罪最严重的人,也表现出了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稣虽然从起初就知道犹大的为人,但他还是洗他的脚,而且令叛徒有权与自己同进圣餐。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曾多次发出劝告,希望罪人犹大能接受他,并悔罪改过、洗除罪污。正因为门徒有错误和缺点,他才洗他们的脚,而且除了犹大一人之外,其他门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此外,这段故事还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假设你是彼得,看见耶稣像奴仆一样替别人洗脚,并且正要走近你身旁时,你会感到难以接受吗?彼得显然并未明白耶稣的教导:做领袖的必须成为仆人。而在耶稣后,他显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成为了使徒中最有作为的一名成员。

》》》链接小卡片

在许多题材为“最后的晚餐”的艺术作品中。耶稣与十二门徒的饭桌旁边都会摆放着濯足盆,水壶与擦脚布。这也是教会在灌足节连无所使用的实物,其中前两者多为纯金打造。

在濯足节这天,教堂的主十字架上会用田中的方式搭上一块红布,象征着这里将举行濯足礼仪。

在传统的教会中,濯足礼的内容十分遵循《圣经》中的记载由级别最高的主教为其下属的12 位神职人员洗脚,这些教士则大多是教会中的能力突出者,同时可为他人起到榜样的作用。

◎耶稣被捕的经过

犹大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常列于十二门徒名单的末位,来自犹太省南部的加略镇,为耶稣和中门徒掌管钱囊。

耶稣受难前几天,伯大尼的马利亚用贵重的香膏抹耶稣的脚,以表示敬爱,犹大(《圣经》记做“门徒”)却责怪说,何不把香膏卖了救济穷人,而做此浪费呢?他心中其实并不顾念穷人。耶稣说,由他吧,他是为我安葬才用的;今后常有穷人与你们同在,他们却不常有我。此后,犹大就与阴谋杀害耶稣的祭司长商议,以 30 块银子的酬价把耶稣卖给他们,并定出暗号,他和谁亲嘴,谁就是耶稣。

耶稣等人还在客西马尼园中祷告时,只听见外面人声嘈杂,不一会儿,安宁的花园就变得灯火通亮,原来是前来捉拿耶稣的人们赶到了。这些手拿刀枪棍棒的士兵都是祭司长和文士们的手下,犹大也站在他们中问。犹大事先已经与他们定下了暗号:“我吻谁,谁就是耶稣,你们便可以拿下他。”

果然,犹大来到耶稣面前,假装亲切地叫他“夫子”,说着就抱住他,在耶稣的脸上亲吻了一下。那些士兵就一拥而上,将他围在中间。捉拿耶稣的并不是执行罗马法律的罗马士兵,而是宗教领袖。犹大告诉他们,他与“谁”亲嘴,就捉拿“谁”。犹大亲自出面指出耶稣来,并非因为那些人不认识耶稣;犹大本可以在耶稣任何一次的退修中带他们捉拿他,就不会有他的门徒阻挠了;他在这个公开的场合中指出耶稣,是因为他答应了在这次审讯中做正式的控告者。

这时,有一位门徒从耶稣身后闪了出来,从腰间提出一把尖刀,一下就砍去了一个罗马士兵的耳朵。谁知耶稣却严厉地呵斥他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难道不明白吗?凡是舞刀弄枪的人,今后也必将死于刀剑之下!”说着,他伸手去抚摸那位受伤士兵的耳朵,伤口便立即愈合了。

随后,耶稣转过身,对那些前来捉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难道把我当做强盗了吗?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争辩时,你们不敢下手拿我,难道现在就是你们的机会了吗?果然是黑暗掌权了!”然而这些人却并不理会耶稣,他们将他捉捕下来,向大祭司的宅子带去。在那里,公会正等待着对耶稣的宣判。公会是当时犹太人最高的宗教及政治的权力机关。虽然罗马控制以色列政府,但也给他们权力处理宗教和民事的争执,所以公会能议决很多影响日常生活的本地事务,但是死刑得有罗马政府许可才能执行。

被捕后,士兵将耶稣“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之后又把他带到该法亚的府邸。在这里,所有的祭司长、长老和文士都聚在一起,准备给他定罪量刑。他们找来了很多人控告耶稣,想要将他置于死地,却找不到任何有利的证据。有人出面诬告他,说:“我们听见他曾说‘我要拆毁上帝的圣殿,三天内又把它重建起来。……”

于是该法亚站起来,对耶稣说:“他们对你的控告,你有什么要说的?”耶稣沉默不语。他又继续说:“我命你向上帝发誓,你到底是不是基督、上帝的儿子?”耶稣说:“你说的对,我还要告诉你们,此后,你们都会看见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大祭司听到这里,怒呵道:“他侮辱了上帝!我们不需要别的证人了!”同时,祭司长和文士们也都认定耶稣有罪,应当处以死刑。于是人们上来,将耶稣的双眼蒙住,对他拳打脚踢。有的人一边打他的耳光一边还在侮辱他说:“基督啊,你这个先知!猜猜看现在是谁在打你?”

