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常施两样恩:怜悯,宽容

KkKIHV/lGD8DDuCT7xjvO1cllOp0m9I1f7fytCFoCaeB1nvHuV7o1jmKM3kw7AHP

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才会有大的境界

南怀瑾曾说,很多人看似强大,但内心十分渺小,他们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狭隘的小圈子,因为他们都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不利之处。而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以宽仁为怀,其实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

的确,纵观历史,诸多成功者、成大事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仁、宽容而广得人心,千古留名。

在中国古代,很多贤达的人都是以宽容豁达地对待别人而赢得了声名显赫的名望,明宣宗时的宰相夏原吉的做法就值得称道。

夏原吉是江西德兴人,他为人宽厚,有古君子之风。即便做了宰相,也对下人十分地仁慈宽容。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他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他便向人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说完,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还有一次,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跑什么?”又有一次,一个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他的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他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说着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古往今来,很多的贤臣名将都有宽大的胸怀。他们不会计较别人鸡毛蒜皮的过失,也不会枉费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中吹毛求疵地苛责他人,他们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宽容的理解、温和的体谅,这种波澜不惊的气度、广阔无边的胸怀让他们备受崇敬。

我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在曹操与张绣合作的故事中,曹操宽宏大量的大将风度也使得我们看到了这位枭雄的另一面。

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成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深受感动,后来在官渡之战和讨伐袁绍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征服一个人很多时候不是靠武力,以宽怀之大度攻心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宽广的胸怀可以使敌对、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化为乌有;可以让对手产生歉疚感,主动向你“示好”甚至“臣服”。所以南怀瑾说得好,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越是大度能容天下事的人。因为这种人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们非常聪明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而这正是人生的大智慧,这样的人才是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人。

同样,胸怀宽广的另一个涵义是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一句话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你太在乎别人怎么说,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太怕别人责怪而自责,太怕别人取笑而自卑,甚至是太怕难堪而自闭,那就会强加给自己更多的苦恼,这样的生活是“划不来的”。

南怀瑾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过去的师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云的语气中带有几分得意。

杨岐听后,大笑数声,然后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那里,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他想了半天,没想出原因,心里开始愁烦,此后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却怎么也想不出他大笑的涵意。

晚上,白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了,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我觉得好笑就笑了,难道你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事不用琢磨,每个人考虑事情会不一样,表现方式也会不同。

南怀瑾非常懂得胸怀宽广的宽容之道,所以他的境界很高,远非我们这些一般人所能达到,但我们可以听从他的智慧之言,以宽容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做到宠辱不惊,认真做自己,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态度中,这样就没有什么烦扰了。当然,痛苦与烦恼、艰难与困阻、倒霉与得意……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生活有时会表现得变幻莫测,所以,只有以宽宏大度的胸襟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多彩的人生。 kcWPC3S6fUE6LxKujjBIs8ffa0sv9+xT+OwICxbDBOZfqhxdMVKNsaYwQm/sXIIA



宽容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法

生活中很多人爱与人结怨,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这成为他们人际关系的阻碍,也让他们的周围没有朋友,只有对手。南怀瑾时常告诫他的学生:与人结怨的习惯,只能让你越来越难受,这种性格不是一种好性格。不管理由如何,偏狭总是不值得的,它就像毒害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人健康的身心和原本温润的性格。

某医学院曾做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据研究显示,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心怀仇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

南怀瑾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曾接到一封渴求指点的朋友写来的信,信中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生日的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南怀瑾说,他感觉到这人的言语之中就埋着怨恨的种子,而这通常也是毒害身体的毒药。果然,这位朋友正是向他寻求如何获得心灵解脱的帮助,因为他说亲人的有些伤害对他已经造成很大的心灵阴影,他久久不能释怀。南怀瑾告诉这位朋友,仇恨只会造成二度伤害,得不偿失。而宽恕并不是给别人一条生路,而是给自己一条生路;放下仇怨,不是释放别人,而是释放自己,让自己的心从不能自拔的痛楚中挣脱出来,使自己好过一些。

