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李耳(前571—前471),字聃,后世尊称为“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被尊奉为道家与道教的始祖。在《史记》等正统史料中对其身世经历的描述只有寥寥数语,野史杂传中则多为传说,不足全信,故而在今人眼中,老子是一位颇有着神秘色彩的仙风道骨式的人物。相传老子担任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员,师从商容;之后治学传道,开创道家学派,被广为推崇。孔子还曾专程拜访老子问道问礼,但鉴于老子心中“自隐无名”的追求,故而始终不曾著书立说。之后,老子有感于周王朝衰微,于心不忍,故而决意西行离去,途中受函谷关令尹喜的诚意邀托,终于留下《道德经》五千言以讲道德之事,分上下两卷,之后便翩翩离去,隐匿于世。本书也即成为老子的唯一著述,更是道家学派和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圣经,是“三洞”之精华。关于老子之后的去向众说纷纭,自汉代开始,有传说认为老子携尹喜前往西域,教化胡人,创立佛教,此即为“老子化胡”说,不过这种说法并无确凿佐证。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老子被神话为“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上老君”。

《道德经》,又被称为《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这是因为在官方史料《史记》中并未正式提及其书名,而是后世根据其内容主旨附会而得。《道德经》分上下两卷,共五千多字,分八十一章,传世本上卷名为《道经》,讲述道之所传;下卷名为《德经》,讲述修养自身心意。《道德经》一书的文字,具有言简意赅、句式平整、音韵协调、修辞多样、字字珠玑、论点精辟、意蕴深远等特点,以五千的字量,囊括尽了老子一生的哲学智慧,可谓是哲学史、文学史与宗教史上的一部旷世经典,至今仍然流行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读者群体之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之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道德经》可谓是东方式传统哲学的源起,即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与形而上学,在内容上既包藏对宇宙万象的探求,也蕴含对处世哲学的思索,真真正正称得上是一本“奇书”,无数能士贤圣哪怕穷尽一生却依然无法悉知一二。“道”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是书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一个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开篇第一句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世界的究极本质,是万物的宗主;而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更是将来源于“三易”中的世界观系统化,道出了万物的演变与世界的秩序。基于这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世界观,更是逐渐孕育出了中国影响力与规模最大的本土宗教——道教。道教溯源于春秋道家,在汉末时初具规模,于南北朝时吸收“儒”“释”二家之长,终于在唐朝时最终确立宗教系统,其在华人社会中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除此之外,《道德经》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及文学智慧,比如“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理念,我们不得不叹服数千年前古人思想的伟大。

作为道家学派的不朽代表,《道德经》的思想成就是众所周知、不容辩驳的,其影响力甚至早已超出中国乃至东亚范围,成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道德经》生于春秋乱世,成于百家争鸣,流传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今人重读《道德经》,无须再执着于究其全貌,更重要的是一字一句中受用一生的收获,切身体会这中华民族亘古流传的文化精髓。

柴尔 LNAsbKl2KuTnpcUQ2wUcZWwju3k4CXzwYNbeXEKszNmIKEPcFioj3sxvqk8WDV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