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轻装简从,于 1950 年春乘专列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秘访苏联,就统一朝鲜问题与前苏联商谈。
金日成抵苏联首都莫斯科后,连日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密谈,说明南进统一意图。
离开苏联后,金日成风尘仆仆,不辞劳苦,乘火车秘访中国首都北京,与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密谈,说明请中国帮助南进之意。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南隔一道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半岛总面积约22 万多平方公里。朝鲜战争爆发前,半岛居民总数 2000 余万。
自朝鲜往北,左隔一条鸭绿江与中国辽宁省相邻;右隔一条图们江与中国吉林省相望。鸭绿江源于有百川源头之称的白头山南麓,自东北而西南,长流 800 余公里,归之于黄海。图们江源于白头山东南麓,与鸭绿江反向而流,自西南而东北,长流 500 余公里,归之于日本海。两江源头之间的分水岭上,有世人皆知的白头山天池。自天池南去,摩天岭南北迤逦,划开两江水线,架成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天然陆桥。中朝国界自东北而西南,贯通两江并一陆桥,全长约 1500 公里。
朝鲜半岛古代出现过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封建小国,分治古朝鲜国。公元 10 世纪初建立王氏高丽,定都开城,渐次统一半岛。继后而起的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统治,定都汉城,并仿中国唐朝长安大明宫风格,在汉城兴修高丽宫,飞檐斗拱,十分华丽。李朝历二十六代国君,是古朝鲜盛世。往后,朝鲜国势日衰。1897 年,李氏王朝改国号大韩。1910 年,朝鲜被日本吞并,从此由日人统治,沦为亡国奴。
公元 1945 年,日本因多行不义,接踵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引起国际公愤,成为众矢之的,惨遭溃败,只得宣布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朝鲜。美国与苏联相约以朝鲜半岛中部的北纬38 度线为界,各出兵从日本人手中解放朝鲜。美国占三八线以南地域,前苏联占三八线以北地域,并相约待时机成熟,再建立统一的朝鲜国家。
此后不久,冷战爆发,美苏对立,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建成一南一北两个并立政权,北部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韩民国,两个政权制度不一,分别得到美、苏支持,且两方面皆自认为是朝鲜正统,有权利统一对方。
由此争斗不止,直至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定都平壤。平壤城初建于公元前 1122 年,曾为古高丽王国首都。迄今城内仍有古高丽王国遗留的古城墙城门、亭台楼阁、佛寺庙宇。大同江从有朝鲜屋脊之称的狼林山麓流出,自东北而西南,沿途汇集宁江、南江、普通江并 30 条大小江河,长流 400 公里,穿平壤城区,直奔黄海。
出平壤城,沿大同江西去 20 公里,是大同江与普通江合流处。其间有一小村,村名万景台。村落不大,周围群峰环绕,翠盖遮天蔽日,更有万景峰高耸入云,倒映大同江水,碧水青山,景色万千。这就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的故乡。
公元 1912 年 4 月 15 日,逢春汛,大同江两岸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同江水与普通江水相撞,巨浪滔天,轰鸣声盖过雷声。在这雷雨之夜,万景台一个金姓的佃农之家降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金成柱。
金成柱少时家贫,放牛打柴,捕鱼采菇,凡农家子弟幼时之苦无不一一领受。但有一条,其人异常机警,游泳爬树,攀崖登山,皆是好手,读书更能过目不忘。稍长,举家迁往中国吉林省谋生,金成柱则入中国吉林某中学求学,不但学朝文,也学汉语。熟知中国语言、文化、生活习俗。
那时,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未久,中国东北也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金成柱眼见中国关内外遍燃抗日烽火,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屡屡重创日军,深受鼓舞。便动员旅居中国的朝鲜爱国志士,组成抗日游击队,树起朝鲜人武装抗日大旗,在中国长白山密林中转战,与日军周旋。因其每与日寇斗争,不但英勇,而且智计百出,遂被人誉称为金一星,后来又自改名金日成。
公元 1937 年,金日成率游击队由长白山游击基地出发,一夜急进百余里,袭占日军据点普天堡,取得朝鲜抗日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后来金日成又旅居前苏联,率朝鲜爱国志士参加苏联红军,组成红军朝鲜支队,任支队司令官,投入前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1945 年秋,日寇战败投降,苏联红军依据与美国约定,出兵朝鲜北方。金日成率朝鲜支队,随苏联红军杀回朝鲜,在红军帮助下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半壁朝鲜,又于公元 1949 年 9 月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并出任共和国首相。同时,以归国的朝鲜支队为基干,建立朝鲜人民军,任人民军总司令官。
共和国成立不久,亚洲时局接踵剧变。先是公元 1949 年 10 月,中国革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翌年 1 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在亚洲只以确保日本、菲律宾军事阵地为限。2 月,中国与苏联订立军事同盟互助条约。
亚洲时局的变化,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不少人认为实现朝鲜统一的时机已到,主张为国家统一做准备。但李承晚政权有美国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要实现国家统一,需要争取中国与苏联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情况下,金日成轻装简从,于 1950 年春乘专列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秘访苏联,就统一朝鲜问题与苏联商谈。
