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与人相处的大秘诀

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有没有安静地想过这个事情呢?没错,只有唯一一种方法,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做事情。

切记,绝对没有第二种方法。

你当然也能够拿一把左轮枪,逼迫一个人将他手腕上的手表交给你。你也能够使用恐吓解聘的方式——在他尚未离开之前——让你的员工与你合作。你还能够使用殴打与威胁的方式,使一个孩子为你做事情。但是这每粗劣的行为方式,都会引发对你极端不利的反应。

我能够让你情愿去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你所需要的东西。

你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维也纳的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源于两种动机,一种是对性的冲动,另外一种是渴望成为伟人的欲望。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教授对此说法有不同的意见。杜威博士认为: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

切记,“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你将从这本书中看到很多与此有关的话。

你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你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是你毫不放弃地追求着你真正需要的那些东西。以下,是几乎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想得到的:

一、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物。

三、睡眠。

四、金钱,以及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

五、生命无后顾之忧。

六、完美的性生活。

七、儿女们的健康。

八、自尊感。

这些欲望几乎全都能够满足,可是却有一种深切的欲望,和食物、睡眠一样难以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说的“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一次在信件的开头写道:“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尊敬的感觉。”威利姆·詹姆士也曾说过:“人类天生就有深切的渴求被人重视的本质。”他说的并不是“希望”、“欲望”或是“渴望”,而是“渴求”。

人类的这种“饥渴”是非常痛苦的,并且急需迅速解决,能够满足这种心灵饥渴的人可以将任何人控制在他的范围内。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对自尊感的渴望。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童年时期,我在密苏里州的农村家里和父亲饲养一种优良品种的猪,还有一种白色脸的牛,我们曾经在牲口展览会上几十次展览它们,并且多次获得一等奖。

我们获得的蓝色缎带的奖章被我父亲用针线缝在一条白色的布上,每当有亲戚朋友来我家作客,我父亲就把这条白色的布拿出来,握着一端,让我握着另外一端,让亲戚朋友观赏我们获得的奖章。

猪和牛根本不会在意它们获得的奖章,可是父亲对此却非常重视,因为,这些成就给他带来了自尊感。

如果我们的祖先对自尊感没有强烈的欲望,人类就不会有任何文化方面的发展,那样,人类就和别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正是这样一种对自尊感的欲望,使得一名未曾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杂货店穷店员,找遍装满杂物的大木桶,翻出他曾经用5美分买来的几本法律书籍,下定决心去钻研法律。或许你对这个穷店员的名字很熟悉,他叫“林肯”。

这种对自尊感的欲望还激发了狄更斯写出他著名的小说,也让华伦完成了他的设计。而且,洛克菲勒因为这种对自尊感的欲望,积累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同样也是这种欲望,让你所居住的城市里的富翁建造起他自己的大别墅。

这种欲望能把你打扮得非常漂亮,能让你开着豪华轿车在公路上行驶,在别人面前,你可以自豪地谈起你聪明的小孩。

同样也是这种欲望,让许多年轻人变成强盗、匪徒。美国前任警察总监玛罗尼曾经这样说道:“因为盲目追求虚荣,现在很多年轻的罪犯在被捕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求阅读那些把他们当作英雄来编写的街头小报。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像名人一样登在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觉得满足了,然而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进入受刑室坐电椅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你告诉我你的自尊感是怎样得到的,我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明确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有这样一些例子:洛克菲勒资助中国北平建造了最新式的医院,救助了很多贫困的人们,那些人,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而且永远也不会见到,但是,他从中获得了自尊感。

另一方面,狄林克当土匪,杀人、抢劫,同样也是在满足他的自尊感。当警察搜捕他的时候,他跑进一家农舍,他认为作为一号公敌对他来说是件自豪的事情,他大声地说:“我是狄林克……我不会伤害你,但你要知道,我是狄林克!”

没错,狄林克和洛克菲勒获得自尊感的方式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历史上很多名人身上发生的趣事都是出于自重感。甚至连华盛顿都愿意别人称呼他为美国最高总统;哥伦布主动向西班牙王室提出要求获得“海军大臣”、“印度总督”的头衔;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遇到没有称呼她为“女皇陛下”的信件,就拒绝拆阅;在白宫,林肯夫人像只老虎一样对着格兰脱夫人吼叫道:“我没有邀请你来,你怎么胆敢坐在我的面前!”

