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选择合伙人的基本原则

对于合伙人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人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选择合伙人有两个原则:一要最专业,小米的合伙人都可以独当一面,并给予充分授权,这样能保证整个决策非常快,把业务交给他,要能实打实作出成绩来;二要最合适,主要是指(合伙人)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要极度喜欢,有共同的愿景,这样就会有很强的驱动力。

所以在创业初期,雷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见了超过100位做硬件的人选,最终找到了周光平博士。

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他会选择具备这四种素质的合伙人:第一,应该有创业精神;第二,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第三,要有很好的开放合作心态;第四,还要能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同样一件事,用打工的心态做和用创业的心态做,效果完全不一样。

虽然答案因人而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选择合伙人的基本原则,图1-1所示的选择合伙人的五个基本原则可以为创业者选择合伙人提供参考。

图1-1 选择合伙人的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基本原则:彼此信任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对于很多创业团队来说,合伙人之间最初都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在各种利益及其他因素的驱使下,合伙人却逐渐走向不欢而散。这种“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现象是初创企业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所以,创业之初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纽带非常重要,不一定需要云天高谊,但必须交洽无嫌、彼此信任,相信并支持对方的决策。合伙人之间缺乏信任可能导致未来利益分配不平等、方向策略有分歧、难统一等问题,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创业团队的散伙有很大一部分是合伙人间的相互猜疑、不认同而产生严重分歧所导致的。所以,彼此信任是选择合伙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二个基本原则:志同道合

“道不同,不相为谋”。合伙人创业,彼此之间最直接的认同就是志同道合,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是相近的。所谓“志同”是指创业的目标、动机或者说梦想是一致的,比如都是看好某一赛道,并愿意投身其中;“道合”是指合伙人的管理思路、理念和经营策略是趋同的,并能求同存异。

价值观相近,可以保证团队在重大决策事项上保持一致意见,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分歧。这些重大决策事项包括企业的战略方向、经营管理策略、做事的基本原则等。

如果价值观差异过大,团队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就会出现矛盾,通常也很难取得共识。因为价值观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很难被改变,也就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创业的艰难环境下,团队内部如因价值观原因出现分歧,合伙也可能破裂。

第三个基本原则:优势互补

选择合伙人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优势互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势互补可以让团队在具体事务的推进中事半功倍,并建立起彼此在专业领域的依靠和信任。

能力、经验和性格的优势互补或许可以打造一支理想的创业“梦之队”。例如,在能力和经验方面,创始人商业嗅觉敏锐,善于运筹帷幄,技术合伙人能力精湛、善于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营销合伙人市场资源显著,精于客户导向和营销策略;在性格上,创始人属于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行为特质动态衡量系统,PDP根据人的天生特质,将人群分为五种个性特质,并形象化为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变色龙型)中的“老虎型”性格,胸怀大志,满怀自信,勇于冒险,看问题能够直指核心,并对目标全力以赴;营销合伙人属于“孔雀型”性格,人际关系能力极强,擅长以口语表达以引起他人共鸣,很会带动气氛和激励他人;技术合伙人属于“考拉型”性格,平易近人、敦厚可靠、冷静自持……无论在公司的长远发展上,还是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这样的团队搭配都有很大的优势。

优势互补的合伙人团队,更可能达成“整体之和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或“1加1要大于2”的效果。比如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BAT”中,百度有“百度七剑客”,阿里有“十八罗汉”,腾讯有“腾讯五虎将”,通过研究这几家公司就会发现,这些合伙人团队在能力象限上都有非常强的互补性。

第四个基本原则:能力标配

除了需要具有创业初期团队看重的个人独有的能力,合伙人还需要具有两个标配的通用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沟通能力。

首先是学习能力。创业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要伴随公司一起成长,他们需要持续地改进和提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规划能力等,才能避免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掉队。

其次是沟通能力。在商业世界里沟通是桥梁,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人打交道时,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事半功倍。