苏联乃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地跨欧亚两大洲,南部与中国东北、新疆相邻,东南部隔图们江口与朝鲜相望。苏联拥有土地 2200 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有居民 2 亿。早先,其国由沙皇统治。公元 1917 年,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列宁仙逝后,由斯大林继位,总揽党、政、军事务。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成为世界两强之一,拥兵 400 万,促成欧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东德意志、阿尔巴尼亚、蒙古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金日成抵苏联首都莫斯科后,连日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密谈,说明南进统一意图。
斯大林生于公元 1879 年,参加过十月革命、苏联反干涉战争。后来领导前苏联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又领导苏联进行了四年卫国战争,打败德国法西斯 1000 万陆军,雄武绝代、精明过人。听罢金日成说明来意,斯大林并未明确表态。
当时,南北力量对比对北方有利。李承晚军队计有 10 万陆军,编为 8 个师、23 个团,士兵多为强征来的农村青年,缺少训练。军官多是日本统治时期的警察、伪军,缺乏实战经验,且没有坦克、飞机、重炮等重装备,只有步枪、机关枪、小炮等轻武器。而人民军有 10 余万人,不少官兵曾经历过对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中国解放战争,屡经战阵,可以一当十,且有不少苏制重型武器,如T-34 坦克等。
但斯大林认为,三八线名义上是南北朝鲜分界线,实则是美国与苏联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分界线。若反对金日成南进统一,与社会主义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颇为不合。若支持其南进统一,则美国因失去大韩民国基地,必不甘休。且美国必然认定苏联违背美苏协议,支持金日成破坏三八线现状。如其出兵干预,便使苏联进退两难。退则有损国威,进则又势必引发美苏战争,甚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因而向金日成提出,朝鲜方面是否应南进统一,应与“中国同志”商谈,他特别强调“中国同志”四个字。
离开苏联后,金日成风尘仆仆,不辞劳苦,乘火车秘访中国首都北京,与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密谈,说明请中国帮助南进之意。
毛泽东生于公元 1893 年,也是农家子弟出身。自幼受中国儒学教育,视国家、民族统一为一国立国根本。后接受马克思主义,于 1921 年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又于 1927 年创立中国工农红军,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驱除日寇,接着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 800 万军队,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且台湾、西藏都未解放,中国尤其需要集中力量准备解放台湾。朝鲜半岛如爆发战争,显然会使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国际环境复杂化。但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点看,中国确实难以对金日成的统一要求提反对意见。
从后来的一系列事态看,中国方面对金日成的统一要求给予了同志式的理解与支持。
金日成回朝鲜后,断定中国、苏联皆支持其南进,便日夜操练军队,储备粮草、兵器、弹药,作南进准备。适逢苏联为朝鲜新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飞机、坦克,又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根据毛泽东批示,令军中现役朝鲜籍官兵数万人,立即解除现役,携带军中调拨的最好武器,移交朝鲜人民军。
因得中国、苏联相助,朝鲜人民军军威大振。辖下正规军计 13.5 万,编为步兵 10 个师、装甲兵 1 个旅、摩托化兵 1 个团、边防军 5 个旅;拥新式T—34 坦克 250 辆、新式飞机 180 架,另附重炮、火箭炮若干。正规军之外,又有后备军若干。朝鲜人民军并制订作战计划,沿三八线部署重兵,准备分作四路进兵。右一支偏师,沿黄海海岸南下,夺占韩国瓮津半岛,掩护全军右翼;左一支偏师,沿日本海海岸南下,进占江陵重镇,掩护全军左翼;左路主力军一支,由三八线中央位置,渡北汉江南下,进占春川,分割李承晚军战线,调动其抽兵驰援;集中全军主力,由开城突破,直扑韩国首都汉城,力争速战速决。
大韩民国成立于公元 1949 年 8 月,据有三八线以南半壁朝鲜,虽占地不足 10 万平方公里,居民却有 1700 万,是北方的二倍。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生于公元 1875 年,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受中国儒学教育,后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哲学,获博士头衔。其人因此精汉学、识英文、通哲学、信基督教。日本占据朝鲜时代,李承晚曾当过中学校长。后来因从事反日活动,被迫流亡中国上海,一心指望美国和蒋介石麾下的中华民国助其驱除倭寇、恢复朝鲜独立。
公元 1945 年 10 月,李承晚见日本投降,便自美国返回朝鲜,组织政党,并得到美国占领军支持,建立大韩民国,被美国扶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
李承晚虽年过古稀,又是一介书生,却并不满足于三八线以南一隅之地,自恃南方人口倍于北方,且有美国为后盾,常思谋武力北进,越过三八线,消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统一朝鲜全境。出任大韩民国总统后,他便一心整军经武,准备北进。
但是,美国有美国的打算,即只支持韩国据三八线自保,而不允李承晚越三八线北进。因此,美国只向李承晚军队供应步枪、机关枪和小炮,不供应坦克、飞机、重炮及一应进攻型重兵器,又规定韩国陆军以 10 万人为限。李承晚受此掣肘,不能放胆北进,心中不快,又不敢发作,便生出单独北进之念。
自从大韩民国立国之日起,李承晚不断遣兵调将,少则一人数人,多则成营成连,沿三八线骚扰北方,以求损耗北方实力、探查对方虚实。不料韩国军队皆是乌合之众,屡战屡败,损失惨重。有报告说:约一年时间,南北两方沿三八线三日一小打、五日一大打,大韩民国军队前后累计折损约五六千之数,单是步枪就损失了 40000 支。
但李承晚并未因挫败而放弃北进念头。他思及自己年事已高,若不能在有生之年亲见朝鲜统一,死后如何瞑目?因而,更是加紧进行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准备,以备条件成熟时发动北进,武力统一全朝鲜。
自此,朝鲜半岛局势趋紧。朝鲜南北双方的政治理念、政策意图和各种准备证明,朝鲜爆发战争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