一些资助皮尔里将军去南极探险的富翁,要求用自己的名字为南极的冰山命名。而那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甚至想把巴黎换成他自己的名字。

人们会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以及自尊感而故意假装生病和虚弱。比如,麦金利夫人要求作为美国总统的丈夫每天花几个小时,把国家要务放在一旁,陪在她床边,安抚她睡觉,她从中获得自尊感。

麦金利夫人看牙医的时候,强迫丈夫陪在她身边,这样,可以满足她治疗过程中疼痛时想要被关注的欲望。有一次,麦金利总统和强海有约,无法陪同她看病,她大发雷霆。

有一次,琳哈特夫人向我说起她认识的一个很有才干的少妇,这个少妇为了能够得到自尊感,装成生病的样子。琳哈特夫人说:“这个少妇有一天会无可奈何地接受一个事实——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她可能再也无法结婚了。每当想到寂寞孤独的晚年就要来临,她就觉得对将来没有任何期望了。

“她在床上躺了足有10年的时间。她年迈的老母亲,每天要在3层楼间上上下下,伺候她吃喝。终于有一天,年迈的母亲因为疲劳过度而去世,伤心的少妇几个星期后起床穿好衣服,所有的疾病也在这一瞬间都消失了。”

一些专家表示:如果想要在幻想世界里找到残酷而冷漠的现实中找不到的自尊感,一个人可能真的会因此发疯。在美国医院里,一般精神病患者的人数要比其他疾病患者的人数总和还要多。假如你居住在纽约,而且年龄在15岁以上,那么你一生中可能会有5%的机会在精神病医院里待7年以上。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人的精神错乱?

这样模糊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但是,我知道有很多种疾病,比如性病,会让脑细胞受到伤害,导致癫狂。而事实上,有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都是起源于这样的生理因素。

例如,脑损伤、酗酒、中毒,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生理上的伤害。

但是让人担心的是另外那一半精神病患者,他们的脑组织很明显没有一点毛病。在他们去世后,解剖他们的大脑,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进行检测,发现他们的脑细胞组织和正常人的完全一样。

那么,这些人的精神错乱,究竟因为什么?

我认识一位精神病医院的主治医生,他在精神病理方面有渊博的学识,也因此得到过最高荣誉,我曾向他请教过以上的问题。他如实告诉我,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患上精神疾病。但是,他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他自己的疯狂世界里,找到了现实中无法找到的自尊感。他对我讲了以下这个真实的事例:

我有一个病人,她的婚姻简直就是一场悲剧,她需要感情、子女以及社会名声,可是现实却没有给她所幻想的一切。她的丈夫并不爱她,连和她一同吃饭都不愿意,还命令她伺候他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她没有生小孩,在社会上也没有任何地位。这些终于让她患上了精神疾病,现在,她已经和丈夫离婚,恢复了小时候的姓,她终日生活在自己的疯狂世界里,她坚信自己嫁给了英国贵族,并且要求别人称呼她为史密斯夫人。

在她的幻想中,她想要孩子的愿望也已经实现了。每次,我去看她的时候,她都会对我说:“大夫,昨天晚上,我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是个悲惨的故事吗?我无法解释。那位医生还说了这样的话:

“即使我可以用我的双手治愈她的疾病,让她恢复清醒的头脑,我也不情愿这样做,因为现在的她,似乎才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幸福。”

从宏观来看,精神错乱的人似乎要比正常人过得快乐幸福得多。从整体来讲,精神失常的人,似乎要比你我快乐。给你签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或者写封介绍信让你去面见名人,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们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自尊感。

如果一个人如此渴求自尊感,甚至为此变成了精神错乱的人,如果在他们精神正常的时候,就真心地称赞他们,让他们获得自尊感,那样,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据我所知,在历史上,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的只有克莱斯勒和司华伯两个人。

为什么司华伯会获得百万美元的年薪,或者说,平均每天三千多美元的薪水呢?究竟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天才?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在钢铁制造业成绩突出?也不是这样的。

司华伯曾经对我说过,在他手下做事的人中有许多人在钢铁制造业方面的学识比他多得多。司华伯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薪水待遇,全是因为他在社交方面有特殊的能力。他亲口告诉我他是如何去做的,在我看来,这些话应该刻在能够永久保留的铜牌上,并且悬挂在全美国的所有家庭、学校、商店和工作室里。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就应该把这些话熟记在心。如果人们真的可以将这些话付诸行动,那么所有人都将过上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

司华伯这样说道:“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的资源,就是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潜能,我用赞美和鼓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他还说:“在这个世界上,上级的批评,能够轻易毁掉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我从没批评过任何一个人,在工作方面,只给予他们鼓励。我总是迫切地想称赞别人。而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不会急着计较。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便是我的座右铭。”

司华伯平时便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和一般人最不一样的地方。一般人如果不喜欢什么,就会尽可能地从中挑三拣四,如果喜欢什么,就一言不发。

司华伯又说:“我一生中交往无数,在遍及世界各地的名人中,没有一个是在充满批评声的环境中成就大事业的,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都是在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

