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根正苗红的每日优鲜

2014年11月,每日优鲜成立,其由徐正和曾斌创立,两人分任CEO和COO,当年12月正式运营。在联合创办每日优鲜之前,两人都曾在联想集团供职十余年,并出任联想佳沃集团高管。

徐正是杨元庆的师弟,他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4年拿了数学、工商管理两个学位证书,28岁就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杨元庆汇报,他的团队每年为集团贡献300亿元的销售收入。

后来,徐正进入柳传志的视野。2012年,联想成立佳沃集团,宣布进军现代农业时,担子就落在了徐正肩上。他去了青岛蓝莓基地,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果农”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怎么将现代农业和消费型电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抓两头”,即重点在产业的上游和C端布局,而且是先做上游再做下游,先有产品、模式,再有市场。

徐正当时看了很多生鲜电商的模式,由此发现,生鲜电商的破局,取决于“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这不是人云亦云之论,而是基于徐正的“果农”实践。他发现,生鲜产品流通讲究“显性价值”,换句话说,就是颜值、卖相很重要。因为人们对生鲜产品的判断,往往是依据大小、颜色、外表等浅显层面。

然而,传统生鲜的供应链最重要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因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干线物流是有成熟模式的,也是有冷链覆盖的,但从城市到大大小小的卖场,再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段,是生鲜产品价值损失最大的阶段。

他在佳沃集团为提升蓝莓保鲜期做了很多努力,结果发现,蓝莓保鲜期如果多8天,终端利润就会极大增加,而保鲜期的增加并不完全依靠技术手段,还可以凭借打通流通渠道“省出来”。

为此,徐正带着“中国并不缺少好的农产品,却缺少好的终端流通渠道”的思考,决定下海创业。

“我们的产品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后来是用户教我们怎么在上面画画。”徐正表示:“就拿每日优鲜的Logo来说,前前后后改了70多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人群反复测试,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洋红色。”

他还说,每日优鲜的“优”是指产品要好,“鲜”是指速度要快,将“好”和“快”两件事做到极致,就成功了。每日优鲜瞄准的用户是成长中的中产阶级,他们有购买力,却买不到好的生鲜产品,而每日优鲜正好能为他们提供“全而精”的产品。

徐正开始创业时非常小心。他先用微信试错,花一个下午找了10个妈妈和10个没有结婚的女性朋友拉了个群,对大家说:“我开了一个小服务号,从卖点水果开始,请大家多多支持。”

虽然是个小服务号,但SKU高达500款,而且会员还有“5折优惠+返现5%”。很快,一传十,十传百,1个月后,客户规模扩张到1000人。此后,徐正又启动了“人传人”模式——“老用户介绍两个新客户,就能获得88元储值卡”。于是,用户数就跟滚雪球一样,两个月就突破了10 000人。

这个模式验证了优质SKU对消费人群是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的,于是从2015年后,徐正踌躇满志地向全国30多个城市发起冲击。

没想到,外包的物流一点都不给力,原来承诺客户24小时送达,结果有的客户一个星期都没有收到。有的客户拿到手时,水果已经烂光了。

有个段子说,徐正那时候整天守在售后部门,有个外地客户点名要他登门道歉,于是他只好去郑州当面道歉了3个多小时。

为这件事,徐正写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道歉信,叫《对不起,我爱你》。

道完歉,徐正马上推出“2小时极速送达”。

对于任何生鲜电商来说,建立冷链物流都是核心问题。前面说了,有依托现成便利店、商超的“超轻”到家模式,有把社区店和前置仓合二为一的“前店后仓”模式,有打造全程冷链物流的安鲜达模式……而每日优鲜的出现,带来了“新”前置仓模式。

为什么说是“新”前置仓模式,因为此前由社区店承担前置仓的方式虽然看上去更多能、实用,但限于规模,存储能力有限、储存手段单一化;而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不但全部自建物流,而且并不承担售卖功能,所有的面积都用来储存和冷冻生鲜。这样的仓库,效能和规模都远超“前店后仓”模式。

如果更深入地解读每日优鲜的模式,可以说其是“城市分选中心+前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首先,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城市分选中心,即大仓,并根据订单密度在商圈和社区建立前置仓,覆盖周边半径3公里内的地区,采取“冷源+时间冷链”的配送方式,保证产品品质和2小时的交付速度。

