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天,我几次踏入上海力宝广场,经历了一家民营小公司的层层筛选。其难度和专业度完全不亚于同期面试的外企,尤其在见到陈勇(Charles)时,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极强的战略思考能力和真诚。最后,我坚定地选择加入FMC,成为FMC史上的首批管培生之一,哪怕当时FMC在上海只有四名员工。
谁也没想到在这浮躁的时代和行业,我在FMC一待就是17年,并且还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究其原因,Charles和他所凝聚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是根本。
在我眼里,Charles首先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兄长和创业伙伴。从17年前的面试之初,到这些年我们在FMC经历的起起伏伏,信任持续加深,这得益于Charles的极度坦诚和透明。这一点,从他五十岁生日时,在公众号“猎头顾问成长与创业思考”发表的《人生下半场的认知与起点》一文中可见一斑。信任,也源于他的言行一致和对人性的尊重。“双赢基础上的合作”是Charles常挂在嘴上的话。当我已成为合伙人,计划再到北美去读MBA时,他创新性的安排在现实中成为“双赢”的最好注脚。他既认同和支持了我持续发展的需求,又让公司业务顺畅开展,还顺势实践了机制创新,这是难得的智慧。
这些年,我因工作也接触了不少高管,但至今仍认为Charles的战略思考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首屈一指。FMC之所以近两年能逐渐绽放和实现机制创新,是因为其内核17年前就已在Charles的脑海里成形。前些年,从外显性指标来看,FMC可能发展得不算快,但我们内部坚定、持续地建设着近年才开始流行的“群岛型组织”与“中后台赋能”。入职17年来,FMC没有过“推倒重来”“塌方”等猎头行业常见的现象,似慢实快。当市场开始探讨“阿米巴”“合伙人制”“平台”等概念时,我们已稳稳地打下了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护城河”。
Charles不像“商人”,却非常像一位“老师”。从他在管培项目中手把手地传授我们时间管理、动力管理和猎头知识时,我就惊叹于他的结构性思维和高效的“个人操作系统”,没想到这些年他迭代得越来越快。我曾开玩笑称,Charles就像练着“吸星大法”,吸收外界力量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只能在后面望洋兴叹。强大的结构性、系统性思维,加上如村上春树般的自律,使得这本书也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以猎头行业为载体输出了适用于更多行业的深度思考。除了自身高速成长,更难得的是,Charles满怀带动周围人进步的真正的热忱。虽然时常“抱怨”他关于“成长”的唠叨让人听得耳朵起茧,但其实我们内心非常珍惜:出了校园后,在风雨兼程的职场上,还有人真正关心我们的成长,真正身体力行地激发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这样,我们凝聚着一群追求价值、健康、友谊的同行者,以及愿意从“公司生命力最大化”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近两年,FMC又很荣幸地吸引来了志同道合的前同事和优秀的同行们,真正实现连接的“群岛”开始形成。面向未来,我们为助力更多人成功创业、支持更多人实现丰富美满的职业生涯、携手一群“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真正合伙人而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