没错,司华伯说的就是他的老板安德鲁·卡内基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之一,安德鲁·卡内基就是如此公开地赞美他的同事的。

安德鲁·卡内基甚至在自己的墓碑上赞美他的同事:“葬在这里的是个知晓如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洛克菲勒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成功秘诀便是给予对方真诚的赞美,有这样一件事:洛克菲勒有个名叫倍德福的伙伴,在南美洲因为错误的手段,在一宗买卖上让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然而洛克菲勒却没有批评或者指责他。

洛克菲勒知道倍德福已经竭尽全力,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洛克菲勒称赞倍德福在这次事故中保全了他60%的投资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完全让自己满意,所以,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洛克菲勒这样说。

齐格飞是百老汇众多歌舞剧明星中最闪耀的一颗星。他可以把人们忽视的平凡女子改变成明星,很多经他包装的女子,都成为舞台上的亮点。

齐格飞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将歌女们的薪水提高,从一周30美元涨到175美元。他也是个讲义气的人,福利斯歌舞剧开幕的那个晚上,他给每位出演的人员发出贺电,并且为每位参与演出的歌女献上一朵玫瑰。

有一段时间流行绝食,我还因为深陷其中而连续6天6夜没有进食。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第六天的饥饿感,好像还没有第二天严重。可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人连续6天禁止他的家人或者下属吃东西,那就是犯罪的行为。然而,那些家人或是下属会连续6天或6个星期,甚至60年都得不到赞美,这却似乎一点都不稀奇,即使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和对食物的渴望一样强烈。

爱尔法利特·仑脱在“维也纳的重合”一剧中当主角的那年也曾经这样说过:“受尊重感是滋养我成功的土壤,是我最不可缺少的东西。”

无论是儿女、亲友还是下属,我们可以让他们充分得到他们生理所需的营养,而他们心理上所需的营养,我们给予他们的,却是多么的稀少啊。我们给了他们土豆和牛肉,让他们有了力气,却忘记了给他们赞美,以及那些让人温暖的话语。

读到以上那些话时,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这一套已经过时了,奉承和恭维,还有拍马屁都是没用的,我已经试过了,用这一套对付受过教育的人是一点效果都不会有的。”

没错,阿谀奉承的那一套,对聪明人是不起作用的,那只是虚假、浅薄而且自私的做法,那样做只会一次又一次失败。相反,发自内心的赞美,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结婚多次的狄文尼两兄弟,为什么会这么多次求婚成功?这两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能和两个耀眼的电影明星结婚?一个与著名的歌剧主角结婚,一位和拥有百万家产的哈顿结婚,究竟是因为什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自由》杂志中,圣约翰曾经这样解释道:“对于女性,狄文尼所散发出的魅力,是人们心里长久以来难以琢磨透的。”

他还说道:“妮格雷是个女艺术家,也很能识别男人,有一次,她对我解释这件事:‘狄文尼兄弟对谄媚和恭维非常有研究,实际运用起来,也比我所见过的其他所有人要成功得多。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赞美的艺术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对于女性,狄文尼兄弟的魅力,也许就来源于此了。’”

赞美和谄媚之间的不同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而谄媚却是虚假的。一个出自真心,是无私的,被众人称道;一个流于口头,是自私的,为人们所不齿。

我最近去了趟墨西哥城,在吉伯尔铁匹克宫看到了奥伯利根将军的半身像。半身像的下面刻着奥伯利根将军的一句名言:敌人的进攻不可怕,朋友的谄媚却很可怕。

我并不是要大家去阿谀奉承,那和我的本意相差甚远,我所讲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有一套六句格言,挂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壁上。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不要奉承或者接受低贱的赞美。”句中所说的“低贱的赞美”,也就是“谄媚”。我觉得有必要将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写在这里:谄媚的人只会让别人清楚地明白他自己是怎样的人。

利夫华尔特·爱默生说:“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话语,说出来的东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你用任何的言语,你所要说的,总离不开自己的种种目标。”假使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阿谀奉承,那么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所有人都可以做人际关系学家了。

在没有思考特定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有95%的时间在考虑自己。即使我们只用一分钟时间去找找别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考虑自己,那么我们说出的话就不再是虚情假意的了,也可以避免违心地谄媚。

爱默生还说道:“我见过的所有的人,都有比我强的方面,在这些方面,我都会向他们学习。”

爱默生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需要重视这一点:少考虑自己需要的东西和取得的成绩,多想想别人身上的优点,停止阿谀奉承,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别人。你对别人的赞美,他们会牢记在心,终生难忘,就算你已经把这样的话抛在脑后,他们还会念念不忘。 9OLj0dFAUorgpZgclszlQyXzPgOPN7FBcmK4aycdBSWpFl3ayZRoHHew1dECR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