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单身贵族?算算你的单身回归方程

有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保持单身的时间越来越长,单身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受一些旧观念的影响,“剩男”“剩女”们不仅承受着单身本身的弊端,更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部分单身人士自嘲为“单身狗”,着急忙慌地想抓住另一半的手。然而,也有一部分单身人士过得十分洒脱,十分享受单身的状态,自诩为“单身贵族”。那单身究竟是“狗”还是“贵族”?

单身和恋爱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人们通常认为,恋爱总是会让人更加幸福。一项综合48项研究的元分析总结认为,相比于单身者,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个体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其身心状况也相对更加健康,并且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后续研究者在52种文化背景下的验证。

显然,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个体能够从伴侣处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结,从而得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同时,有不少研究也发现,亲密关系能够培养一个人的自尊,使人更容易达成目标,还可以放大积极的成就。

与此相对,单身者的关系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单身者既缺乏来自伴侣的支持,也没有另一半来帮助自己分担压力。但新近也有研究者提出反对意见,他们发现单身者与非单身者拥有相似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单身者能够得到许多恋爱状态下所不具有的好处。这似乎说明,单身生活同样能够带来不少快乐。

众所周知,维持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并非易事。一旦确立二人的关系,就有可能会面对诸多的潜在伤害(例如,失望、冲突和背叛)。从这个角度来看,单身者便免去了面对这些潜在伤害的可能。尤其在人们无法享受爱情滋养的时候,自然会投向亲人与朋友的怀抱,从而,单身者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提升。再者,由于不需要承担拥有一段亲密关系的义务,单身者能够充分追求个人的兴趣发展与事业抱负。因此有一些畅销书,劝告现代女性为了未来的事业和个人幸福不要太早恋爱结婚。

然而,在较为传统的社会中,单身者可能会承受明显的财务压力和社会成本,以致这些成本掩盖了单身可能带来的良好效益。尤其是顶着“剩女”的光环就不得不遭遇过多的关注。

总之,无论是否单身,都有与之相应的益处和不足。然而,有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保持单身的时间越来越长,单身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其实,无论是保持单身还是投入恋爱,都需要面对不同的责任与利益、成本与收获。至于选择哪种情感状态,则来自于每个人对不同关系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权衡。假如有这么一种人,生活在一个既没有父母逼婚,也没有身处“第二杯半价”遍布的温暖社会里,他/她们能从容地享受着单身所带来的福利,更不介意其自身的缺陷,那么,他/她们倾向于选择单身并且同样幸福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在浪漫关系中获得幸福?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在单身生活中获得幸福?

测算一下你的“意向幸福指数”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社会目标”,它可以分为回避社会目标(avoidance social goals)和趋近社会目标(approach social goals)。回避目标和趋近目标是有一定负相关的两个维度,每个人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所不同,可以同高或同低,也可以一高一低。假如作为单身狗的你在回避社会目标上得分高,那么恭喜你,你一个人就能幸福得不得了。别怕,这个结论是很认真做研究得出来的。

区别:高回避目标的人和高趋近目标的人。

高回避目标的人并不是回避所有的亲密关系,而是选择性地回避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分歧,通过避免关系中的负面因素来维持关系。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群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孤独,对于亲密关系中的负面事件更加警觉,通常从悲观的视角诠释互动和预测行为。通俗地说,他们更倾向于注意关系中的问题,以回避可能的伤害。

高趋近目标的人则采用加强亲密和促进关系加深的方式来维持社会关系,他们对于社会关系更加满意,能够利用积极社会经历的益处,把中性事件看待得更加积极,并且不受负面社会事件的干扰。通俗地说,他们更关注关系中积极的方面,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这两种目标趋向的人在单身生活或在恋爱生活中会有什么不同表现呢?接下来我们会用两个回归模型来证明我们的确是在认真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回归模型采用本科生样本(N=187,Female=156),因变量是10天内的日常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贡献的是趋近目标,浪漫关系状态和回避目标的交互作用两项。

下面着重、具体来看一下亲密关系状态和回避目标的交互作用这一项。

图2 回避目标水平对关系状态和日常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

纵向看,单身时高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而在浪漫关系之中时,二者并无差异。横向看,低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在浪漫关系之中有着显著的提升,而高回避目标人群并无差异。

如果您属于高回避目标人群,那么,单身生活和恋爱生活的幸福程度相差无几,并且在单身时还可以嘲笑那群低回避目标的悲惨单身狗,想想还真是开心呢!

如果您属于低回避目标人群,那么单身生活真的是相当悲惨,还是赶紧找个妹(汉)子脱离苦海吧。

因此,第一个回归模型的结论是: 虽然单身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但对于高回避目标的人并非如此。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就有了第二个回归模型(新西兰态度和价值观研究NAZVS,N=4024,Time2-Time1=1 year,both single/in a relationship),因变量是Time2生活满意度。所有自变量均有显著贡献。

同样,着重、具体来看一下回避目标和浪漫关系状态的交互作用,和趋近目标和浪漫关系状态的交互作用。

图3 回避目标(a)和趋近目标(b)水平对1年后关系状态和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的调节作用

图3(a)表明:回避目标可以调节浪漫关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高回避目标人群处于浪漫关系中时,生活满意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图3(b)表明:趋近目标也可以调节浪漫关系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高趋近目标的人和低趋近目标的人在单身时的生活满意度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具有高趋近目标的人一旦处于浪漫关系之中,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效应就被放大了。

直观来看,两幅图呈现的是相反的趋势。回避目标的这幅图像是在收敛,而趋近目标的这幅图像是在发散。这说明:高回避目标正如一种保护和补偿机制,保护这些敏感而孤独的高回避目标人群不会过分向往浪漫关系,同时也补偿他们不受单身时的不幸福所困扰。 而高趋近目标是一种放大机制,把浪漫关系的每一个积极元素都物尽其用。

综上所述:(1)既然高回避目标的人单身时那么快乐,他们就活该永远单身吗?

当然,回避社会目标并不会降低浪漫关系所带来的好处。问题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在浪漫关系中,高回避目标人群尽力避免的冲突是否真发生了。假如这些冲突仍旧发生,浪漫关系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弊大于利,浪漫关系确实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2)既然高趋近目标的人在谈恋爱时那么快乐,他们万一单身了岂不是很凄惨?

未必,高趋近目标人群内心有一种渴望加深社会连接的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会使浪漫关系中的积极元素得到释放。即便他们单身,他们也能从其他的社会关系,比如家庭和朋友那里,获取积极的经验并且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社会支持。

所以,如果你觉得单身更快乐,那就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你更希望有人陪伴,那拿出行动,提升自己,去抓住自己想要抓住的手,别再顾忌外界的看法,勇敢地选择幸福值更高的状态! 2T2vMnJVePw6I1EB1cXNTfQH873O6o61U1pYl084GNi/KgzQ97mTVukG+JADP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