据史书记载,该法亚是耶稣在世上工作时期的犹太教大祭司,也是前任大祭司亚那的女婿。罗马政府征服犹太后接管并指派所有的政治和宗教领袖。该法亚工作了十八年,比多数的大祭司都要长,这很可能是因为他肯与罗马政府进行合作。相传正是他建议让耶稣替百姓去死,好从罗马人手中拯救整个国家。

》》》链接小卡片

亚那和该法亚都是耶稣时期的祭司长,公元 6 至 15 年。亚那任大祭司,后来罗马统治者废除了他。委任他的女婿该法亚做大祭司(公元 18—36 年)。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大祭司是终身的所以当时很多犹太人仍然以亚那为大祭司。虽然他在犹太人中仍有很大的权力。但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该法亚的手里。

在耶路撤冷城的上城区,有一座建于 15 世纪的圣彼得鸡鸣教堂,在这座教堂的北部,有一些石阶,据勘察,这些阶梯修建于耶稣在世的时代。因为它连接着客西马尼园与耶路撒冷上城区,因此这里被认为是耶稣在押解到祭司府时经过的下院,而该法亚的府邸则在一次犹太人的暴乱中被烧毁。

◎耶稣受辱

虽然已经将耶稣审讯一番,但这些宗教领袖却没有判他死刑的权柄,所以要依靠罗马人处死耶稣。从政治方面来说,这样做对宗教领袖更好,有人对耶稣的死负责,群众就不会责备他们。他们用一个宗教的罪名——亵渎神来拘捕耶稣,但是罗马法庭不受理这类案件,他们便要找一个政治理由来置耶稣于死地。他们要证明耶稣是一个动乱者,他宣称自己是王,危害恺撒的地位。

到了清晨,这些人又将耶稣捆绑起来,送到罗马巡捕总督彼拉多那里。根据犹太律法,犹太人若进入外邦人的家便会令自己在礼仪上不洁,直到“洁净”以前都不能在圣殿敬拜或守节。这些人怕因不洁而不能吃逾越节筵席,把耶稣带到彼拉多家去后,只站在外面不敢进去。他们正心怀鬼胎,密谋杀人,但外表上仍佯装敬虔,谨守着宗教礼仪的规矩。

在官府外,彼拉多问他们:“你们以什么罪名控告他?”他们说:“他自称是基督,是人王,我们没有判决死刑的权利,只好送来找你。”于是彼拉多又开始审问耶稣,问他是不是犹太人的王,又问他到底做了什么错事。在得到他的回答后,彼拉多逐渐感觉到这些祭司和文士的做法是出于对耶稣地位的忌妒。

尽管如此,彼拉多依然不愿为这个犹太人伸张正义。祭司长等人看到罗马巡捕总督的默许态度,便命令其手下的人开始鞭打耶稣,又想出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折磨和羞辱他:他们“将耶稣鞭打了……他们给他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做冠冕给他戴上,就庆贺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唾沫在他脸上,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

彼拉多明知耶稣无罪,只想判处他鞭刑了事,却不知事情会发展到这种情况。尽管他的妻子是一位耶稣的信徒,并竭力阻止其丈夫听从犹太人的呼声,但彼拉多还是被大祭司等人要向恺撒告状的威胁吓倒。在各方的压力下,他终于同意将耶稣判以罗马最残酷的死刑——钉十字架。

每逢逾越节,按照惯例,罗马巡捕都要按照犹太人的请求释放一个罪犯,于是耶稣和一名杀人犯——巴拉巴站在一起,听候人们的发落。谁知这些无知的暴民早已受到该法亚等人的煽动,他们说:“我们要巴拉巴,我们要处死这个声称是上帝之子的人!”

彼拉多十分诧异,又问他们:“为什么呢?他做了什么恶事呢?”

