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章节的练习中你是否会发现,童年不良教养形成的创伤反应,是各式各样的。除了罗列出来的那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
所以,小时候的伤害,给一个人带来的持久心理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但纵使有这么多不同的创伤反应,如果你拨开表象、探索到最深层,你会发现,其实最后都会指向一个很熟悉的心理状态,即自卑。
也就是说,童年创伤虽然会引发各类心理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的核心,都是在不安全的教养方式下,导致个体的自我发展受挫,自信心被挫伤,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
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卑造成的,他们渴望摆脱那种糟糕的体验,就想尽办法去对抗自卑,并为自己有这样心态而羞愤,恨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自卑从性格中彻底抹除干净。
但我要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越对抗,可能会越失败。
因为自卑是我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与那个内在的你密不可分。你想要改变自卑,想要疗愈自我,首先就需要正视自卑、接纳自卑,并对自卑心存感激。
是的,你没有看错,你要对你的自卑心存感激!
因为只有真正地理解自卑曾经在你生命最艰难的阶段,给予你的保护意义,你才可能真正地与自卑和解、与自我和解、与父母和解、与世界和解。
和解才能让伤口愈合、结痂、脱落、平复,走向终极疗愈。
自卑,对你意味着什么?
就像有句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自卑。
我们的自卑,来自教养不良的原生家庭,是在被斥责、被拒绝、被否定、被忽视、被遗弃、被虐待、被暴力伤害等等不安全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被动的自我保护。
想象一下,那时候小小的你,既无力反抗养育者的权威,因为反抗可能会招致更加严厉的惩罚;也无力摆脱现实的厄运,因为年幼的孩子根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所以,他只能委曲求全,用他仅有的智慧和能力,让自己生存下去。
于是,自卑就成了他的保护色。
看看自卑曾经为你做过些什么,也许,你就不会这么难以接受了!
为什么环境不安全你就会紧张?那个小小的你,总是在惊恐不安的环境中,常常要躲避突如其来的伤害。所以,时刻保持警惕,关注环境变化和周围人的神色,就形成紧张的状态,紧张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为什么你经常会沉默、顺服、懦弱?弱小的你,在面对养育者的责难时,这样的低姿态会让他们容易放过你。沉默、顺服和懦弱的态度,是为了不招致更大的惩罚。
为什么你在压力状态时会出现“游离”?这是为了让自己在冷暴力或体罚的痛苦中撑下来。所以,让自己的一部分“解离”出去,可以降低恐惧和痛苦的感受,暂时脱离窒息的环境,以至于不会心理崩溃,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自我保护方式。
为什么你很害怕拒绝别人?因为拒绝可能导致关系断裂。当小小的你和父母的关系不安全时,你对于得到他们的爱就会没有把握。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用讨好的方式,去获取父母的接纳和爱。所以,害怕拒绝,就是一种讨好反应。
……
你看,所有的自卑反应,都是那时候的自己,不得已的自我保护。
他就像一个小小的“安全卫士”,随时保持着敏感和警惕,一旦感知到危险,就会提醒你用他的方式去应对。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当下的应激情景,却会激发起你儿时的情绪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成年的你被激发的强烈反应,和当下的“刺激情景”完全不相匹配的原因。
因为外在的你已经长大了,而内在的自我却并没有一起长大,他依然处在儿时的警惕和恐惧中,还在做那个“小警察”。
一旦感觉到环境危险,他就会立马冲出来,提醒你赶紧逃、躲起来。
因为在那一刻,控制你情绪的,依然还是那个惊恐的“小时候的自己”,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他定义为“内在小孩”。
正是这个曾经被伤害的“内在小孩”,一直充当着自我的保护者,调动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但是,你知道,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影响你正常发展的阻碍者。
他所激发的那些创伤体验,会让你瞬间被痛苦情绪淹没,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
认识“内在小孩”,了解他那些自卑的反应,曾经帮助你熬过多少漫长而艰难的岁月。
只有理解了他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你才能真正地理解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然后,你才能打心底接纳自己的“内在小孩”,去心疼和怜悯他,愿重返生命故事,去找寻他、拯救他、疗愈他,带他从幽暗的恐惧中走出来,与现在的自己,合而为一。
本章练习
理解“内在小孩”概念:
想象在你的内心深处,有这么一个小孩,他是曾经被伤害过的小小自己。
由于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所以他承受了很多的委屈和痛苦,被压抑在内心深处,常常发出幽怨的叹息。
他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是你一直未能放下和释怀的部分。压抑的委屈变成怨恨和愤怒,常常令你陷入痛苦的情绪之中。
如果你能感受到他,请你用文字把他描述出来,他的样子?特征?性格?当下的状态?他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