在那个AI还不发达的时代,精通数学的徐正做了一套供应链的数学模型,根据订单密度、天气、节假日等因素,计算出不同的补货系数,快速地从大仓调货到相应的前置仓。因此,每日优鲜很快就实现了在全国10个核心城市全品类生鲜2小时内送到家的承诺,大部分订单做到了在1小时内送达,生鲜整体损耗不到1%,达到前面说过的世界一流水平,远低于我国生鲜行业20%~30%的损耗。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强调最大化的集约型运输(即城市间流动的是大宗商品,而不是一个个的小件),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冷藏货车运输,不用像很多传统生鲜电商那样,使用泡沫箱、冰袋和冷媒、包材。这不但在规模效应中进一步分摊了履约成本,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毕竟在夏季,其他平台的很多用户收到已经化成水的冰袋和变质、变色的商品的概率不算很低,而每日优鲜相当于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送到3公里内的用户手中,产品品质更有保证,且成本可控。

坚持做单独前置仓而不是仓店合一模式的原因是,徐正发现,选店比选仓的标准高太多。店铺要考虑人流、商流、服务、美陈(美术陈列)等诸多因素,而且店铺租金颇高;相反,前置仓只要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备就行。换句话说,在中国,很难有一个零售商可以短时间内在100个城市里开1万家店,但可以做到有1万个前置仓。

徐正还请来了资深市场人许晓辉担任合伙人兼CMO,许晓辉开启了每日优鲜在北京、上海的大规模线下投放和用户端社交化的会员运营。“社交+会员+内容”这种组合的手法,帮助每日优鲜能很好地招揽客户并提升复购率。

另外,每日优鲜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大部分生鲜电商主要还是卖水果,附带卖一点其他食品时,它就开始了全品类尝试。2015年上半年推出水果、海鲜,下半年开始做肉类、蔬菜。

这也是徐正的一种观点。因为有位前辈“大咖”说,生鲜电商如果只是卖水果,每单的价格很难上去,除非客户专买特别贵的进口水果,因为人们在水果上的消费心智认知不是一次要买几百元的水果。但是,生鲜SKU一旦做全,每日优鲜就发现,单一消费水果的客户其实很少,平均算一下,每张订单的SKU都将近10种,既有“菜篮子”,也有“果篮子”,还有肉类和海鲜等。这样,每张订单的客单价就提升到了百元左右,至少能做到基本回收成本。

因此,成立两年多,每日优鲜凭借“全品类精选+前置仓”的创新模式,已经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2016年,每日优鲜营收年增长近500%,复购率高达80%。易观智库2016年11月发布的电商App排行榜显示,在生鲜电商细分领域,每日优鲜月活(月活跃用户人数)稳居行业第一,数量接近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

但是,每日优鲜也有问题和隐患。

第一个问题就是前置仓的效率问题。前置仓的成本低于店面成本,但租在大型社区密集地附近的成本远高于郊外大型仓库的成本。所以,有人说:“前置仓看似降低了成本,但其实也增加了成本,全看怎么运营。”

第二个问题是前置仓并不是越多越好。对用户来说,前置仓多一些当然体验就好一些,因为送货速度会快一些。但是,城市消费人群的分布并不是结构化的,类似北京回龙观这样的超大社区,当然是建仓的好地方,但有些地方建了仓,营收却不足以覆盖成本。这种不断调整选址的反复优化,是很消耗成本的。

第三个问题是融资的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因此,每日优鲜脑洞大开地提出“加盟仓”。换言之,每日优鲜宣布招募微仓合伙人,宣称“不需要大量资金,站点设备由公司提供,合伙人主要承担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事实证明,这有点像便利店模式,因为合伙人的收益和每日优鲜的收入正相关性不强,所以很多仓库的管理水平也较低,被媒体频频爆出仓管混乱,如水果变色才下架、蔬菜送达前可能已经在常温状态下放了一周等。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也曾多次披露这类问题,可见全品类、密布仓和没有跟上来的管理,已经成了发展的瓶颈。

尽管如此,每日优鲜仍是除天猫和京东两大巨头外第一个全部“自建物流+仓储”,并上马全品类SKU的“第三巨头”。为了支持大规模的全面铺开的打法,在融资道路上,每日优鲜的速度也不慢,其融资能力在生鲜电商界乃至电商界都是非常强大的。众多一线基金,如高盛中国、腾讯、老虎基金、联想都参与其中,公开的融资轮次高达两位数,累计融资金额也以10亿美元计。 3MjzwmkHMpgUPR2DU0PQxgSmeUGL9ZLLxlolLnMGSWCqi2m1fVfVS2yrXQLe0Q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