但这些暴民根本不回答他的话,只是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

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叫身旁的仆人拿来水和盘,在众人面前洗了手,对他们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

》》》链接小卡片

彼拉多为何不想杀死耶稣

彼拉多原是罗马派驻犹太及撒玛丽亚的巡抚,地位相等于英国的殖民地设置的总督或美国各州的州长。彼拉多的妻子的地位非常尊贵;因此,马太里曾记载说:他的夫人。《圣经》中很少称妇人为夫人,除此以外,只有《以斯帖记》第 1 章 18 节说到: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由此可见其地位的特殊。彼拉多坐堂审案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对他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苦。彼拉多非常喜欢他的夫人,也很听她的话,夫人这样说,他就想放耶稣一条生路。

他问耶鲶“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答道:“你说的是。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对其他问题,耶稣不再回答,也不辩解。于是彼拉多宣布:“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其实,彼拉多可以以此判他为死刑。

◎耶稣的十字架苦路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城外北边的各各他山。

“各各他”意为“髑髅地”,这不只由于这座山远远看去象是一个骷髅头,而是因为这是罗马镇压并处死犹太人的刑场。钉十字架这种死刑,用于罗马统治下的异族人,而不用于罗马人。这是一种最残酷的死刑,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要在经受很长时间的痛苦之后才会死去,并且带有示众的用意。

按规定,被判钉十字架的人,要自己背着十字架在兵丁的押解下走向刑场。但耶稣遭受多次鞭打和折磨,已经心力交瘁了。罗马兵丁便抓住一个从乡下来的名叫西门的古利奈人,强迫他替耶稣将十字架背到各各他山去。这个西门是鲁罕的父亲,后来他们全家都成了耶稣的门徒。

罗马士兵和大祭司的护卫对耶稣百般凌辱,给他穿上颜色鲜艳的红袍、戴上荆棘做成的王冠,以此来嘲笑他自称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的手下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腊三样文字写的。这时就有许多犹太人念着这牌子名号,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称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却说:“已经写上去的,就改不掉了。”

钉十字架是罗马人惩罚造反者的刑法,罗马政府只会钉死奴隶或非罗马公民。把耶稣钉十字架,就表示他是造反者,是奴隶,而不是他所自称的王。这正合犹太领袖的心意,因为他们相信被钉十字架是神的诅咒,这样就能说服百姓。神是诅咒耶稣而不是祝福他的。再者。犹太领袖把钉死耶稣的责任推在罗马人身上,群众就不能责怪他们了。

在路上,他们碰到了一名从古利奈人,这人曾是耶稣的信徒,他就帮着耶稣扛起十字架前进。一大群曾听过他讲道的人也尾随在耶稣身后,其中有些妇女为他哀哭起来,耶稣就转身来安慰她们,对她们说:

“耶路撤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的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 23:26 一 32)人们当时不会明白,耶稣所言”日子将到”,就是指将在公元 70 年来到耶路撒冷的灾难。犹太民族已经象一棵枯树,再难以经受罗马人的蹂躏和摧残了。

许多与耶稣熟识的人以及从加利利跟随他的妇女,也一直跟到十字架下。其中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以及撒罗米等。

耶稣的门徒中,跟随到十字架下的,却只有约翰一人。(约 19:25 一 28)到了刑场,兵丁们拿了苦胆和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喝,耶稣尝了尝,便拒绝再喝了,他宁愿清醒地为救赎人类喝尽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苦杯,也不愿喝那可以减少被钉时的痛苦的麻醉剂。兵丁们就把耶稣钉上了十字架,和他同钉的还有两个强盗,一个钉在他的左边,一个钉在他的右边。(马 27:33 一 39)彼拉多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挂在耶稣的头上,这牌子上写的是”犹太人的主,拿撒勒人耶稣。”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主',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主。”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没法再改了。”(约 19:19 一 23)兵丁们既然将耶酥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份,每个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不好再撕开来分,他们便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是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件事(约 19:23 一 24)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站在十字架下,此时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耶稣看见他所爱的门徒约翰也站在十字架下,便决定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他。他对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约翰便将马利亚接到自己的家中,当作亲娘一样地服侍。(约 19:26 一 28)那些前来观看和路过的百姓们,有人讥诮耶稣说:“你这样拆毁圣殿,三日又建立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他自己。他是以色列的主,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上帝,上帝若是喜悦他,现在就可以救他,因为他自己曾经说:'我是上帝的儿子。”(可 15:29 一 32)耶稣并不理会那些人物的讥讽,兀自在那里为钉他上十字架的兵丁祈祷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听见了,就又讥讽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另一个犯人听了后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上帝吗?我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说罢,就求耶稣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随着钉着耶稣的那座十字架慢慢升起,人们看清了木牌上写着的罪名。“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一个君王在公众面前被脱光衣服受处决,表明他的国已永远失去。然而,耶稣却把世界的智慧颠倒过来,这其实恰是他进入他的国度。他的死和复活给撒但的权势以致命的打击,并要在地上建立永久的权力。当时看到这个牌子的人当中,只有少数人明白其真正意义——他真正是犹太人的王。

