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凯超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6级本科生
游凯超在进行特奖答辩
高考出成绩后,游凯超坐在电脑前填志愿时,脑海中浮现出2014年那个秋天的下午。那是一个静谧的午后,他点开了一个网站,无意中推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他与清华结下不解之缘。
游凯超在高中时接触了物理竞赛,而物理竞赛要求掌握微积分。恰逢大规模在线教育(MOOC)兴起,他得以在清华提供的学堂在线平台上学习扈志明老师开设的微积分课程。除微积分外,他还选择了学堂在线开设的Python编程基础课程,尽管当时他水平有限没有学完,但是操纵计算机做些什么却深深地吸引了他,在他心中埋下了计算机软件的种子。也正是这门编程基础课程,推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两年后,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坚定地选择了软件学院。
在特等奖学金答辩舞台上,游凯超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刚入学那年的秋天,学长学姐在台上发言,“清华是一个舞台,但你们不要只做观众”。确实,在清华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很多人展示了自己的精彩。骑车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学堂路,从陈立杰的海报骑到了姚顺宇的海报,转眼间自己的海报也被立在了学堂路上,他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游凯超做学术报告
之前,在知乎平台上有一个提问:“清华大学有哪些大神?”当时游凯超还籍籍无名,但是依然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与其整天沉醉于别人的故事,不如自己安心多学一些,也留下点自己的故事。”
高二暑假,游凯超参加了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从熟悉园子里的每一条道路,到聆听各位大师的讲座,游凯超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清华,第一次真实体验了大学生活。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清华梦早已在他的心中扎根发芽。
游凯超的清华故事开篇并不理想。他的高考成绩只比清华分数线高两分,但是他没有就此消沉。在高二时的暑期学校里,校党委原书记方惠坚老师的谆谆教诲,让他获益匪浅,他得以摆正心态,在清华安心读书。方惠坚老师指出,全国的优秀人才汇聚一堂,也只会有一个第一,在清华,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和自己纵向比较,和自己的过去相比,是不是有所进步。方惠坚老师的话对游凯超的影响很大,让他在清华的快节奏生活中时不时慢下来,冷静地审度自己,积极地调整心态,再次坚定地出发。
谈起学习,游凯超最自豪的是他的主动性。他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大一下学期学习线性代数的约旦标准型求解时,仅仅因为学长说姚国武老师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他就自己找到姚国武老师的open office hour,去向姚老师请教。许多同学甚至连open office hour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主动找老师答疑了。但实际上,这些信息都在信息门户上,是可以公开获取的。游凯超每天都会浏览一遍信息门户的所有公告,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资讯。
学风展上游凯超的学习笔记
大二时,游凯超通过SRT项目接触到了软件学院龙明盛副教授。龙明盛副教授所在的团队在迁移学习领域做了很多重要工作,推动了该领域的进步。所谓迁移学习,就是教计算机如何“举一反三”。举例来说,人们在学会了数学之后去学物理,能将数学知识迁移过去,把物理学得更快更好。但是计算机却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游凯超以他所在的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研发的智能气象平台举例:利用广东气象数据建立的气象预报模型,在广东运行良好,但在甘肃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往往会出现问题。如何使计算机具有像人一样的举一反三能力,就是迁移学习的研究目标,也是国际公认的学术难题。
三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游凯超脑海中盘旋,百思不得其解。他利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了将近700篇论文,不断尝试新的想法。终于,他从开放场景、数据选择、模型评价等角度找到了实现迁移学习的有效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顶级会议CVPR和ICML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他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顶级期刊会议邀请作为审稿人,还在中国机器学习及应用大会上做了受邀报告。为了加深对机器学习基础问题的理解,2019年暑假,他前往UC Berkeley跟随Michael I.Jordan院士进行暑期研修,而他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巨大学术潜力,得到了Jordan院士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游凯超(右)与Jordan院士的合影
毕淑敏曾在《写下你的墓志铭》中写道:“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对生命的爱惜,对光明的求索,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扬弃和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要坚定很多。”人生的列车风驰电掣,却依然在一次次离别与相遇中收获继续前行的动力,收获光明与温情。面对人生的下一站,游凯超有着自己的执念——本科毕业后将留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为我国自主技术和基础软件的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作为软件学院后备辅导员,他也将转变角色,从舞台的受益者变成舞台的搭建者。
游凯超来到清华那一年,清华招生宣传片的主题是iTsinghua。“我的清华生活,由我自己定义”,也恰恰是游凯超大学四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相信如今的游凯超,也能带领2020级本科生书写属于他们的“自定义”未来。