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虫的第一个天赋就是丰富食物网。以蚂蚁窝为例,蚂蚁们围绕着自己的窝干着日常工作。工蚁们忙着寻找食物,并未发觉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正在它们之中发生。在这些来来往往的成群的小黑点中,有些蚂蚁外形奇异,显得十分突出。它们的腹部有一个红色小泡,好像浆果一样。这些蚂蚁好像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表十分自豪,将红色小泡高高举起,在一群蚂蚁中特别显眼。
这是什么造成的呢?这是一种长度不足 1 毫米的线虫类寄生虫,俗称“浆果制造者”。和许多其他寄生虫一样,这种寄生虫也有复杂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要先后经过好几个宿主才能发育并繁殖。“浆果制造者”的宿主是蚂蚁和鸟类。它为了传播繁育,就要想办法让蚂蚁被鸟吃掉。可是,它要瞄准的鸟类只吃果子,不吃虫子。这就有点棘手了!不过寄生虫也会见招拆招,鸟要吃果子,那就给它果子嘛……这类线虫属于能操控宿主的一类。为达到目的,它能改变宿主的行为和外表,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傀儡。蚂蚁宿主的腹部看起来和诱人的浆果一模一样,这就为寄生虫进入鸟类宿主的身体铺平了道路。而且,为避免节外生枝,被感染的蚂蚁比普通蚂蚁的攻击性小,病变的腹部也可以轻易从身体剥离。不过,这说起来挺厉害,但对生态系统的好处倒不大,只不过为鸟儿意外提供了蛋白质。
寄生虫主要对捕食者会有意想不到的贡献。很多寄生虫都能操控宿主。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让自己在成长阶段寄生的中间宿主变得容易被在它们繁殖阶段寄生的最终宿主捕食。这种变化大受捕食者的欢迎——觅食不再困难了!寄生虫影响的可能不只是其生命周期牵涉的物种,有时候,它们甚至能成为濒危物种的救星。
让我们换个场景,把目光转向日本的森林。林中有一条小河穿过,一只蝗虫来到河边,好像观察了一下面前这片水有多危险,然后纵身跳入河中。
一切都要从这只蝗虫吃了另一只昆虫——蜉蝣说起。不巧的是,幼虫期的蜉蝣在水里被一种线虫类寄生虫感染了。更不巧的是,蜉蝣蜕壳上岸后就被蝗虫吃掉,把寄生虫传给了蝗虫。这个转变对寄生虫来说非常合适,它将宿主的营养搜刮干净,安静地长大。但这种寄生虫要有水才能繁殖……这也不难,它能继续操控宿主,所以它想要什么,宿主自然而然就会去找什么。于是,蝗虫疯了似地四处找水,找到水源就一跃而入。
很难说这对大自然到底有什么好处,但对蝗虫来说的确是一场悲剧:长达几十厘米的线虫从它的肛门钻出,任它在水中挣扎。然而,这种寄生虫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它把昆虫带到了水中。有上百只寄生虫,就有上百只昆虫从森林进入河水。这种生物质的迁移非常重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已有研究人员对此做了更细致的考察。
在同一地区的河里还生活着一种鳟鱼,学名日本红点鲑,因人类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遭破坏而沦为濒危物种。寄生虫让蝗虫跳入水中,这对河里包括日本红点鲑在内的各种捕食者来说,都是送上门的美食!研究人员表示,被寄生、被捕食的蝗虫占鱼类每年摄入食物量的 60%。这一比重不容小觑,甚至能为物种提供足够的食物帮助其种族延续。实际上,研究人员已经指出,日本红点鲑摄入的食物量直接取决于周围环境中线形虫的多少。
线形虫的作用不止于此。蝗虫在水中垂死挣扎时,成了易于捕食的猎物,鱼类会放弃已适应水下环境而更难捕捉的水生猎物。于是,某些昆虫的幼虫需在水中生长,它们就逃过一劫,有更多机会上岸。更多的蜉蝣和蜻蜓完成变态,从河中进入森林,继而为陆生动物提供食物。因为有了蝗虫,河里的生态系统被打乱,水生无脊椎动物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导致水藻消耗量增加,其生物质减少。结果,河里甚至整个森林的食物网都因为一种寄生虫的存在而改变了,尚在幼虫期的寄生虫能做出这样的壮举,真是十分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