创业团队寻找的是创业合伙人,是可以决定公司未来走向的高级管理者,而不是员工。所以创业时对于合伙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合伙人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那么这个合伙人即使现在看起来能力很突出,日后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因此,创业团队不如在创业开始的时候就谨慎地筛选合伙人。

第五个基本原则:真实出资

有一句话说的是:钱在哪儿、心在哪儿、人就在哪儿。合伙人必须是自己出资的,没有出资的合伙人和实际出资的合伙人考虑的问题以及出发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是不一样的。

创业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更加不可预知。创业初期,在没有获得融资之前,或者营业收入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的时候,合伙人需要出资认缴公司的股权,且工资很低甚至可能没有工资,这也就要求合伙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接受创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能够关注长远利益而不会纠结短期收益。

案例1 新东方三驾马车

2013年,由演员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一同主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非常火爆,电影讲述的是“土鳖”成东青、“海归”孟晓骏和“愤青”王阳一同创业的故事。而这部电影的角色原型就是被人们称为新东方“三驾马车”的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在现实中,新东方的成功离不开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的完美配合,离不开三人的彼此信任、志同道合和优势互补,如图1-2所示,这也是他们的合作基础。

图1-2 新东方合伙人的合作基础

一、彼此信任

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强于1983年在北京大学认识,当时徐小平是北大团委的文化部部长,王强是北大艺术团的团长,也是俞敏洪的班长,俞敏洪是北大艺术团的观众,三个人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这也为后来他们共同发展新东方奠定了信任基础。

毕业后,徐小平和王强都出国了,俞敏洪选择了留校任教。

1993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两年后,正式创办了新东方。再后来,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想法,转而考虑如何壮大新东方。

二、志同道合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俞敏洪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徐小平和王强。身处国外的徐小平和王强的英语水平及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俞敏洪所看重的,他觉得他们三人可以组成良好的组合。

所以,俞敏洪先去加拿大温哥华找了徐小平,跟他说了自己在国内的情况,满怀激情的徐小平很快就下定决心加入新东方,回国创业。

俞敏洪又去找了王强,深受上海前进学校蔡光天的创业史影响的他,听到俞敏洪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新东方不就是“北京的前进学校”吗?最终放弃了北美的舒适工作,加入了新东方。

基于老同学之间的彼此信任以及共同的愿景和梦想,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聚集在一起,开始携手共创未来。

三、优势互补

徐小平曾在浙江大学的创业演讲中回忆当年的创业与团队,称他们三个人在发展新东方的过程中业务互补、性格互补,三个人的合作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从业务互补来说,当时的王强负责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英语基础;俞敏洪主要负责出国留学必备的托福培训及考试,单点突破;徐小平主要负责学生服务,比如留学申请、签证办理、咨询服务等工作。这样三个人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业务链条,按俞敏洪的说法就是:“新东方刚开始所谓的合伙,其实就是包产到户,把新东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王强教口语,徐小平做出国咨询,我做考试。”新东方早期的业务链条如图1-3所示。

从性格互补来说,俞敏洪在之前的创业过程中练就了团队领导力,性格中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王强是非常坚持原则的;而喜欢研究战略的徐小平则是俞敏洪和王强之间的中和者,用王强的话说就是“小平是新东方的大脑,他是个思想者,老俞是舵手,新东方历次往前发展,小平是第一推动者”。

图1-3 新东方早期的业务链条

正是有这样一个彼此信任、志同道合、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打基础,2006年9月7日,俞敏洪登上了纽交所的敲钟台,新东方成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教育公司。

2020年,俞敏洪带领着新东方来到了新的里程碑,于11月9日赴港二次上市,成为首家回归港股的教育企业。 HTGldF8+fJL0+Yj10oxmGLQmskivxYVWvjIhQCHnTIStx14zDqYKVDdCBO1IXL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