》》》链接小卡片

耶稣受难地有什么特点

骷髅山是耶稣基督受难的地方。相传,亚当的头盖骨就埋在这里。多年来,骷髅山一直是执行死刑的地方。公元 135 年,哈德良皇帝下令将其拆毁,并将他新殖民地的主神殿爱利亚加比多利拿建在这里。

耶稣受难地由邻近的两个礼拜堂组成。一座天主教礼拜堂及一座希腊东正教礼拜堂。在第一座礼拜堂中,有耶稣赴难路十四站的两幅绘画。从画中,人们可以得知耶稣是在哪里被剥去衣服,又是在哪里被钉上十字架的。

在第二座礼拜堂中,有赴难路第十二站的绘画,它再现了弥赛亚死于十字架的情景。在祭坛后面,立着 3 座与真人一样大小的神像,分别是十字架上的基督、圣母玛利亚和施洗约翰。两个礼拜堂中间矗立着大地之母的小祭坛。在祭坛的下面有一个镀银的杆状物,受难的十字架就摆放在那里。祭坛两旁分别有一个洞,标志着与耶稣同时被钉上十字架的两个贼。

“荆棘冠”有何象征意义

荆棘冠是基督教的一种圣物。据《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受难时,不仅背负了十字架,而且他的头上也被人戴上了一个圈状冠。那个圈状冠用长满尖刺的荆棘编成,这就是荆棘冠。荆棘冠从表面上看是华丽的、完美的,可是它的刺是那么尖利,戴上之后,头部鲜血就会流淌下来,十分痛苦。因此,荆棘冠既代表耶稣本身,又代表基督。

耶稣在荆棘冠与十字架的无情折磨下,痛苦不堪地死去。从此之后,人们就用“荆棘冠”比喻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而荆棘冠也成了苦难的象征,并成了基督教的圣物。

◎苦行十四处包括哪些

苦路十四处源自耶稣在耶路撒冷受难时,背着十字架从彼拉多巡抚房到其受难被葬处所经过的道路,基督教称之为十字架路或苦路。

为缅怀耶稣受难,天主教在沿途设有反映耶稣受难全过程的 14 处景点,每一处都立有十字架、或者还按顺序配有相关图画及塑像。这 14 处所展示的耶稣受难主题,按其顺序分别为:

1.被彼拉多判处死刑;

2.背起十字架;

3.第一次跌倒在十字架下;

4.遇见圣母玛丽亚;

5.古利奈人西门帮助耶稣背母字架;

6.妇人维洛尼加为耶稣擦汗;

7.第二次跌倒;

8.对为他痛哭的耶路撒冷妇女们讲话;

9.第三次跌倒;

10.被剥掉衣服;

11.被钉在十字架上;

12.在十字架上死去;

13.被取下十字架;

14.被安葬在墓穴中。

后来,方济各会将苦路十四处发展为‘种祈祷和参拜的方式,其十字架景点一般设置在天主教教堂、修道院、墓地或医院内的通道上,或是设在通往教堂、修道院或圣地的道路和山脚上。朝拜者依次前行,每到一处都要停下默祷,以示基督教教徒对耶稣的坚定信仰,或以纪念耶稣为拯救全人类的死亡。

◎十字架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古代,十字架是一种用于执行死刑的刑具,一般用来处死叛逆者、异教徒、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这种刑具通常由两根木料交叉而成,形状同汉字的“十”字相似,因此,称它为“十字架”。用十字架施刑时,先将受刑者的双手分别钉在横木两端;然后将双脚合在一起重叠钉于直木下端;最后将十字架竖起,使受刑者慢慢死去。

十字架刑具曾流行于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太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国家与地区,这种刑具很残酷,不是极度重犯,一般都不会采用这种刑罚。但是在古代的古罗马,十字架却是太阳神的象征。

后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自此之后,十字架被引入基督教,并作为信仰的标记。基督教徒在胸前画十字或佩带十字架,是用来坚定信仰、作洁净,或纪念耶稣为拯救全人类的死亡。

