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Life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
——亚瑟·叔本华
在流行文化中,我们主动选择的变化一向声誉甚佳,总是带着新奇和兴奋的光环。人们想起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比如婴儿出生,画面总是完美的,连喘息声都带着愉悦。甚至退休也被视为“解放”,从此可以享受永恒的假期。然而从另一角度来说,衰老这件事则名声不佳。生命中的其他阶段都被视为更进一步,衰老却让人联想到滑向死亡的深渊,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竭力避免老去,抗衰老成为关键词。事实上,人生中每个方面的变化都需要努力应对。我们需要主动适应,这或许很容易,也可能充满挑战。尽管我们想速战速决,但情感与外部事件的同步需要时间,我们无法强迫自己的感情跟搬家货车,或是新工作、新角色、新身份一样齐头并进。
从小到大,我们以为生活是向上的旅程,是通往更美好境地的阶梯,每一阶都更上一层。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更不确定,它有起有落,唯一确定的就是变化。
生活是一组交替的进程,在一段时间的变化之后进入稳定期,紧随其后又是变化。研究显示,我们趋向于每七到十年进行一次总结评估,考虑做出改变(是的,七年之痒确有其事),变化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一年之久才能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变化有时像是成功,有时像是失败,关键是要有所收获。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越放开心态吸取经验,越有可能蓬勃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面对的变化充满未知,但所有过去的重要时刻都会与我们同行,正如我的客户玛莉亚所说:“我将过去的许多痛苦铭记在心。”过往种种不会离我们而去,它们都是力量和成长的源泉。
如上面所说,变化并不是单一的,我们都携带着看不见的行囊。除此之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决定做出改变时,会经历一个周期。在下一节我将探讨变化的阶段。
变化始于评估。我们开始考虑变化时,会先想象它是什么样的,然后搜寻信息,以评估它会如何影响我们。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耗时良久。它可能会在周期完成前戛然而止,因为接下来需要实际行动;我们必须做出决定,这本身要求一定的信任和自信,才能迈出关键的一步。
即使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变化,比如确定伴侣关系,也需要情感上的调整。我们可能很笃定地想要与我们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但对这个人的承诺,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放弃其他所有想象中的完美伴侣,这种感受并不好过。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烦扰,但是变化很少会如此轻易地溜过。新的开始往往伴随着焦虑,未知让我们心生恐惧。不过,这种焦虑是一种能量,迫使我们调整心态,告知我们必须转变角色、行为或观点;我们必须像爬行动物一样蜕去旧皮,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如此一来才能成长。
那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变化,处理起来必然更困难,比如离婚或失业。剧烈的外部事件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不过,失败也可能最终成为突破。人类总是渴求安稳,不愿放弃过去熟悉的种种,因为它们没有迈向未知那样可怕。无论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我们的内心都承载着过去的创伤或失望。当新的事件发生,比如丢掉饭碗,会燃起人们心中久远但强烈的感情。我的客户辛迪丢了工作,然后发现自己从未审视过“我是个失败者”这样的念头,而这可能会阻碍必需的变化。抗拒变化最常见的方式包括让自己过分忙碌,或者过分害怕而不敢应对。
变化考验着我们的信念,迫使我们去质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坚持核心信念的同时,允许这些信念随着实际情况演变也非常重要,要让自己可以从新的经历中不断学习。有时我们不得不失败一次才能继续向前。有些人即使选择苦恼忧愁,也不愿承受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然而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关键事情,比如生死以及周围人们的行为和感受,在面对混乱时提醒自己这一点,也是一种解脱。我们能施加影响,但费尽心力试图去控制,必然会徒劳无功。
可能引起变化的外部事件通常很容易描述,但这种感觉却很难理解。我们一开始可能受到震动,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逐渐意识到,最初的震撼转变成了不同的感受。有时这些想法并不明朗,不过等我们更好地自省之后,就会感觉到成长。
当变化降临时,我们都有一种自然的应对机制,这是从孩提时代就学到的。这是一种惯性反应,你可能心中释然,可能不知所措,还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够立即消化并应对变化。我们需要真正理解自己的反应并从中学习,从而变得更加灵活。
在大多数客户那里,我都能看到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的人本主义悖论,即关于变化自相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越能接受变化中看起来无法接受的方面,变化越有可能会发生。在现实中,这意味着当我们停止主动抗拒变化时,我们越有可能拥抱它。
接受变化需要时间,这比任何人想要或容许的都要长。在从当前位置向目的地前进的途中,我们要允许空间和时间停下来,留那么一段时间给未知。这叫作“肥沃的空白”。作为人类,我们无法像机器一样关闭,然后简单重启。再次投入之前,我们需要时间来退出、反思和复原。前行的过程中充斥着恐惧、摸索和试探,我们可能会采取行动,尝试不同的事情,然后自然而然地倒退半步,评估一下形势。久而久之,新局面变得熟悉起来,感觉也没那么可怕了。
通常我们随时间流逝做出细微的调整来适应变化。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认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情况下,突然的变化能够解放并改变某些人。不同形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取决于变化究竟有多大。支撑变化获得成功的方面也多种多样,它依赖于经济状况、情绪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程度。而我们与朋友、同事和家人的良好关系,以及接受他们的关爱与支持,对于应对变化过程中的不适感至关重要。当我们动摇时,他们的爱护能帮助我们稳定下来。
就我的经验来说,应对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希望。如果我们不曾抱有“隧道尽头会有亮光”这样的希望,那么承受变化过程中的痛苦和忧伤将极为困难。如果我们的希望曾经实现过,那我们更容易抱有希望。而如果我们的希望经常破灭,那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很可能就是负面的,通常会使用“从不”和“总是”这样绝对的表达,这样一来我们很难会相信这次能够挺过去。我们需要希望来支撑自己,没有希望,我们甚至不会尝试改变。
我们倾向于给自己足量的希望,能够与梦想的结局相匹配。不幸的是,我们无法控制希望,即便在开始时冀望不多,一旦梦想破灭,我们也无法保护自己免受失去的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奈德(Charles Snyder)的研究表明,要想了解希望如何运作,最好是认识到它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尽管情感对其有支撑作用。希望与我们如何思考有关,分为三个部分:设定实际目标的能力,实现目标的能力,包括备用方案的适用性,最后就是对自己的信心。
变化的最后阶段是试探性接受,这会带来更大的平静感。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可能会猛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想着变化这件事,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困扰着我们,这预示着我们真正接受了变化,使它成为一种新常态。一个重要的附加动作是探索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从经验中学习,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通过讨论和反思,找出拼图的最后一块,整合到我们转变后的世界。这是人们放下过去的开始,过去作为他们的一部分不会被忘记,但它不再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既是终点,也标志着新的起点,我们终于能直面变化的真正本质。在我们步入新生活时,它带来新的能量,有时甚至是新生的感觉。
下页的转变周期图表明了在变化过程中我们情绪的改变。最初的兴奋常常伴随着困惑和沮丧的感觉。我们需要花时间探索和理解这一变化,以建立新的信心,恢复常态。
转变的循环——人类应对变化的模板(威廉姆斯,1999年)
在每个主题结尾的思考中,我给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统计数据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无论感觉有多异常,我们都绝不孤单。我专注于针对特定客户的经历来进行研究和指导,以将我的知识从个体扩展到群体。关于每个话题的著作都不计其数,我选择展示那些特定领域中与我抱有同样世界观的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我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着主观性和局限性,我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女性、妻子、母亲和女儿,这些经历塑造了它。进一步的探讨请参考本书结尾处的“参考文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