生活中,我们不能避免指责、伤害以及其他对我们不利的种种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在心灵中埋下怨恨的种子,因为,这样只能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毒蔓丛生,思想被愁烦、痛苦填满。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一旦我们发现了忌恨的种子,就不能让它潜滋暗长,最有利的方式便是丢掉它、忘记它。很多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丢掉为满足,他们还经常把宽容和理解、爱心和热诚注进自己的心灵,这样,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

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寻找理解和关怀,只需不断用宽容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这样,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叫长寿王,在一次战争中他被邻国的恶王抓去了。长寿王的儿子长生听说父王被恶王抓住了,连忙混进邻国打探消息。

进城后,长生看到父亲被捆绑着即将被处死,心里十分悲痛。

长寿王一眼就看见挤在人群中的儿子,他唯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高声喊道:“为人子者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亲死后无恨。儿啊!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这样我死后才会没有忧愁;如果你非要报仇,那我死后也不会安心!”

长寿王死后,长生心里时刻宁静不下来,他心想:“父王仁重义深,而恶王却胡作非为,害死了他。虽然父王心存仁慈,不让我报仇,但我身为人子,不杀了恶王报此杀父大仇,还有什么脸面再活在这个世上?”打定主意后,长生偷偷地潜回邻国,以寻找报仇的机会。

恶王手下有个大臣,他家里缺少一名厨师,长生得知了,就去他家里做了厨师。由于长生饭菜做得好,所以深受大臣的喜爱。大臣后来把他推荐给了恶王,恶王在尝过长生的手艺后便把他带回王宫,让长生专门为自己做菜。长生顺利的接近了恶王,便开始寻找下手的机会。

一天,长生趁着恶王休息的时候准备拔出剑杀死他,但是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不禁又犹豫起来,于是便把剑收了回去。如此反复几次,长生想来想去觉得父命不可违,最后他长叹一声,把剑扔在地上,不打算杀恶王了。

恶王一下子醒了过来,对长生说:“我做了个梦,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杀我,但不知为什么又原谅我了,再也不来杀我了。”

这时,长生说道:“其实我就是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原本是想趁你熟睡的时候杀死你为我父王报仇的,但父王临终时再三叮嘱不准我报仇。我实在不忍心不听他的话,所以决定不再杀你。我现在把一切都告诉你了,请你杀了我吧!我死了,你从此就安全了,我也免得做个不孝之子。”

恶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他说:“你们父子俩行为高尚。今天,我的命本来已握在你手中了,但你心怀仁慈,牢记父亲的遗言,不来伤害我,我感激不尽。我愿与你结为兄弟,从今以后,若有其他国家胆敢侵犯贵国,我一定前来救援。”

从此,两国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安享太平。

这个故事要教诲世人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心怀仇恨寻求报复,虽然可以使自己的恨意消除,但这只是暂时的解脱,接踵而来的是仇恨不断循环。而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无法宽恕别人,就无法获得快乐。生活中有很多朴实的智慧,宽容就是一种最明智的处世方法。

人知易行难,爱冲动是人难以克服的本性。南怀瑾再三地告诫其学生: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学会原谅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忘记仇恨吧!即使是当别人损害了你的利益时,也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这样,你自己的心灵不但能得到放飞,同时你的宽容也能拯救那些“堕落”的灵魂。

我们来到世上,本来就是为了享受美好的世界和温暖友爱的情谊,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要学会释怀一笑宽心以对。我们应该记住南怀瑾的教诲,以慈悲之心来升华情感,以博大的心胸来化导怨恨,这样我们遇困境就不会觉得委屈,不会觉得痛苦,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生活的欢笑也会伴随一生。 kcWPC3S6fUE6LxKujjBIs8ffa0sv9+xT+OwICxbDBOZfqhxdMVKNsaYwQm/sXI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