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不忍则乱大谋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人的一生中,遇上能令人发怒的事不计其数,倘若每件事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是成不了大事的。反之,只要胸怀大志,就会“忍人所不能忍”,对于许多难忍之事就不会放在心上。

南怀瑾强调,对于日常的琐碎之事,不必去计较。小事若无法忍受,将无法成就伟大的理想。

古人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韩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一天,一群小流氓找碴儿说:“你长得倒不赖,不知胆量如何呢?”韩信听后沉默不语。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流氓又挑衅说:“如果你有胆量,就来刺杀我;如果害怕,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仍然一言不发,但却默默地爬过他的胯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侠客、英雄,而是那些能够以自己的胸怀和毅力去获取成功的人。韩信就是一个俊杰,他奉行的“以忍为上”的处世哲学,也是他后来之所以成就事业的保障。

“忍”是一个人修养、智慧、能力的集中体现。遇事发怒,争强好胜,往往会出现因小失大的后果,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曹操、刘备三人中,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忍诸葛亮计高一筹的现实,一定要与诸葛亮较量到底。明明曹操在赤壁战败,东吴政权应将力量投入到向北扩大地盘的征战中,可是周瑜宁肯让孙权往合肥与张辽交战受挫,自己带着东吴主力与诸葛亮争夺荆州。争夺的结果自然是失败,周瑜也为此负气身亡,这应是引以为戒的。

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尤其善“忍”。当董卓进京擅权作乱时,众官想到汉室将亡,一齐啼哭,唯他“抚掌大笑”。王允责备他时,他说:“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但等到他行刺董卓不成时,他又赶忙“持刀跪下”,谎称“献刀”,足见其掩饰内心活动的机智。

曹操翦灭吕布后,已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威,不想来了个弥衡,击鼓大骂曹操。张辽等人要杀弥衡,但曹操却阻止了,他忍住心中怒火,不愿去担“害贤”之名,将弥衡送刘表处,最后让黄祖杀了他。可见,曹操的“忍”与其政治家的宽容气度颇为相通。

刘备,更是以“忍求尊”的“出色运用”者。他有汉室甲胄出身,有关羽、张飞辅助,为了维系桃园结义的情义,他不惜辞官;虎牢关战败吕布显露锋芒,他坐在诸侯的末位并不以为耻;曹操灭吕布后,刘备与曹操在许都供职,他更是如履薄冰。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相试,刘备则以韬晦之计避让;等到脱离许都后,他先后投奔袁绍、刘表,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副宽厚待人的样子,甚至蔡瑁几次逼杀,刘备都是采取避让,并无反击。刘备通过处处“忍让”而争得人心,由得人心而得人才,终于成为鼎足三分的主导力量。刘备的成功,充分显示了他“以忍求尊”人生智慧的力量。

“忍”作为人生智慧的体现,积蓄着自强不息的力量。古人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正是从人格、意志、修养、智慧诸方面探讨“忍”在个人生中的价值,因为“忍”显示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内心具有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忍是成为强者具有的精神品质之一。

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忍不是忍气吞声,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一个人善于忍,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汲取到各方面的信息,为自己的发展和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忍辱负重中厚积薄发,为争取更好的前途做好准备。 e6IBwPLuoqWMLa1H6FdDP6yPDPSkJHqzuWXqv7PTGawyf8dvg1itlAt9EarCVM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