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章节的部分内容或者在以前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或者大都引自其中的材料:
第五章:伊懋可:《中华帝国的环境遗产》,《中国季刊》第156期,1998年12月;也曾以篇的形式收于R.L.埃德蒙兹主编:《管理中国环境》,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六章:伊懋可、苏宁浒:《人海相抗:1000—1800年左右杭州湾形态变化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环境与历史》第1卷第1期,1995年2月;伊懋可、苏宁浒:《改造海洋:1000—1800年左右杭州湾地区的水利系统和前现代的技术锁定》,收于伊藤俊太郎、安田喜宪主编:《环境危机时代的自然与人》,东京:国际日本学研究中心1995年版。
第六章:伊懋可、苏宁浒:《遥相感应:公元1000年以来黄河对杭州湾的影响》,收于伊懋可、刘翠溶主编:《积渐所至: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 该书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本书中所提及或引用的英文本一律照此翻译。——译注 ),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七、八、九章的部分内容:伊懋可:《血统与统计:从地方志的烈女传中重构中华帝国晚期的人口动态》,收于宋汉理主编:《帝国历史中的中国妇女:新视角》,莱顿:布里尔出版社1999年版。
第十章曾提交给2000年3月在莱因市举办的题为“6—17世纪中国和欧洲的自然观”的会议,这次会议由冈特·杜克斯(Gunter Dux)教授和汉斯·乌尔里希·沃格尔(Hans Ulrich Vogel)教授组织召开。
第十一章:伊懋可:《见龙之人:谢肇淛<五杂组>中的科学和思维方式》,《澳大利亚东方协会杂志》第25和26期,1993—1994年。( 《五杂组》俗称《五杂俎》。根据作者所用版本,中译本回译为《五杂组》。——译注 )
第十二章:伊懋可:《谁为天气负责?帝制晚期中国的天人感应》,《奥西里斯》( Orisis )第13期,1998年;这一期题为“超越李约瑟”(Beyond Joseph Needham),由莫里斯·洛(Morris Low)主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十二章:伊懋可:《<清诗铎>:将诗歌作为帝制晚期中国环境史资料的构想》,收于S.卡莱蒂、M.萨凯蒂和史华罗主编:《兰乔蒂纪念集》(S. Carletti,M. Sacchetti,and P. Santangelo,ed., Studi in Onore di Lionello Lanciotti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1996年版。
能被许可使用这些资料,我深表感激。
也特别感谢文榕生博士,他是已故的文焕然博士的儿子及其文稿的保管人;感谢重庆出版社慨然应允使用文焕然所著的《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中的资料,《大象的退却》第二章的地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此为基础绘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