基督教徒都相信耶稣在罗马驻犹太总督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随后又复活、升天。所以,它成为基督教的主要标志,象征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以救赎罪人。十字架既代表基督本身,又代表基督。行画十字的礼,可以表明教徒的信仰、祈祷、献身或祝福。

基督教徒都相信耶稣的牺牲,完成了救赎人类的大业,缔结了神和人之间重新和好的新约。因而,在后来的基督教中,十字架已不再是痛苦和耻辱的象征,转为上帝和人重新和好的福音的象征了。

十字架的基本样式有 4 种:四臂等长的十字架为希腊式,下垂之臂长于其他三臂的十字架为拉丁式,呈T形的十字架称为三出十字架或称圣安东尼十字架,侧置十字架又称圣安德烈十字架。

1.拉丁十字架和希腊十字架的区别

十字架是基督教(有三大泯天主教、东上教与新教)的主要标志,象征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以救赎罪人。十字架的十类有很多,拉丁十字架与希腊十字架就是其中的两种,这两种丁十字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区别。

拉丁十字架是最常见的十字架,为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种形式,代表西方教会传统,现在,天主教会及大多数基督新教教会所使用的纵长十字架就是这种十字架;使用拉丁十字架的西方教会坚信,基督就是在这种十字架上受难的。一般天主教还有耶稣受难像,为避免偶像崇拜的嫌疑,基督教新教只使用单一的十字架,不再于教堂内放置圣像。

希腊十字架又叫正十字架,它的四臂长度相等,互成 90 度。这是东方教会使用的十字架,现在的东正教会依然使用这种十字架。

2.T形十字架

T形十字架,又称三出十字架,圣安东尼十字架。这种十字架的形状源自希腊或拉丁字母。T是最原始的十字架标记;早期教父把他看做基督额上的印记,是我们属于基督的意思,代表为人类牺牲的精神。同时,人们又称它为强盗十字架,因为和耶稣一起吊死的强盗就是死在这种十字架上。T形十字架被天主教会视为神圣十字架的象征。

宗教传说中的隐修土圣安东尼(约 251~356)创立了集体隐修制度。他在父母最世后,他将财产尽数分给穷人,自己隐居墓地,苦苦修行。他自己拟定了一些隐修纪律从 20 岁起便禁欲修行。虽然经历了魔鬼的种种诱惑,但他的坚定信念从未动摇过。

T型十字架主要是用来处罚暴乱者,有的时候要倒过来,头冲下,脚朝天。据说,圣安东尼就是在这样的十字架上被钉死。目此,T形十字架象征着牺牲。

3.“耶路撒冷十字架”有何象征意义

十字架原是古代用来处死叛逆者、奴隶和异教徒的一种极刑刑具,后来则演变成基督教信仰的标记。上帝之子耶稣基督托胎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最痛苦也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之后,十字架成为基督教的信仰标记。十字架有很多的种类,耶路撒冷十字架就是其中之一。据说,耶稣就是在这种十字架上遇准的。

耶路撒冷十字架呈“+”形,四个角又各有一个小十字架环绕正中的十字架“+”,象征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地的四极。

4.拜占庭十字架

东方公教拜占庭十字架,不仅是拜占庭帝国的标志,也是东正教、俄罗斯、乌克兰、斯拉夫的十字架。

和拉丁十字架比较,拜占庭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的差异较小,而且多了两根横梁。上端有一小横,十字架下方有一个小斜杠,右高左低,原因是和耶稣一起被钉上十字架的两位圣徒,脚踏位的栏线一高一低,后来,就分别代表《圣经》中耶稣受难时被钉两旁的圣徒。同时,高的一端承认耶稣是主的儿子,从此端升入天堂,低的一端,是受恐吓而改变信仰的人,从低端堕入了地狱。

》》》链接小卡片

关于“十字架”

历史记载证明,钉十字架是罗马人设立的刑罚,罪犯要沿着一条大道,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赴刑场,罗马统治者借此警戒人民。十字架的形状不同,罪犯在上面受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有些人则用绳绑在十字架上。受刑者的体力耗尽,身体的重量会令他们呼吸困难,最终窒息而死。整个受死过程非常缓慢,是一种极残酷恐怖的刑罚。

据历史考证,负责钉十字架的罗马士兵通常会把受刑者的衣服据为己有,这些士兵均分耶稣的衣服,但因为里衣是上下一片织成的,是衣服最值钱的部分,所以抽签决定由谁得他的里衣。同时,兵丁拈阄分耶稣的衣服这个细节,也应验了《旧约》中的相关预言。

