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13世纪初,南宋第四任皇帝宁宗赵扩在位,韩侂胄当政,欲北伐中原,恢复故土。

南宋嘉泰三年(1203)六月,韩侂胄起用一直主战、隐居在家近二十年的辛弃疾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三月改镇江知府。

镇江古称京口,是南宋长江防线重镇,历来是英雄用武之地。辛弃疾抚今追昔,写下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意为: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已带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始终坚持抗战,不向敌人屈服。

后世有论者说,这首词表面上盛赞孙权勇武,其实是借古非今,影射南宋当局走投降路线,懦弱无能,致国土沦丧。

孙权所建的东吴政权前后历时不足六十年,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南宋已存在了七十六年,恰好处在王朝的中间节点,它还将持续存在另一个七十六年。辛弃疾当然不能预测后来的南宋历史,但,南宋占据着相当于东吴、蜀汉两国的疆域范围,韩侂胄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北伐,却是他已知的事实。辛弃疾盛赞孙权,更有可能是怀念英雄,激励南宋将士的斗志。

南宋是一个走投降路线的王朝吗?

赵构重用臭名昭著的秦桧,冤杀岳飞,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确有畏敌和走投降路线的一面,这是他洗刷不去的污点。

但也要看到,由赵构奠基的南宋政权维系了一百五十二年,在历代南方王朝中,延续国祚最久。从赵构这一朝开始,南宋朝廷一直称临安为“行在所”“行在”,意为皇帝临时的办公地点,而“京师”只用于称呼开封,以示不忘故土。

而即便赵构有走投降路线的一面,也不能上纲为南宋上下、南宋一代都奉行投降主义。

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就是一位励精图治、致力恢复的君主。面对比金军更强悍的蒙古铁骑的入侵,南宋后期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宋理宗亦始终坚持抵抗立场。两宋先后多次与辽、西夏、金朝媾和,但宋蒙战争爆发后,直至元朝大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均一直未主动与蒙古和谈。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私下与忽必烈达成和议,未获南宋朝廷的承认。南宋甚至数次杀死、扣押蒙古来使,尽管这么做的后果无益于国家保全。

南宋多次大举北伐,如高宗朝的岳飞北伐、吴璘北伐,孝宗朝的隆兴北伐,宁宗朝的开禧北伐,理宗朝的“端平入洛”、余玠北伐等。

而入侵金军、蒙古军每到一地,均遭到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

“坐断东南战未休”若用到南宋一朝身上,再合适不过。

南宋真的懦弱无能吗?

南宋屡次被金朝、蒙古所败,与金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终为蒙元所灭,就此而论,它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王朝。

但这只是历史的一面,是源自“中国情境”的判断,即基于中国人的视角对中国历史的认知。而历史本身,远不止一个情境、一个当事方。

与历代游牧民族不同,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前所未有,也是唯一一次在亚欧两个方向同时开打,一面打中国境内的西夏、金朝、南宋,一面西征。这给后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也堪称是唯一的一次契机——通过横向比较,以更广阔视野对蒙古征服活动做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判。

蒙古西征所向披靡,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广袤土地,这些地方没有一个国家能挺得过蒙古铁骑哪怕是三两年的攻击。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仅用时一年便击溃拥有四十万重兵的中亚霸主花剌子模。拔都所率长子西征不过六年便占领罗斯(今俄罗斯)全境,横扫东欧,兵临维也纳附近。旭烈兀西征七年,蒙古军从波斯打到叙利亚,差一点打进非洲。

蒙古在中国境内的征服呢?

西夏距离蒙古最近,是它对外征伐的第一个目标,蒙古灭它用了二十二年,前后兴兵六次。蒙古灭金用了二十三年。南宋虽未能很好地解决蒙古的军事威胁问题,但蒙古灭宋之战耗时达半个世纪。大汗蒙哥在第二次侵宋战争中战死于合州钓鱼城,这在蒙古对外征服战争中绝无仅有。由于蒙哥之死,西征蒙古军进攻非洲的计划被打乱,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其在世界范围的征服退潮。

相比于西夏、金朝、南宋的表现,西方诸国面对蒙古铁骑的冲击,简直就不堪一击。以西方诸国为当事方,站在它们的角度看,中国境内的那个“小小”西夏也算得上是一流强国,更不用说南宋了。钱穆先生因此在《国史大纲》中说:“蒙古的兵力震铄欧、亚两洲。在蒙古骑兵所向无敌的展扩中,只有中国是他们遇到的中间唯一最强韧的大敌。”

因为历史不止一个当事方,因此即便以南宋为视角讲述这段战史,所要圈点的,也不止是南宋军民的浴血苦战,还理应包括西夏、金朝军民的抗战,以及蒙古民族的强大战斗力和历史性崛起。 ALhTqfqHotZx9nMPhVh0nSDY+iC82u75E4JlJbLtnLROrIRxyazpTvrwHi1EsO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