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号通常只在正文中使用,表示直接引自一份确凿的原始资料,以强调引用这一实情。单引号用于其他所有目的,特别是用来指出作为讨论主题的术语或词组( 中译本中一律使用双引号。——译注 ),要么从语义学上而言,要么从本意上而言;抑或用来指出某个不同寻常的意思。
双引号除了标明对话中的直接用语外,还有其他用法,包括区分正文中个别诗歌的题目和参考书目中期刊论文的标题。与通常一样,为清晰起见,嵌入使用多重引号时则需要交替使用单双引号两种形式。
单引号用来区分同一作者所撰写的某本书中不同章节的标题和某篇文章中不同部分的标题。至于出自不同作者的篇章集,这些章则按“论文”来处理,并用双引号加以区分。
译自中文资料的段落中的斜体全都是本作者为了表示强调之意而添加的,这一细节在个别地方并未加以说明。
所译诗文中省略的诗行或诗节用“……”标注,紧跟在本摘译的最后一个字和停顿之处;有时候会标在同一行中,以节省空间。
(原书注释系尾注。为方便查对,中译本将原书尾注一律改为页下注。对所添加的译注,除少数外,大都以夹注处理。——译注)
(针对中译本第八章标题和正文中有关“中国人”的特别说明:本章标题原为“Chinese Colonialism: Guizhou and the Miao”,直译即是“中国[人]的殖民主义——贵州和苗族[人]”,这无疑是西方学者的一种观点。由于本章时段涉及我国历史上的多个朝代,“清”是继“明”之后的中国王朝,而伊懋可本人亦将“清”置于中国王朝谱系中来讨论问题,因此,综合考虑本章内容,我们认为将标题中的“Chinese”译为“中国人”理当合适。至于本章原文中反复用到的“Chinese”一词,译文根据实际情形,在不同的地方做了不同的迻译。——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