◎耶稣安息

在安息日的前一天,耶稣的十字架被高高地树立在各各他的刑场上。

耶稣在十字架上忍受着痛苦,在那两个与耶稣同刑的罪犯中,其中一个也嘲笑他说:“基督,救救你自己吧,也请救救我们!”这时,另一个罪犯却责备他说:“你就不怕受到上帝的惩罚吗?我们俩受刑是罪有应得,而他却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情!”他又转头对耶稣说:“基督啊,到你作王的时候,求你记得我。”耶稣回答他说:“我告诉你,你今天便要跟我一起去那乐园中了。”

耶稣知道所有的事情已经进行妥当,为了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叉说:“我渴了。”人们就端来一个盛满了醋的器皿,拿长棍捆着海绵蘸满了醋,送到他口边。这醋是一种廉价的酒,是罗马士兵在等候被钉犯人死亡时喝的。耶稣尝了下那醋,就说:“成了!”说着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中午时分,黑暗开始笼罩大地,直到下午三点时,耶稣在十字架上突然大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何离弃于我?”随后他就气绝身亡了。这时大地开始震动、岩石崩裂,许多已死的上帝子民都从坟墓中复活了,站起来开始走动;而在耶路撒冷城中,圣殿里的幔子也从上到下裂成了两半。这时人们才相信,已死的耶稣果真是上帝的儿子。

因为安息日即将来临,犹太人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犯人的腿后将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在安息日仍留在十字架上。于是兵丁过来把那两位罪犯的。腿都打断了。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时,见他已经死了,也就不再打他的腿。惟有一个兵拿枪扎进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耶稣死后,彼拉多的官邸中来了两个陌生人——约瑟和尼哥德慕,他们斗胆要求这位罗马巡捕同意他们将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卸下,并带到安排好的地方安葬。彼拉多见这两位人都是犹太宗教公会中的领袖,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原来,亚利马太人约瑟和尼哥德慕暗暗地作耶稣的门徒,是因为他们爱惜自己在犹太人社群中的地位。约瑟是公会的领袖,声望甚高;尼哥德慕也是公会的成员,曾于夜里探访耶稣,之后更曾试图在其他宗教领袖面前为耶稣辩护。他俩不顾名誉,甘愿冒险埋葬耶稣。以前,他们俩人都不敢公开跟随耶稣和与反对耶稣的人辩论,现在却勇敢地要求领取耶稣的遗体,并且把他埋葬,而那些公开跟从耶稣的门徒却逃遁四散。

据四部福音书同时记载,亚利马太人约瑟求得彼拉多的同意后,将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卸下,又买了细麻布将他裹好。另一位耶稣的信徒——犹太宗教领袖尼哥德慕则带来了一百斤没药和沉香。他们按照犹太人传统的殡葬规矩,把耶稣的遗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准备人土安葬。最终,他们选择将耶稣的遗体安放在刑场各各他附近的一座园子中,这里有约瑟为自己修好的新坟。安葬之后,两人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结实地堵住了墓门。

这个坟墓可能是用山边的岩石凿成的山洞,足够让一个人走进去,所以约瑟和尼哥德慕把耶稣的尸体抬进去,再挪来一块大石封住墓口。他们赶快安葬耶稣,是因为星期五日落后便是安息日,不能再工作。

》》》链接小卡片

《圣经》上说:安息日是犹太人每周的休息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在安息日停止劳动。一些犹太人还在此期间禁烟。安息日从每个星期五日落时开始,到星期六黄昏时结束。在这期间,人们吃三顿饭,即周五的晚餐、周六的早餐和午餐,其中周五的晚餐是一周中最丰盛的。

在摩西的律法规定中,安息日必须停止一切工作,专心侍奉上帝。耶稣对此却不以为然。

在某个安息日,他带门徒穿过谷地,门徒们饿了,就采摘地里的谷穗吃。

法利赛人见状大为不满,指责耶稣说:“你为什么允许门徒在安息日做律法禁止的事呢?”

耶稣回答道:“你们竞毫不知晓大卫需要充饥时的所作所为。饥饿迫使他和随从们走进圣殿,取献给上帝的供品为食……依照律法,只有祭司能吃供品,甚至还让随从吃。”

耶稣最后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

后来,耶稣的这句话被转喻为“一切应以人为本”,“不必恪守死板教条”。 oFZZoMrbpm9Ue/Q3Ij7J46XI81YFxeyR9zdMsmN96oDwwgd5hOtI+Bt+hGOp1L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